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作者:庄义章 来源:xsk 点击:6538

学校针对教师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答卷活动。基本上涵盖三块内容:教育学领域、学科知识领域及教学技能。比如语文卷,从学科的角度,测查了教师的文学常识以及阅读含量;从教育学的角度,测查了一些语文教育家的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等;从教学角度,测查了教师备课、批改、分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能力。阅后笔者感到成绩并不理想。事后,教师们就此活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感到自身需要提高的太多,并要求学校创造更多条件,因此有了这篇小文。

 

     教师的专业,如何真正发展?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即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

    如何拥有专业尊严?我的理解是:

  1、专业自信

    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共情怀的服务。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专业底气,是提供良好的教育的前提。

    怎么办?提高自身。我们动不动说可以通过读书、上网、写随笔等渠道让自己走向“专业化”。通过这些途径,我们究竟要在自己身上沉淀些什么?

通常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块组成——掌握教育学,要有宽泛的人文视野,还有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为此,作为个体的你,必须知道什么是教师该做的,什么是教师绝对不该做的;你应该集中精力弥补什么,集中精力改变什么。也许,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教师,或者说是“富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师专业服务的理想。

    具备了这样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在学校的大氛围内,对于自己的行为与判断负起责任,以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报酬,并把服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是一种境界。就目前看,无论我们是否达到如此境界,首先,教师作为一个“有学养的专业人士”,其主动服务的意识是必须要有的。

    前几天,读了王钰老师的一段文字,读后很受启发——不可否认,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式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教师能够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甚至可以被送上成功的“快车道”——先是上公开课“一炮走红”,然后被重点培养,最后“教而优则仕”。但,这条显然有点狭窄的成长道路,只给了小部分教师,这就可能使大多数教师失去肯定自我的机会。有可能,这样的成长方式所带来的做秀技术、科研时尚、学历主义、官本位等,会“异化”教师们。

    作为体制内,基本以这样的套路被培养起来的我——的确有被“异化”或“自我”遮蔽之可能。当然,这样培养教师,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基本的“范式”。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需要这些过程——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长”起来。也许,这一教师专业培养路径的确有其“不可否认”的合理性,只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别“异化”,别“他我”。

    其实,教师专业化的最好途径是“内生型”,内生型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不过,这种“内生型”的底气的确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学习力,以及个人积极向上的执著力等。

2、专业“自能”

    教师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有些教研员或专家白一定都是外行,他们对专业内的事物有所了解,但,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地”的还是你自己,就象自己生了小宝宝才能很自然地谈母爱一样。那些没有生宝宝的,没有体验,只有间接经验的,也许就会陷入空谈和泛化。所以,只有教师自己能对自我专业发展说了算。

    如何树立教师课堂的专业自能?一句话,研究教学;除此别无他路。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这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只要做老师,任何时候,都要把通过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

    综观今天教师专业成长,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自己有没有被功利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所钳制?你是否注重扎根于实践,滋养于读书,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你是否有了关于教科书以外的见解,并能体现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这些,才是你的教育“实践性性知识”的建构——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自我成熟的标志。

    由此,我们的研究才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才是一种实践中反省的智慧。这种智慧的生成,需要理论思维的支持,但不需要在学术话语面前,轻易地自卑或“他夸”。

    就笔者来说,正是知道自己缺乏“自我”,当然不是没有“自我”,我才追随那些心中的大师。我发现,他们的自我是来自于根部的“底气”。我以前不好好读书、思考、实践,听了这个发言,看到那个招术,就跟着“照猫画虎”,学些技巧和做法。当然这不是绝对错误,不过,当下我们最紧要的是什么?那些让我敬重的大师们,给我触动最大的是——我要更加刻苦地读书+实践+反思。梁实秋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套用他的话,我要说:“读书、实践、思考,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做强。”现在,我开始提醒自己,要有“惟我独尊”的课堂自主意识。渐渐地,自感个人的课堂越来越具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专业特色。

3、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指教师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考查这一项很简单,仅凭学生对你的喜欢程度就能判别。

    具有高超的专业素养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做明智的判断与抉择的。对于所负担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的参与与甚至干预。

    在现实中,由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受到了太多的外来干预,比如,教研部门“让我怎么教,我就怎么教”;上级部门“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紧跟什么”——这些已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自我决断的权力。

    为什么你会“跟着风跑”?为什么你会“不知所措”?为什么你会“惟他独尊”?一句话,为什么你会“找不着北”?面对这些,我们须要反观自己,而不是一味发牢骚。因为,改变不了现实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要让自己有独特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惟此,你才会变得平和、平静。

    现在,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识才能决定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成长到今天,可以说是领导“塑造”的结果。而今,作为教学干部的我,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往往也是一点一点地“喂”给他们。要知道,他们在专业自我被我给“自我”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演绎,成了我的“替身”。如此下去,怎能真正培养他们的专业尊严?强硬的被动“接受”,也许你会说,长了就适应了。或者说,“规矩”后便“方圆”了——但,这样的培养模式的确需要深入反思。

    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高“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才能对从事的专业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当仁不让的意识和信心——而这些,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积极有益的,甚至是一生的影响。所以,这样的教师,我想,不用担心校长、家长、同事的“说三道四”,他(她)有理由相信自己为学生提供了最上乘的教学服务。

    每有个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实现一个知识分子真正尊严的过程。只有如此,才会给自己从教的领域,甚至中国的教育带来真正的、崭新的希望。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存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站立”起来——这是教师专业的真正灵魂。没有专业自我,很难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获得,虽然可以通过行政或专家的赋权来得到,但更重要的是靠教师自己的实力来争取。当然,每个人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成长的快慢不同。有的教师可以先从外部再到内部深化专业;有的内部深化需要外部给予机遇和空间。不管怎么成长,这可能也要根据自己的“发育”情况而定。最好是内外兼蓄。如果来不及的话,那就要结合实际,量身定做,怎么让自己提高最好最快长是最重要的。总之,要想办法,能“站立”多少就“站立”多少。

    下面,我们不妨进行一下自我画像:

(1)专业描述:“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

(2)专业动机:从事教师职业的动机是什么;

(3)专业心态:对自身工作境况的满意程度怎样;

(4)专业前景:对专业生涯和未来发展的期望如何;

    当你“画像”后,望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下一步怎么办。也就是思考自己的“我”是什么样?“自”的落脚点在哪?不然,“我”都没了,还“自”什么呢?


 

更新:2010-10-15 04:55:2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