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读赵亚夫教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术共同体的创立》

作者:李广元 来源:安徽省濉溪中学 点击:1678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将第二届年会的主题定为历史教师的学养与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皆体现于其“学养”和“素养”的发达。教师的“学养”和“素养”都表现在他的人格上。

一、何谓“学养”和“素养”,即学问和修养

1、学养可理解为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水平,也可泛指一个人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学养中的“学”即学问,现专指知识或学识。“学问”即知识的积累,主要是有外引而后觉悟。历史教师需将博识的社会阅历和全球视野整合为知识的力量,便有了修养的底蕴。

2、素养和素质,素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应有文化教养,即特指特定的技艺水准,也指广义的文化水准,乃至做人的道德标准。“素质”指生而具有的、先天性的、固有的品质特质。实施素质教育要专注发展学生的自然条件和潜质,适应学生的自身愿望,解放人、发展人。教育的作用是就身体的先天基础,教而获得的知识、精神发展基础及习得的智识和谐的生长,以图最大程度的发展人。

针对“学养”和“素养”问题,赵老师提出了四个观点:

(1)学会围绕历史教师的学养和素养进行讨论,实在是要教师们看到自己的专业化方向;

(2)历史教师的学养和素养是学会专业性的自为表现;

(3)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个交流和研究的平台,可以通过讨论、示范将具有共通性的专业方向指示给我们的历史教师;

(4)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期望教师群体的学养和素养能够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尽可能地提供多向的研究和交流机会,以便更好地积淀历史教育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二、有关教师学养和素养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大致有两种论述:陈述内容较为全面型的;以教科书为中心,从备课角度谈教师素养。赵克礼主编的《历史教学论》所指想的素养内容更明确,论述的内容更落实为中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文化的、政治的、身体的)、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牢固的唯物史观、全面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知识、精通历史教学理论熟悉中学历史教学法、会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赵亚夫教授认为上述仍有不足之处:

(1)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不涉及学生的学;

(2)传统历史教师学养和素养是线性的,普遍不具备结构性。事实上至今我们的学养和素养仍不足以实现课堂上的真是互动,更难以刺激课堂教学有效生成历史的真问题;

(3)作为历史是教师专业表现的学养和素养的标准是什么?现在我们写的内容无非经验之谈。为制订面向未来的教师的学养和素养。需要学者们的共同的努力,学术共同体卓有成效的合作。

三、历史教育专业学会的发展方向与作为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以研究为基础,以学术为引领,以服务为目的。从单一的过于关注记事结果的历史教学研究(教学法)向复合的、渗透的多元价值的历史教育研究的转变。学术共同体将讨论历史教师的“学养”和“素养”作为长远、理性问题由此奠基其作为一个历史教育发展的学术共同体。

讨论历史教师的“学养和“素养”作为长远、理性问题面对的挑战和更快的视野:(1)全球性挑战(2)国家持续革新维护自身世界地位需要(3)学习型社会(4)公民社会(5)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历史教育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乃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养”和“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健全学术共同体正式创设其健康可靠环境的必要条件。
 

更新:2011-02-26 05:34: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