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康讲座: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时间:2010年10月21日上午 地点:重庆市育才中学学术报告厅 整理:张震雷
讲座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 扎扎实实地阅读,一定量的阅读积累。
二、 实践、研究、思考、写作——核心是思考。
三、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做人:有追求、有视野;能吃苦,有胸怀——有机遇。
一、 扎扎实实地阅读,一定量的阅读积累。
读书,读什么?
(一) 读专业的书——打好底子。
两种情况:第一是专业底子薄;第二是有明显的缺陷——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
例: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在求学阶段,其师曾跟他说:读文学、学语文、通中文,是应该有一些奠基石的,这个奠基石就是文言的功底。严华银因此背诵了上千首古诗词,这为他的文言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著名特级教师。
为什么古典诗文是奠基石呢?
——语言层面:字词句篇、语法修辞、写作方法、语言风格……潜移默化;
——内容层面:两三千年来的历史长河,社会矛盾、斗争、变革、发展;无数优秀的作家,他们笔下的社会,他们笔下的人生……悉在知识储备中。
奠基石:语言的基础,知识的精神的感情的基础。这对于语文老师是多么重要啊!
例: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年轻时以《史记》作为突破口,熟读并认真做笔记,打下深厚的文言基础;特级教师李震老师整整花了12年的时间专门研究曾巩,成为研究曾巩的专家;特级教师蔡明年轻时觉得自己汉语方面有缺陷,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做了大量的摘录卡片……
l 梁启超:“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l 一段时间,读一个门类的书,读懂、读通,必有大收获。
(二)读非专业的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方法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角看语文教学。
现身说法:一段时间,自己专门研究《系统思想和方法》、《微格教学法》对语文教学很受启发。
例:特级教师程红兵研究科恩的《自我论》,把它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思考,1991年写出了《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这篇反响很大的文章,成了中国第一个对魏书生的“科学化管理”提出质疑的语文教师。
(三)读语文教育名家的文章、著作。
例:特级教师余映潮将卡片读书法进行到底,赢得同行的刮目和尊重。
为什么要读语文教育名家的文章、著作?
——为了继承和发展(终南捷径)
——学语文教育名家对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他们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
——学他们的学识、治学的态度和方法;
——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学习教学的技术。
l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中国悠久的古代文明区别于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的特点,就是中华文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绵延不绝,从古到今从未中断过。在世界历史上,古代埃及固然是文明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可是古代的埃及和今天的埃及之间的关系非常曲折、非常遥远,不管是在人种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很大的距离。古代的两河流域,包括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巴比伦等几个古国,和今天的伊拉克的关系也很少,它们的文明在很早很早以前(可以说在希腊、罗马时代)就已经断绝了。就是希腊、罗马这些文明兴起比较晚的古代国家,它们的文化后来到中世纪也中断了,所以才有后来所谓的文艺复兴。中国历史虽历经风云变幻、朝代更替,但中华文明一直传流下来,传流到今天,这在整个世界人类历史上是很独特的。
l 关于读书功利性的思考:凡职业的阅读都是有功利性的,但无可厚非,因为这包含着对事业的热爱,对事业的责任。
二、实践、研究、思考、写作——核心是思考。
思考什么?思考从哪里来?
——从困惑中来,从任务中来,从对语文教育事业的关注中来。
例:特级教师蔡明老师从困惑中做课题。
三、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做人:有追求、有视野;能吃苦,有胸怀——有机遇。
例: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我的十年畅想》看了让人动容。
l 关于职业倦怠:通过学习,拓展了视野,职业倦怠转变为职业追求。
例:特级教师李卫东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