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手里握着未来
许锡良先生好像写了篇博文,大意是说他的弟弟因车祸去世了,他把年仅4岁的侄女接到了广州。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他猛然发现,教好孩子似乎没有那般难。
许老师的观点我很是赞成。我一向以为,当教师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可在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有可能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把原本简单的事搞复杂了”,复杂到什么程度?说句玩笑话,是搞到了“把自己也绕迷糊”的地步了,你想,当教师连自己都不清楚教育是什么的时候,学生能教得好岂不是纯属意外吗?
很多老师可能以为我这句话是对当教师人的轻蔑。错了,我也是当教师的出身。我甚是了解教师的辛苦,也知道这样的“辛苦”体现在什么地方,或者直白地说,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对教师的辛苦做一番价值的审视!当辛苦沦丧为“害人害己”时,那这样的辛苦必有可恨之处!
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教师还真的不在少数!
不信你去学校里转一圈。无须特别留意,你只要推开教室的门看看教师们在干什么?!
如果把蜡烛春蚕铺路石单纯理解为包办和替代,把教师解读成管理和施教,把教学理解成灌输和训练,把教育理解成调教和训斥,把学校理解成雕塑和雕琢,把学生理解成打压和服从,把学习理解成接受和背诵,那教育在这样的校园里的“勾当”会有什人性?
“把孩子当孩子”,我也常说这句话,可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所呈现出来的面目具有十分强烈的反差。当一切的反人性大行其道时,最充足的理由恰恰是“孩子就是孩子”,而“反人性”则化身为爱的借口;当教育开始正视学生作为“人”之存在时,“把孩子当孩子”则变成了成人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包容和接纳,它表明的是教师的境界、气度和美德,它散发出的是人和人性的光芒。
当教育越来越偏离“人”的时候,也便偏离了本质和意义,也便在歧路上越走越远,也便变得愈加复杂甚至无解;当教育开始接近于“人”的时候,也便找回了疏远和曾经离散的一切,温暖、鲜活而充满了快乐、感动,也便变得简单、纯粹而富有生命的意义。
教师必须从无聊、繁琐、低级、重复、枯燥、虚伪、侮辱、说教、干预、指责、教导、掌控等没有意义的行为中走出来,从而告别一种旧生活,完成凤凰涅槃般的脱胎换骨,学生、教学、教育、学校、国家、民族才能拥有真正的希望,“教师的手里握着未来”,正因为此,总理才会说,“要想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
许先生的发现正是证明了这个意义!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但并非在于所有的教师,而只在新教师。新教师一定不同于旧教师。
新教师必须记得这样三句话:
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迟开的话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教师手里掌握未来,但不是扼住孩子命运的侩子手。
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不成长不进步的环境里就是最大的野蛮和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