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作春风化细雨
——听徐斌和吴正宪老师讲座有感
本周参加了由福建教育杂志社主办,福州市第三中心小学承办的“智慧8226;互动8226;成长”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听了徐斌老师和吴正宪老师等名师精彩的讲座,观摩了现场课堂教学,有感触,有收获。
徐斌老师“无痕”教育的内涵在于:不知不觉中开始,不露痕迹中理解,潜移默化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大白若辱,大音希声……大道无名,这是徐斌老师“无痕”教育的理论支撑。徐斌老师认为:如果事先将教育目的赤裸裸地展现在青少年面前,经常会导致教育失败。他认为教育理想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系到工作实际中,我深以为然,因为过去我就曾经“有痕”过,结果是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就是他们有超人的洞察力,敏锐的思维,能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提炼,形成自己的理论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我们能从名师身上学到的是:学会琢磨,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徐斌老师认为:教育事业的价值在于求善,每个老师都要寻找与自己本性契合的教学方式,每个教师都要做用心的教师。我理解这是敬业精神,是把教育当做事业来追求,而不是把它当做职业来养家糊口,它是以对学生的至爱,对生命的博爱来支撑心灵境界。徐斌老师认为:知识技能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比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这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诠释。徐斌老师从教学实践中凝炼出“进”与“退”的智慧:退——生活现实、已有旧知、思维起点,进——认知结构、数学本质、思维深处,这是哲学辨证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听了让人茅塞渐开。没有茅塞顿开是因为我还没想好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我琢磨着将理论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但想要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知识积淀。徐斌老师认为真实有效的课堂是摒弃演练和作假,追求简单和实用,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简单、实用,去华求实,教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啊。
在北京学习中,我听过吴正宪老师的大名,这次有幸聆听她的课《搭配》,一节临时生成的课。这是我有生以来所听过的最精彩的课,我被深深地振撼了,开始我以为自己孤陋而寡闻,后来听了大家的评论才知道这是名家风范,真正的特级教师,名实相符。课刚开始时,吴正宪老师稍停顿下,缓缓提高声调:会学习的孩子眼睛都注意到这儿了。一句话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全吸引到黑板上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当一个同学回答正确时,她问:你属什么的?学生回答:我属蛇。吴正宪老师说:我还以为你属猴呢,火眼金睛啊!惊讶声音加上生动表情,让学生如沐春风。一节课中,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语句不胜枚举。课堂上学生们围着吴正宪老师,让人感觉他们好象是她的孩子。吴正宪老师在孩子中间挥洒自如,课堂中处处闪耀着她智慧的光芒。她在讲座《做更好的自己——教师个性发展之路》中说:做教师最重要的是“至爱”——爱学生。吴正宪老师从爱学生到惠及同事,再到服务社会,这是以爱育爱,这种伟大人格魅力远远超过她的课堂魅力。我一直在思索:名师为什么课堂上会有层出不穷的智慧?有先天遗传智力因素,有后天的努力和长期学习的积淀因素,还有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心中对学生、对同事、对社会的“爱”,这是人间的至爱。因为这种至爱是无私的,所以他们心中非常清净;因为心中清净,所以做任何事都很专注;因为专注,所以容易生“定”;台三小我们听课的大礼堂会客室内有一幅字写着:“定能生慧”,这是名师们课堂智慧的源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