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赵丰平:我就是“大马力推土机”

作者:张以瑾 来源:XSK 点击:3627

  

    大马力推土机,赵丰平的同事有时这样称呼他。这个外号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他长得人高马大,又有一马当先的语速和步速;二是他做事强调执行力,一旦认定一件事情,就会开足马力,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赵丰平时代,昌乐二中发展到两个校区、8000多名师生的规模。当地人说,昌乐有三宝:蓝宝石、西瓜和教育。如果按时间计算,蓝宝石是1800万年前火山喷发的遗留物,西瓜始于200多年前的宫廷贡品,而教育成为一仅仅是最近10年的事。

    10年前,当赵丰平就任昌乐二中校长时,尽管也狠抓高考,但内心认定这不是学校唯一要做的事情。在这个价值取向上,他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具体化为271高效课堂以及全人教育理念,并以此把一所县级中学造就成全国知名学校。

    昌乐二中的发展之路,或许就回答了这样的疑问:一个校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所学校,而一所学校的改变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命运?

 

    做教育就是影响别人命运

 

    让好的孩子更好,让中等的孩子变好,让后面的孩子跟上来。在改变别人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告诉20岁时的赵丰平:你将来会成为一个校长。他一定认为你是在揶揄他,因为他那时有很多梦想,唯独不想做教师。当所有跳槽的尝试落空后,他才开始研究教学。研究意图很实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老师?怎样才能让课堂有效率?怎样才能让学生成绩好?

    当时的县级中学,还没人关注教学效率,赵丰平这一研究,让自己不小心成了优秀教师。不久,学校提拔他做教务处副主任,并且兼任年级主任。找到成就感后,赵丰平对教学有近乎狂热的兴趣,如果有教师请假,他就主动去替课。这里隐藏着他的一点私心我要把整个年级的学生统统变成我的亲学生,让他们认可我、喜欢我。

    赵丰平总在寻找更大的空间,因为这会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机会。做了几年年级主任,他在教学和管理上搞了很多创新:

    一是班级自主管理。他在自己所带的班上,放手让班委、团支部独立地做事。等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方法后,再培训其他班主任,然后在全年级推广。这是一个创新,有点像魏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管理。赵丰平的语气能让人感觉到什么叫英雄所见略同

    二是团队建设。年级主任虽然官不大,但赵丰平开始研究怎么让别人听他的、信他的,因为如果没有信任字作为前提,一切想法都难以执行。他的经验是,每做一件事都先凝聚几个人,维护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实现价值认同,形成团队意识。

    三是研究和提炼自己的教学方法。他曾完整地带过一届学生,高一开学第一个月他就抓了3件事: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到高中的衔接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他创立了八环节学习法,即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总结?课外学习。学校把这个学习法编印成一本名为《金钥匙》的小册子,发给每个学生,后来连外校都来索取。为了配合八环节学习法,赵丰平又推出学习档案:每周六学生必须清底子,即写一周总结,包括思想心理、学习方法和常规作为。他每周都批,并写下批语。

     这些多年前的创新,到现在还不显得过时。正是这种创新能力,让赵丰平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阶段都跑在别人前头。当时昌乐二中有3个年级主任,教师都说跟着赵丰平干最累,但也有人说跟着他确实能学到东西,真正能干出点事情来

    跑在别人前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成就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这几年,他带着课改团队创立了271高效课堂,并毫不妥协地在全校推行。这个过程的艰辛以及带来的成就感,超越了他以往的任何一项创新。

    通过思考和论证,我认为是正确的,就要落实。落实好了,我会非常高兴;落实不好,我毕竟为之而奋斗过,没有遗憾。善于演讲的赵丰平,言行举止总是散发着强烈的自信。有人说,接触赵丰平是很危险的,因为很容易被他的自信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跟着他走。

  做教育就是改变别人命运,要让好的孩子更好,让中等的孩子变好,让后面的孩子跟上来。在改变别人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这是最大的成就。

  我这一路走来,成长得还算个男人!赵丰平说。

 

    学校是价值和利益的共同体

 

    一个事业团队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只有先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然后才能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进而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一位参观者评价说,赵丰平的昌乐二中好像一台巨大的机器,而开关就在他手上,只要下达了指令,机器就会立即全速运转,没有一点杂音。

    二中是我家,我们都爱它,类似的口号很多学校都有,但在昌乐二中绝非空话。从校长到中层到教职工,人人似乎都把自己给了学校。赵丰平说:一个事业团队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只有先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然后才能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进而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我觉得不管什么单位,一定要让大家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为了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共同体,他煞费苦心。在干部选用上,他的标准是三个最:最敬业、成绩最好、人缘最好。而且每次都是圈定七八个人选,淘汰一次后,再从剩下的四五个中提拔。

    光有干部队伍还不行,还要把教师拉来入伙要让大家都跟着跑,七八个还不行,必须有80-90%的教师跟着我。赵丰平说自己有三板斧:读书、培训、会议,其中最奏效的还是读书??“读书让我们开化

    他自己喜读《道德经》,读了三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天籁,什么是融入自然。自然就是你自己,你能从中汲取巨大的力量。《道德经》给他的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想干一件事情,只要不反自然、不反生命、不反科学、不反人类,就可以大胆推进。

    从读书到文化治校,赵丰平尝到了甜头,也找到了诀窍。每次读的书都是赵丰平亲自挑选的,他其实是让书的作者来替自己传道。最初强调价值认同,赵丰平就让教师读《谁动了我的奶酪》、《自动自发地工作》和《卖产品不如卖自己》。读完这几本书,他就提出来要把工作和事业内化为生命和生活的必需把敬业修炼成一种习惯宗教般的敬业不敬业的人没有人品

    这些话如果是在大会主席台上说,肯定会大打折扣,但在读书交流会上,教师们听起来就更容易入耳、入心。读书让老师知道外面的人在干什么,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做人,让我们明白,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精神。

    赵丰平的原则是按读书。最近,他提出要把每个班级建设成家庭式的亲情关系,因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当每一个孩子把班级看作是家的时候,同学和小组之间才能在善意的、良性的竞争中共同成长,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为此,他组织教师读杜威的书,目的是想让干部和教师们了解并认同这些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生活即教育、民主的教育,等等。

    在工作上,赵丰平有时让教师望而生畏。最初推行271高效课堂的时候,有些教师总是不习惯自己在课堂上少讲。赵丰平就跑去听课,甚至在下面掐着表。有几次,他发现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就气冲冲地把课叫停了。

    有人批评这种做法让教师没有尊严,赵丰平回应道:衣食无忧,生活得非常体面,固然是一种尊严,但给教师提供成就事业的平台,让他们干着自己想干的事业,则是更高层次的尊严,也是我希望他们享受的尊严。不过,尊严是有条件的,懒惰和怯懦的人,往往会没有尊严

    在强调价值和尊严的时候,赵丰平并不回避利益分配和业绩评价。他有一句话深得人心:校长不能想着让教师去做蜡烛春蚕,不能把教师的生命和生活弄得很悲壮。校内工资改革时,他改变了传统的分配方案,把所有教师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部分。评价模式则由校代会审议通过,每次评价都进行公示,因此干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能公平公正,不敢随意。

    赵丰平说:我们把管理目标设计为发展目标,就是帮助每一个人实现他的发展。当每个人都实现个人目标后,整个学校的发展也就实现了,我的管理也就成功了。

更新:2010-10-31 06:59:2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