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聆听成长拔节的声音 收获专业发展的喜悦

作者:程洁波 来源:临猗中学 点击:2507

2010年8月我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主题为“学养与教养”的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010年10月我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太原市高三2011年高考备考研讨会。2010年11月我参加了在忻州召开的山西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并有幸被选为山西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可以说,2010年的多次学术会议使我专业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专业发展更加坚定。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自觉地用专业眼光审视自己的实践,努力促使自己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不断收获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喜悦。

一、阅读和积淀

本学期继续自费订阅5份专业杂志《历史教学》、《历史学习》、《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1份教育类杂志《教师月刊》。在专业杂志的阅读中:关注着、吸取着有关前沿动态、教学理念的精神,思考着、积淀着有关教学研究、高考研究方面的教学论文的精华,咀嚼着、反思着有关课例分析、教学叙事的精萃。《教师月刊》的阅读使自己的育人理念更上一层楼,站在时代需求的高度看待学生的教育问题,站在学生人生的高度为学生有个性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句话道出了专业发展的真谛。我更加坚信----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是潜心阅读中思考,用心实践后反思,不断坚持中积淀的化蛹成蝶的自修行为。

二、思考和反思

本学期继续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在上一学期坚持3个课改原则(基础性、思维调动和反馈改进)的基础上力争创新;1、在自己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用课程意识开发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教教材。逐步摆脱了对教参教案的依赖,能独立按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灵活处理教材。2、一节课力争完整反映三维目标,不能只是“扎实完备”地教知识,让学生记知识。努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准确把握核心的精华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思考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及时给予方法指导,这是课堂落实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同时,挖掘每节课中知识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绝不贴标签或空洞说教,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引起思想共鸣,内化为大家的素养。3、坚持分析最新会考题、高考题,同时参照《中学历史参考》、《历史学习》、《中学历教学》等杂志精选最新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试题,力争练习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反思错题,达到练习的实效性。

反思本学期工作,最大的困惑是:越来越感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艰巨性,而这正是制约学生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课改最不应回避的地方。学生学的苦,而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更糟糕的是死记硬背、机械学习导致了绝大多生常学习无智慧(死学--不会动脑思考)、有知识无文化(冷漠--不用心体会感悟)。这仍需持续探索。

三、交流和对话

参加多次学术会议,结识了全国各地不少名师,平日里就能及时交流和对话。在中国历史课程网的历史博客中,不断学习安徽特级教师赵剑峰老师,湖南特级教师汪瀛老师、浙江高级教师吕准能老师、安徽高级教师沈为慧老师、广东高级教师夏辉辉老师等的博文,及时分享他们知道的历史教育信息改策、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关注探索的重要问题,并通过博客留言进行交流。通过电子邮件与人教社的马执斌芮信老师、李卿老师、深圳特级教师连建平老师、陈维坚老师,长沙高级教师胡军哲老师,西安高级教师李树全老师等请教教材的难点。通过QQ与北京七中高级教师王宗琦老师、上海晋元中学高级教师邹玉峰老师,龙其是山西历史教育学会理事长特级教师梁爰如老师、省历史教研员张敬侠老师、太原市教研员王亚伟老师、太原十二中特级教师陈爱玲老师、太原第四实验中学高级老师刘华宁老师等及时交流平时教学中的知识难点。从一句一句祝福话语到一句一句鼓励话语;从一个一个知识盲点到一个一个知识的处理技巧,大家在帮我提高,促我逐渐上进成长着!

回头看歪歪斜斜的成长足迹,我倍感欣慰,

向前看清清晰晰的方向目标,我满怀信心,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更新:2011-01-23 04:56:1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