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不能忽略的八个字

作者:丹崖 来源:XSK 点击:3080

 

 

曾任北大校长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从教育发展的前景来看,当前迫切需要在全体国民中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建立起平等、和谐、关爱、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在新时代学生身上塑造信息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与行为方式,使学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这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一)宽容。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印度作家泰戈尔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之门外。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是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时期。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抱着一颗宽容心来体谅他们。记得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接受诺贝尔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对歌德的座右铭记忆犹新,他坚信: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对学生的过失,轻易地采取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没有给他以期望。其实在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常常也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求助。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甚至承认是由于自己关心教育的不够才导致学生犯错,并对学生的过错保密,免其自尊心受损,可能会使学生刻骨铭心。采取这种“理直气和”的教育,既不需要严厉的训斥,也不需要反复的责备,就能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发奋学习。与那些简单粗暴式的高声斥责、严厉批评相比,这种尊重学生人格、呵护学生组尊的理智做法,深为今天的学生所接受,因而常常能够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切忌“盯、压、打、罚”。试想,当孩子在蹒跚学步时不慎跌倒了,身为父母的你可曾打骂过孩子?你是否会因此让自己的孩子停止走路?当孩子在走路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毛病时,又有哪一位父母会罚孩子重新走几十遍?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的这样一个事例令我感触颇深:一位留美博士的儿子矿矿上初一时,与他的有着硕士学位的美术老师发生了冲突:美术老师的绘画课有许多条条框框,引起了熟谙中国绘画技艺的儿子的反感,甚至常常当堂反驳老师的观点,很是令老师头疼。后来期末考试矿矿的美术成绩只得了个“B”,矿矿愤愤不平的埋怨老师对他又成见。博士与美术老师电话联系后得知,老师并不是认为矿矿画的不好,而是以为他没有画完。博士对老师解释说,儿子的画其实已经完成,儿子不喜欢油画的浓墨重彩,而喜欢中国画的淡雅清新。中国画有时候用浓淡不同的墨来表示不同层次或多种色彩,所以会与老师的理解有所不同。当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上把矿矿的成绩改为“A”,并把这幅作品送去参展。这位在绘画上有局限的老师,却有着极其广阔的胸怀,有着一颗难能可贵的包容之心,面对比自己层次低很多的学生的反对意见,能放下架子,平等待之,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二)赞许。赞许是教育的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不论其成绩怎样,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鼓励、和赞许,尤其是后进生。我们如果能够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扬,让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肯定,那么,无论哪种层次的学生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因此,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所谓的“后进生”转化也就会容易多了。对待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应该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颤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因为一旦碰落了便很难追寻回来。在教育上有一条简单而明智的真理,这既是:你向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鼓励他们有所进步。对于任何一条规定都应该让学生看不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该让他们理解为行动的号召,是在鼓励他们在闪亮的土地上站稳脚跟,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信,鼓励他们去活动,去探索,去提高。

有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方法,却往往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开展评选进步生、特长生、全能生的活动,激励各种学生进步,就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使一大批处在被遗忘的角落里的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从着眼于过程优化的思想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采取评选进步生的方法,肯定学生的进步,的确行之有效。在一学期中,凡是在品德、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就可获得“进步奖”的称号。开展评选小作家、书法家、歌唱家和演讲等评比活动,能够发挥出学生的特长,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热爱。热爱是教育的土壤。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大教育家孔子从教近五十年,医生遇到过各种波折和困境,即使是在乱兵包围的情况下,仍然讲弦诵歌而不衰。在他的私学里,充满了尊师爱生的氛围。他关心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健康,与学生有着极其深厚的情谊。对每一位学生都无私无隐,并热情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正是由于他有着对学生、对教育的无比的热爱,才会对学生施以巧妙的因材施教,子路的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子路出身“野人”,初见孔子的时候很不礼貌,但在孔子的长期关爱熏陶下,终于变成了空子的信徒,成为一名贤者。

的确,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减轻学生的恐惧、焦虑不安等精神负担,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健康成长。

(四)启发。启发式教育的钥匙。教育过程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提高教育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需要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在学生没有急切求职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学,教师应该通过启迪来激发学生的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求知心理,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逐步的出问题的结论。

启发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主动性、创新精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坚持启发教学,反对注入教学,倡导探究教育,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适时而教,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并使他们时时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你准备好了吗?今天,让你我携起手来,团结奋进,努力开拓,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定然会迎来教育的黎明!



 

更新:2011-03-09 04:59:0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