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杨梅 来源:潜江市实验小学 点击:2778

 当你离开学校,所有东西都会遗忘,但是,还有一些东西留下来,对于你以后成长有益的,这就是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渴望自己的专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又感觉比较无助,今天,听了金忠明教授讲述了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发生的3件小事,让我明白了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要学会赏识,因为小学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听了王建军教授的讲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又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找一面思鉴的镜子进行反思。

教师缺少一面思鉴的镜子,所以缺少对自己行为的了解。作为骨干教师,不是不会反思了,而是分析不出自己的主要问题在哪儿。每学期可以录一节课,自己看自己的课,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如果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比较成功,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教学还比较成功?一个人的改变只能靠自己,不断反思,并将反思梳理成文,才能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构建一个评课框架进行评课。

“你能够在听完一节课后,马上进行一小时的评课吗?”王教授的这个问题让我们面面相觑。是的,听课评课活动经常开展,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评课1小时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评课的框架。每当评课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出哪一点好或者不好,改进的方法也是针对某一点。其实,听课时,我们应该考察课堂的教学形态,形成富有个性的、完整的评价系统。如:照顾学生面做得是好、较好还是差,学生讨论时是否为特定的学习活动给予了时间保证,等等。逐步建立一个评课的框架,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评价系统。

三、学会“写文摘、做文评”。

听了一节好的讲座,“火花”一闪,讲座完了就消失了;看了一本好书,“火花”一闪,书看完了就忘记了。为了让自己的学习的“火花”能够永不遗忘,王教授建议我们“写文摘、做文评”。看到一本好书,将书中对自己触动大的部分记录下来;教授们的思维与自己的思维进行了碰撞,“火花”一闪时也要快速地记下来,讲座完后再进行整理。等到自己要用的时候,从笔记中就可以很快地找到相关的知识进行运用。

总之,我将找到一面思鉴的镜子,努力构建一个评课框架,学会“写文摘、做文评”,尽力让自己的专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更新:2011-03-02 03:47:3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