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的空间与尊严

作者:赵德发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5789

最近网络上有一个帖子,内容是一位20来岁女教师的两组照片。前一组,有一张贴在某校宣传栏上,照片背景是用红纸金字抄写的韩愈的《师说》;另一张是她穿着教师工作服,与一位同事和一位学生的合影。这两张照片上的她都是面带微笑、端庄大方。后一组就迥然不同了:女教师穿背心短裙,正与一帮青年男女在KTV包间里嬉闹。她小脸红扑扑的,或与赤裸上身的男青年猜拳,或与几个女伴碰杯拼酒、相互亲吻。最后一张,她手指缝里还夹着正在燃烧的烟卷儿。

这个帖子引发了海量评论。许多人发帖批评,说这位女教师太不像话,有损教师形象。也有的为她打抱不平,说:“哪个法律规定老师不能抽烟喝酒?”有的还说:“这个家长也真有病,你没有疯狂的时候?你不用吃喝拉撒?”

看了这些照片,我也觉得很震惊。我在上世纪70年代也当过教师,整整10年。那时候对教师的要求相当严格,因为他们担负着“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身体力行,给学生作出良好榜样。记得我老婆结婚前去上海看望她大姑,给我带回一条式样新潮的“直筒裤”,咖啡色,裤脚卷边,大概全公社也找不出第二条来。我怕给革命接班人造成不良影响,藏了好几年没敢穿出来。30多年过去,社会风气大变,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从前大大不同。网上有个帖子这样说:“老师是人不是仙,也要吃喝拉撒,也有七情六欲。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工作时是好样的就可以了。”我相信,现在不少人都这样认为。

对这样的观点,我没有异议。在社会越来越像万花筒的今天,教师也应该拥有“私密空间”,可以在工作之余安排一些法律所允许的娱乐活动。然而,如果无所顾忌,把自己的私生活展现在家长和学生的面前就不妥了。譬如那位女教师,她的QQ号是一些家长和学生都知道的,还将她加为好友。这样,她的QQ空间就成为公共空间了。小学生的心智远远没有成熟,如果发现平时在课堂上谆谆教导他们的老师竟然在歌厅里那样生猛豪放,不只是“震惊”,人生观受影响都是可能的了。

荀子讲,“师术有四”,第一条就是“尊严而惮”。试想一下,孩子们在课堂上听那位老师讲课时,眼前还闪现着她的那些“玉照”,她还能保持有尊严的威信吗?她再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时,能够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吗?她在家长那里,还能得到应有的信任与尊重吗?所以,我给一些教师朋友提个醒:如果你还想吃教师这碗饭的话,就要处理好你的几个空间,私密是私密,公共是公共,别让它们混淆了。这不是让你做伪君子,而是让你懂得职业道德的底线。

记得04年一过春节来到实验中学,那时还差半年毕业,因为没有课了,就想打点工,一可学点社会经验,再可挣点钱。来到学校执教,未脱学生习气,还没有教师的样子。一天田校长把我和立峰叫到办公室,告诉我们:“以后在学校里,不要把手抄到裤子兜里。”从那时意识到老师和学生就不一样,说话、走路都得注意,初识也许学着别人的样子,慢慢就成了自己的习惯。如果大街上一群群的人走过,是教师的那一群,一眼就可辨别,特别是老教师,教龄越长浸润越深。每一个职业都有特定的气质,就如同常说的“夫妻相”一样,时间越长越明显。

也常感叹“老师也是人,不是神。”可多少年的传统和自身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尊严和空间。记得一位同事讲过一件事情,说一次周六在等公交车,天气热买了根雪糕吃。公交车来了,有个学生在上面,看到老师小声跟他妈妈说:“咦,老师也吃雪糕?”孩子眼中的老师就不是一般人,吃雪糕都是不应该的。不是诉苦,是说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如同神化了一般,不食人间烟火,神圣、伟岸。社会认同教师的也不一般。试想一位有钱的老板,出入歌厅、舞厅,别人看到会羡慕的咋舌称赞,如果换成一位老师进入歌厅、舞厅,别人不是咋舌,而是挥手指点了。这就是没办法的事,这就是职业的定位。当年“范跑跑”被千夫所指,如果他不是一位老师,我想不会有这么大的波澜。求生欲望是本能的,您高尚可以舍身就学生,俺姓范的不高尚逃之夭夭,也不可厚非啊!可偏偏他是教师,就不能。

空间是每个人必有的,教师的空间也是不能侵犯的,但如果是私密空间,就要秘密起来。一些事物,别人可以拿来炫耀,当老师的不仅不能,闹不好就如同这帖子一样。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承受这个职业操守。如同军人服从命令,和尚就得念经。如评论中的老师,尽管是工作之余的私人时间,这么一些图片出来,在学生面前如何?在家长面前如何?在社会中如何?还是那句老话,也许社会的风气五彩斑斓,但对于孩子要给他缓冲的时间,不能一股脑暴露给孩子,那样就阴云密布了。先给孩子阳光灿烂,偶尔乌云只是暂时。实际也是这样的,明天的阳光又是新鲜的……

尊严来自自我尊重。约翰8226;高而斯华馁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自暴自弃让人失去尊严;随波逐流让人失去尊严;争名夺利让人失去尊严;卑躬屈膝让人失去尊严;卖身求荣让人失去尊严。因为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人迷失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马克思说:“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的东西。荣誉、财富、金钱、权贵、靠山等等,只能满足虚荣,而决不可能赢得精神与人格的尊严。健康的自尊心驱使我们远离媚俗,拒绝粗鲁,反抗平庸,抵制肤浅的快乐,去探求丰富的知识,蕴涵高雅的格调,培育健康的情趣,浸润生命的智慧,走向自由与幸福,走向人格的完整。这才是真正的尊严。
 

更新:2010-12-21 04:35:3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