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带课、带研、带学、带资,促进“影子教师”有效实施

作者:汪文华 来源: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点击:7514

——以2010年“国培计划”安徽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

【摘 要】“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采用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影子教师”是教师培训方式的重大创新,具有实践性、研究性、自主性和互助性。采用“带课”研修、“带研”研修、“带学”研修、“带资”研修的策略,实现院校集中研修与名师跟班研修、与岗位课题研究/校本行动研究、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影子教师”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特性;策略

从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两项内容。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是中西部项目的三个重点之一,采用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骨干教师在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参加3个月以上时间的脱产研修。“影子教师”是教师培训方式的重大创新。

“国培计划”安徽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包括两个子项目,一是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项目(2010)(以下简称“‘学科带头人’项目”),二是皖北及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能手”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教学能手’项目”)。其重点内容包括师德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学科教学的理论动态和发展趋势,教学案例的研讨与设计,学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其时间为“2+1+5”,即2个月的院校集中研修、1个月的名师跟班研修和5个月的教研科研(课题研究/行动研究)与跟踪指导。其培训方式实现院校集中研修与名师跟班研修(即“影子教师”)、与岗位课题研究/校本行动研究、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

一、“影子教师”的含义与特性

“影子教师”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师培训方式,一是指参训教师本身。“影子教师”培训方式,一般称为“影子培训”,也被称为“体验培训”、“跟岗培训”、“贴身培训”、“影子工作”等。而与“带教导师”(专家教师,一般是专业素质能力优于参训教师的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等)对应称谓时,也把参训教师称为“影子教师”。本文“影子教师”主要指“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一种培训方式。

“影子教师”是指按照“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和跟班实践研修工作计划,参训教师与“带教导师”如影随形,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带教导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教研科研行为,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以深刻感受与领悟“带教导师”的学科教学和教研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等的培训方式。“影子教师”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实践性。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把院校集中研修与“影子教师”结合,其设计理念在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内化学科教学与教研科研理论知识,通过跟班研修,实现知识迁移和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参训教师身临真实的教学环境和研究情境,在商定研修工作计划、大量听课、参与集体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与“同事”沟通和上研究课等研修实践中,进行持续的、随时的、细致的现场观察与实践体验,在理念碰撞、认知冲突、行为比较和调整改进等专业反思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而又强烈的实践性知识(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实践性是“影子教师”的基本性质。

2.研究性。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一般分为三个实施阶段:院校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跟班研修)和校本实践研修。安徽省“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科带头人”项目的参训教师为教学能力强、教科研有所长的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项目的参训教师为教学能力强、教科研有基础的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发展教研科研能力是重点目标之一。突出课题研究和行动研究,是符合参训教师发展需求的应然选择: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实现学科教学能力跃升和教研科研能力进阶,为成长为教学名师和特级教师奠基。

3.自主性。“影子教师”培训方式的实施,是参训教师主动地判断自己的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并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作为经验教师中的骨干教师,通常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的目标追求,“影子教师”培训方式给参训教师提供了一种“差异化”的学科教学与教研科研环境,有利于激发参训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参训教师的学科教学与教研科研经历和经验,形成的教师知识,也决定了“带教导师”应该尊重他们的研修主体地位。参训教师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影子教师”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4.互助性。参训教师与“带教导师”结对,是“影子教师”培训方式的基本特征。作为研修主体,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处于经验教师中的骨干向专家教师成长的阶段,不能简单地用“师徒”关系来定位,而应定位角色为专业合作伙伴。由于参训教师是深入“带教导师”的现场环境和所在学校,这种专业合作就至少包括两个层面:学科的合作、学校的合作,通过平等交流、合作研究、相互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取长补短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建立后续的校际之间的交流机制。而对项目任务承担院校的培训专家来说,互助性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影子教师”培训方式的有效实施,将促进培训专家与参训教师间、培训专家与“带教导师”间、项目院校与基地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影子教师”的实施策略

教师知识包括原理知识(即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即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和策略知识(即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著名学者顾泠沅教授指出,专家教师与经验教师的显著差异在于策略知识的丰富性,教学案例外显了教师工作中的默会认识,成为造就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经验教师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向专家教师学习。这种学习有时候并不只是听专家教师说了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是靠着走进他们的教室,依靠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学习,从而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

“国培计划”安徽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根据参训教师(经验教师)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遵循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原则,结合“影子教师”培训方式的实践性、研究性、自主性和互助性等特性,提出“四带研修”策略,即“带课”研修、“带研”研修、“带学”研修、“带资”研修。

1.“带课”研修。参训教师与“带教导师”形影相随地开展学科教学工作,以学科教学问题解决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突出对学科教学的参与和合作,做到“五个一”:每天至少备一节课、每天至少听一节课、每天至少批改一组作业、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分析)。

