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钢柔相济

作者:卓奕兵 Z 来源:XSK 点击:240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惟贤是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实际上根本不去做也做不到。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是最辛苦的,不但需要人文、学识、品格结为一体,而且要有千里眼、顺风耳,洞察时事,洞察社会、洞察学生、洞察未来,在平等的对话中去交流,在知识与技能中去积淀,在过程与方法中去整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去释放,真正做到了不图名,不逐利,去实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全部技巧和奥秘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
  毛主席曾对邓小平同志的这样评价:“柔中寓钢,棉里藏针,对外和气一点,里边是钢铁公司。”今天我重温毛主席的这段话,倍感亲切。
  “钢”——坚定;“柔”——温和。一个教师满身都是钢,锋芒毕露,待人处世,以钢对钢,叮当响,只顾一时痛快,不管学生接受还是不接受,乱撞乱碰,火星四溅,不但无济于事,反而招惹新的是非,使人敬之以神,畏之似虎,恨之入骨。相反,柔中寓钢,刚柔并济,以钢助柔,以柔克钢,和和气气,入情入理,使学生当时服气,过后受益,与学生有好处,对自己也有好处,这样该多好啊!将“钢”作为自己的意志,将“柔”作为自己的教风,是迫切需要的。
  那么怎样使自已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做法是这样的。
  与人为善——心眼要好,忠厚老实,待人赤诚相见,不做作,不怀鬼胎,不搞阴谋诡计。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要走得端,行得正。对坏蛋,要后发治人,让时间暴露他,让大众教育他。对有错误的人,不疏远,满腔热情地帮他。看问题要往骨子里看,处理事要留面子,留余地。
  和颜悦色——板着面孔待人,分离相互的感情。和颜悦色,联络双方的感情。脸色,是人内心世界的晴雨表,也是交换思想的记分牌。不论处理什么样的事情,都含着笑,不板着脸,即使是十分难缠十分恼火的事,也应这样做。
  平心静气——有理不在声高。声高声低,一样讲话。话慢声低,听起来入耳,想起来有味。原因是平心静气。心情是平和的,气息是安静的,头脑就清醒,就管用。否则,像电闪雷鸣,如炮吼弹啸,高喉咙大嗓子,摩拳擦掌,尽管理有多好,不但说服不了人,反而会激怒人,伤人心。
  入情入理——说话,办事,要在理上。蛮横的狡辩,过高的要求,既不合理,也不入情。有理,也要给学生接受、思考、转弯的机会,绝不可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一锤子砸下去,说不定连摊子也砸烂了。一定要耐心,要细致,要准确。说话要考虑分量的轻重和时机的迟早,一定不可急躁。该说的话都说了,还让他找不着发火的由头。这就对了。
  敬人为师——满招损,谦受益。对同仁,对百姓,甘当小学生,不摆臭架子,虚心好学,必恭必敬。这样,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优点,既增长了才干,又融洽了关系。否则,对谁都看不上眼,死不服气,自以为是,总是能不够,总想贬低人家,既伤了同仁,又害了自己。要学人之长,爱人之好,避人之嫌。
  宽宏大量——不跟人憋气、赌气、斗气,不计较小事情。在小事上糊涂点,看到了装作没看到,听到了装作没听到。要能容人,多谅解同仁和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既就是反对自己的人,也要亲近他,团结他,千万不可任性。对意见不同的同仁和学生的,要尽可能多的找共同点,求大同,存小异。宽宏大量了,团结的同志就多了。必要时还要退让。刘邦夺取关中,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最后还是战胜了骄横的项羽。有计划的退让,是一种有效的进攻。
慎终如始——夹着尾巴做人,是一个真理。要谨慎,慎终如始,不可翘尾巴,不可放肆,不可随心所欲。大胆泼辣的干,必须严格的、小心的、细致的考察计划的每一个方法和步骤,绝不可粗枝大叶。“祸患常积于忽微”。小事不马虎,极端重要。越顺利越要谨慎,不可是一时头脑发热。
  坚持原则——“柔”,并不是不要原则,恰恰相反,“柔”是坚持原则的一个手段。失掉原则,柔就成了奴言卑膝,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原则是不可变的,坚持原则的方法却是可变的。这就叫钢柔相济。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钢柔相济,放下文人的面子,不把自己孤立起来,不糊里糊涂忽悠学生,不糊里糊涂忽悠学生的家长,应该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应该严就严、不松就不松,在学习中发展自己,在实践中丰富自己,在体验中完善自己,切不为了颜面信口乱来,一切都想在实处放在实处。
 

更新:2011-02-16 06:11:4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