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苏立康讲座: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作者:张震雷 来源:XSK 点击:3717

 

 

时间:2010年10月21日上午 地点:重庆市育才中学学术报告厅 整理:张震雷

 

 

讲座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 扎扎实实地阅读,一定量的阅读积累。

二、 实践、研究、思考、写作——核心是思考。

三、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做人:有追求、有视野;能吃苦,有胸怀——有机遇。

 

一、 扎扎实实地阅读,一定量的阅读积累。

读书,读什么?

(一) 读专业的书——打好底子。

两种情况:第一是专业底子薄;第二是有明显的缺陷——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

例: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在求学阶段,其师曾跟他说:读文学、学语文、通中文,是应该有一些奠基石的,这个奠基石就是文言的功底。严华银因此背诵了上千首古诗词,这为他的文言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著名特级教师。

为什么古典诗文是奠基石呢?

——语言层面:字词句篇、语法修辞、写作方法、语言风格……潜移默化;

——内容层面:两三千年来的历史长河,社会矛盾、斗争、变革、发展;无数优秀的作家,他们笔下的社会,他们笔下的人生……悉在知识储备中。

奠基石:语言的基础,知识的精神的感情的基础。这对于语文老师是多么重要啊!

例: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年轻时以《史记》作为突破口,熟读并认真做笔记,打下深厚的文言基础;特级教师李震老师整整花了12年的时间专门研究曾巩,成为研究曾巩的专家;特级教师蔡明年轻时觉得自己汉语方面有缺陷,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做了大量的摘录卡片……

l 梁启超:“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l 一段时间,读一个门类的书,读懂、读通,必有大收获。

(二)读非专业的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方法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角看语文教学。

现身说法:一段时间,自己专门研究《系统思想和方法》、《微格教学法》对语文教学很受启发。

例:特级教师程红兵研究科恩的《自我论》,把它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思考,1991年写出了《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这篇反响很大的文章,成了中国第一个对魏书生的“科学化管理”提出质疑的语文教师。

(三)读语文教育名家的文章、著作。

例:特级教师余映潮将卡片读书法进行到底,赢得同行的刮目和尊重。

为什么要读语文教育名家的文章、著作?

——为了继承和发展(终南捷径)

——学语文教育名家对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他们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

——学他们的学识、治学的态度和方法;

——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学习教学的技术。

l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中国悠久的古代文明区别于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的特点,就是中华文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绵延不绝,从古到今从未中断过。在世界历史上,古代埃及固然是文明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可是古代的埃及和今天的埃及之间的关系非常曲折、非常遥远,不管是在人种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很大的距离。古代的两河流域,包括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巴比伦等几个古国,和今天的伊拉克的关系也很少,它们的文明在很早很早以前(可以说在希腊、罗马时代)就已经断绝了。就是希腊、罗马这些文明兴起比较晚的古代国家,它们的文化后来到中世纪也中断了,所以才有后来所谓的文艺复兴。中国历史虽历经风云变幻、朝代更替,但中华文明一直传流下来,传流到今天,这在整个世界人类历史上是很独特的。

l 关于读书功利性的思考:凡职业的阅读都是有功利性的,但无可厚非,因为这包含着对事业的热爱,对事业的责任。

二、实践、研究、思考、写作——核心是思考。

思考什么?思考从哪里来?

——从困惑中来,从任务中来,从对语文教育事业的关注中来。

例:特级教师蔡明老师从困惑中做课题。

三、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做人:有追求、有视野;能吃苦,有胸怀——有机遇。

例: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我的十年畅想》看了让人动容。

l 关于职业倦怠:通过学习,拓展了视野,职业倦怠转变为职业追求。

例:特级教师李卫东例。

 

 

更新:2010-10-22 04:18:5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