2.“带研”研修。参训教师参与“带教导师”所在的备课组(教研组)及基地校教研科研活动,做到“五参加”:参加集体备课、参加学科教学研讨、参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参加校本研修(校本培训)、参加课题研究/行动研究。

3.“带学”研修。参训教师以跟班研修和基地校教研科研活动为问题情境,通过项目任务承担院校建设的网络研修平台,提交问题、在线交流、互动研讨,接受培训专家远程跟踪指导、班级同伴帮助,获取专业引领和资源服务,完成“五个‘贴’”任务:发问题帖(提交教学和教研科研问题)、发研讨帖(发布聚焦课堂教学的研讨话题)、发反思贴(发布教学反思和研修文章)、回交流帖(回复同伴问题贴)、回研讨帖(回复同伴研讨帖)。

4.“带资”研修。参训教师与“带教导师”及其同伴共享培训成果和研修资源,发挥培训专家支持资源的辐射作用,有意识搜集整理研修资源,并发布在网络研修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能够“五主动”:主动汇报培训心得、主动分享专家资源、主动搜集校本材料、主动整理校本资源、主动上传校本资源。

三、有效实施“影子教师”需要落实的几个问题

“四带研修”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项目任务承担院校和“带教导师”所在基地学校落实以下条件保障和运行机制等:

1.组建研修指导团队。一方面,项目任务承担院校的培训专家要在集中研修伊始对参训学员进行专业诊断,指导他们确定名师跟班研修和校本实践研修的目标,重点是教研科研的内容,在其基础上建立由培训专家组成的远程跟踪指导团队。另一方面,根据参训教师的研修计划,精心选择基地学校和“带教导师”,建立参训教师与“带教导师”的研修共同体。

2.建设平台和资源。项目任务承担机构要为参训教师开发网络研修平台和研修支持资源,支持参训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和共享资源,支持院校培训专家实施远程指导,支持参训教师实现“带学”研修和“带资”研修,支持训后参训教师与培训专家、“带教导师”继续保持专业合作关系等。参训学员和“带教导师”依托研修平台建立个人“工作室”(如博客),加入项目任务承担院校培训专家的学科“协作组”(如博客群),或通过交流园地(如学科论坛),形成立体化的研修共同体,交流、展示研修成果(生成性资源)。

3.培训“带教导师”。在参训教师到优质中小学担任跟班研修之前,项目任务承担院校应组织进行“带教导师”集中培训,以掌握跟班研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灯内容,以“结对研修”为手段,促进对话交流和情感沟通,为“带教导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实践研修奠定基础。“结对研修”——“带教导师”与参训教师结对参加集中培训,共同商定跟班研修计划,做好初步安排。对话交流——通过专业对话、互动交流,“带教导师”诊断参训教师的存在问题,明确指导方向和重点。情感沟通——通过共同研修,彼此熟悉对方的专业和家庭背景、性格、习惯和爱好等,建立相互信赖、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

4.整体构建“2+1+5”。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应整体构建,也就是系统地设计2个月的院校集中研修、1个月的名师跟班研修和5个月的教研科研与跟踪指导。为实现项目实施的高质量,要在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时,立足参训教师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着力问题解决、行为改善和能力提升,院校集中研修阶段定准研修目标,研定研究计划;名师跟班研修阶段聚焦研修主题,完善研究计划;教研科研阶段实施研究计划,形成研修成果:一份高质量的脱产研修总结,或课题研究/行动研究论文(或报告)。

5.突出“实践”和“研究”。为落实实践性和研究性,基地学校和“带教导师”要准确定位参训教师的角色,不能将他们等同于实习生或“学徒”,把跟班研修简单地处理为上课和批改作业等,而应将参训教师作为合作者、研究者,让他们把着力点放在观察、体验、对话和分享上。而项目任务承担院校的培训专家绝不可缺位,应与“带教导师”合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好专业引领和研修指导。如果“低看”或“缺位”,不仅有悖于互助共赢的目的,更难以达成有效实施“影子教师”的目标。

6.严格多方绩效考评。“影子教师”的绩效考评应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对研修指导团队(培训专家、“带教导师”)的考评;二是对研修平台和资源的考评;三是参训学员的考评,重点是“四带研修”任务的完成质量;四是研修成果的考评。在研修成果考评方面,要把“带教导师”跟班研修与后继的校本实践研修结合起来,重点关注参训教师学科教学与教研科研的行为改善和能力提升;要把研修指导团队评价与学校(基地学校、派训学校)管理者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甚至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教育部 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的通知[EB/OL]. http://www.ahedu.gov.cn/show.jsp?id=NjMxNw==.

[2]影子培训简介[J].中小学校长,2010(3).

[3]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1(3).

[4]陈玉琨.中学校长培训的新理念与新策略[J].人民教育,2009(20).
 

更新:2010-12-06 08:27:5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