肖川《教育的力量》精华摘要
一、教育的力量
真正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二、语文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一)对语文三个层面的理解
1、语意——文字。
2、语言——文学。
3、语境——文化。
(二)语文教学的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词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预感就是我们对于直觉水平上的理解和把握,包括语言的节律感,比如好的表达我们会有行云流水的感觉。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很难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语言词汇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2、发展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力。我们所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眼光。眼光值得就是良好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鉴赏力。
3、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的底蕴。文化底蕴包括学识的积累,情操的陶冶,人格境界的提升等等。尽管所有课程都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但语文课由于它自身的特征更应该在此方面做得更好一些。这包括通过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学习,充分挖掘课文的思想和美学内涵,去陶冶学生,培养他们审美的鉴赏力,发展学生崇尚真理与学问的品质,配延续他们具有敏感的开放的内心,引导学生树立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等。
(三)语文教学的策略
字词句段篇(就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而言),听说读写思,整体感悟,细处摄神。许多作者都说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不要上成思想品德课,科普课。像《鲸》一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让学生了解鲸是个巨型的哺乳动物,而是重在通过这篇文章学习怎么向别人去介绍、刻画一个东西,认识一个事物。
词汇的积累,句子的积累也很重要。学习的基本途径就是听说读写。听往往被忽视,上课时往往是老师说上半句,学生说下半句。我觉得在小学高年级以后,你可以连续几分钟说一段精致的话,培养学生认真听的品质。包括对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也强调用高品质,规范的,优雅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会慢慢学会换一套语言去思考和表达。说,给学生说不同的话,同时自己要有话题空间。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创造话题空间让学生有的可说。读,包括快速阅读,浏览等等,写则包括改写,续写和创作。
整体感悟,我们如果对文章进行肢解就不能很好的鉴赏。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再品词品句。教育就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森林就是大的背景,包括作者的倾向,文章所存在的生态。文章不能虚假。大家也有虚假的作品,与时代背景、政治文化有关。整体感悟要注重文化生态。如《岳阳楼记》也是美文,但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看来就缺乏平等思想,没把自己放在普通的国民位置上,这与政治、心理、精神上的特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桃花源记》中对理想社会的理解,它里面就没有公平,公正的东西,无非是良风美俗,人际和谐。在今天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包括政治民主,社会公平,个人自由和经济繁荣这四个要素。这个桃花源只是一个宁静、祥和、安逸的环境,按鲁迅先生的说法,那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做稳了奴隶的太平盛世。
树木是什么?就是细节,细微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具体的策略就包括浏览。快速浏览也是一种技能。我从上中学时一直到现在都有一个本子积累一些词。像好多从港台来的词:考量,打磨,打造……我觉得这些词都很好,内涵比较丰富。还有一个便是批判性阅读,就是指去发现作者是怎么取材选材,布局谋篇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思想和情怀。
对于实现整体感悟很重要。因为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是美文,是可以朗诵的,所以提高教师的朗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范读也包括朗诵,你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你比他读得好的地方在哪里。教育的要求很多时候是通过教师的示范体现的。你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教学中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复述。任何一个文体都是可以复述的,他是认知加工非常重要的方式。写,包括仿写,续写,改编。像小学课文《丑小鸭》就可以进行续写。假设丑小鸭回到它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它的邻居会怎么对待它,它又会怎么对待曾经轻视过它的邻居,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就是续写。让学生们谈阅读的体悟,学习完有什么感受,戏剧的表演。任何一节课都可以有一个回顾和分享。以上就是语文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