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的基本要求——和同行谈敬业
星空心语:以前,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比喻为春蚕,“到底丝方尽”。说实话,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应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人们比喻的那么崇高,教育现在也不提倡教师一定要“不带半根草去”。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敬业精神毕竟应该是人人必备的。从今天起,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期待大家参与讨论。
教育家朱熹认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我认为,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一是对教育工作的敬业。教育是个大工程,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教师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肩负这么重要的责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要心中有杆秤——努力认真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对教育工作的敬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内容。
二是对学生的敬业。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关注的方向已不是停留在较为单一的学习态度、知识量掌握的深度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个性的发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摒弃忽视个性学习强调集体模式的应式教育,建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多层次、多角度、多目标培养学生的教学机制,成为教师对学生敬业内容的新的探索方向和目标。
三是对知识的敬业。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注重对知识的更新、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的继续学习、更新知识和把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对敬业精神的一种延生和发展。教师在这一空间领域有了自己积极自由的探索,有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有了自己的教学研究,有了自己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传授方法,才可以比较快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敬业精神是我们为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
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诚心。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标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恒心。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自己的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大师,无一不是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敬业者。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不仅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称赞,而且也以持之以恒、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精心。培养人才是复杂的劳动,不仅需要教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师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不满足于陈规俗套,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照抄照搬和“拿来主义”,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敬业精神的养成,需要社会和学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敬业精神和品质,对于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这是从事教师职业并堪负使命不可或缺的。
敬业是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在教育工作中要“敬事而信”和“敬业乐群”。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耐得住寂寞。凡有成就的教师,都是从教育职业劳动中领略无穷趣味的敬业者。教师敬业的核心是尊重职业、精通职业、献身职业。
尊重职业。尊重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标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热爱和尊重是职业成功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积极的态度,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重的情感,才能维护它和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悦和快乐等肯定性的体验,在职业活动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精通职业。每个教师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业,都希望自己的职业活动有价值、有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而要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就必须发愤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驾驭、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要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以自己力所能及、游刃有余的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成就自己担负的职业,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献身职业。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以忘我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以其献身于职业。全身心的投入职业劳动和创造,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敬业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美好的国粹。它既是教师高度的政治责任和职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可靠的途径。教师只有具备了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言传身教,无私奉献。众所周知,杜甫敬业,用圣手诗笔描绘了神州的壮丽画卷;毕升敬业,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进步树立了永不磨灭的丰碑;张桂梅老师敬业,虽身患绝症,但仍然坚持耕耘在三尺讲台,用微薄的工资收入扶持着更需要帮助的莘莘学子;谭千秋敬业,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住了四个孩子,自己却现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此等等,尽管他们年代不同,岗位有别,年龄各异,但其身上无不贯穿着一种火热的激情------那就是敬业的精神。
我们深知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孕育着伟大。安心从教,甘受清贫,却能换来精神世界的富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迎来的是桃李满天下的金秋。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目标的,为了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敬业,必须落实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上,必须体现在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之中。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影响。从事教师职业必须要有高度责任感,因为教师的态度关系到一大批学生的成长,肩负着党和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首先,要讲究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实际上是对事业、对学生的一种道德责任感。这种道德责任感越强,越能体现教师敬业的崇高境界。其次,要认真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人,教师必须以身正人。
敬业还体现在认真传授知识上。要教好功课,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因为教学的高质量是由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高质量组合而成,来不得丝毫的虚假和搪塞。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正视了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的这份荣耀,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如何敬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伟大的时代蕴育不平凡,普通的工作中也能体现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敬业精神,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完成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着对教育界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
教师的敬业,就是对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在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敷衍塞责;也表现为对学生的热切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践;
爱岗和敬业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更加认真地创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一个敬业的人会在认真负责其所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更多是一种情感体验,敬业更多是态度和行为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教师在爱岗敬业的践行中做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一个有工作绩效的人。
爱岗敬业需要教师自觉的践行。爱岗在践行过程中体验,敬业在践行过程中展现。教师在认真踏实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反之,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又会使教师更加珍惜其工作,更加认真地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地呵护他的学生。
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责任心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敬业、投入;对学生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学生坦诚、友善、包容、公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自己的价值实现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首先是有知识的人,他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新兴的各种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知识;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拥有高强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创造能力。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以责任心感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完善。
我们常常用教师职业有多重要、多神圣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敬业精神,但事实上我们既可以说出很多关于热爱这个职业的理由,也可以说出太多离开这个岗位的原因。另外一个更现实的现象放在我们面前:教师做的很认真的人,做其他事情也很认真;做其他事没有专业精神的人转到教师岗位上照样定不下心。
有的人一边发牢骚,一边认真地做事,这至少谈不上爱岗,只是出于良心和责任心。有的人喜欢追求精神的富有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想得比人深,讲得比人宽,在给别人精神食粮时,不断馈赠给自己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敬业是一种精神习惯,与所从事的职业并无特别多的关系。据说,在曾有人对一批认真工作的教师作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调查,结果是60%多的人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树立新的职业观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能力转岗,就应该敬业,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教师的生命是在每一天的课堂真实生活中延伸的。假如每一天都无精打彩,毫无激情没有创造力地活着,那么你的人生是用无聊串连起来的,必然暗淡无光。事实上教师这个职业每一天都充满着挑战和新鲜感,只是我们缺乏发现它的眼睛。敬业是让生命闪耀的一条现实路径。
我们知道,给教师工作激情滋养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因为奉献和付出而带来的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我们可以选择无聊地活一生,也可以边发牢骚边认真工作地活一生,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在享受每一天工作过程中创造和闪亮自己的人生。
敬业精神是责任的一种升华,应该说,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强制性,因为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就有责任,而敬业精神则是一种主动精神。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墨西哥奥运会上,夜已经非常深了,天气非常凉,直到这时,坦桑尼亚的马拉松选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进了体育场,他是最后一位到达终点的运动员。
这场比赛的冠军早就拿到了奖牌,庆祝胜利的仪式也早已结束。艾克瓦里一个人孤零零地抵达体育场时,整个体育场显得格外空旷。艾克瓦里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体育场跑完了一圈,跑到了终点。在体育场的一个角落,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远远地看着这一切。接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年轻人轻声回答说:“我的国家把我从2万多公里之外送到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的,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没有人会再去嘲讽这位选手的成绩,因为这位选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业和责任”的深厚内涵,同时,他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敬业精神是责任的一种延续,一个对工作有敬业精神的人,会把职业当作自己的使命,如果没有责任心,敬业精神就只能是一种空谈。
张瑞敏说:“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是精品。”在海尔,敬业精神是最重要的企业精神。在海尔人看来,只有具备敬业精神的员工才能够生产出精品,同时也正是员工的这种敬业精神才创造出了海尔产品的“零缺陷”。因为他们知道,1%的差错就会造成100%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对1%差错率的容忍,因为当我们容忍了1%的差错率时,企业必定会失去更多的信誉和顾客。
所以,敬业精神是责任的体现和延续。它是企业和事业坚不可摧的精神壁垒,是事业生命延续和蓬勃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