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经营幸福
“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捧起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登陆“陶继新文集”网站,总会被陶老师那诗化的语言、精妙横生的见解,深邃高远的思想和超凡脱俗的谈吐所折服、所感染。
在教育局 “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管理理念的引导下,读书、学研成了我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功课”,不断感悟着中国教育文化在经典名著中的渊深广袤。唯有用心多读书,才能彰显出学校教育的绚丽风景;唯有营造丰厚的文化氛围,才能培育流淌出人性的才华智慧。为师者,须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才能成就学生体魄的健康和知识的丰实,最终都将会让我们用智慧经营出和谐幸福的教育。我想,此乃才是我们孜孜追求的教育的至高境界吧,也正是陶老师引领着老师们走向幸福的终生文化之旅的真正原因吧!
孝道:人道不满,天道远之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之道其为人之本欤”。老子在首篇“好道”中提到了“孝”为第一,做人要以孝入道。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著名国学大师翟鸿森教授在《智慧中国》中将“儒家好德、道家好道”的文化进行了阐述:一个人道不全的人,天道自然远之。并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为“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他怎会去交朋友;不孝敬母亲,不热爱母亲的人,他怎会去热爱河山,怎么会去热爱祖国,怎会好德,怎会好道,一个不懂孝道文化的人,怎会存有感恩之心呢?”
乐陵市实验小学李升勇校长将“孝心爱心”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关注点并独具匠心地操作于学生实践的园地里。他强调:爱心孝心必须从小培养,现在许多父母的爱都是单向的,但这种没有回报的爱培育的只能是没有孝心的种子。因为没有今天的回报,就不可能有明天的回报。
精读国学,细品经典,用心品悟李升勇校长的创意思维与治校之道之后,“实施感恩教育,给孩子从小种上爱心与孝心的种子,并让其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开花,结果”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将每年的母亲节定为感恩节,节日期间,学生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向自己的父母当面说一句感恩的话;二是亲自动手给父母洗一次脚;三是为父母做一次有意义的事。“非常”的节日里,“受宠若惊”的学生家长个个激动万分,有的还流出了眼泪。在家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也开始回味孝敬的价值和感受回报父母之恩的幸福。教师在节日里要做“入则孝,出则悌”的楷模:携全家人到公婆或岳父母家中看望,当着孩子的面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孝敬模范等。每次活动后,师生之爱、家庭和谐,就一步一步地内化成了一种令人欣慰的德育现实。同时,学校将教学楼一楼开辟为“孝道文化”长廊,“千年三字经,精华教做人”、陈少梅先生的国之重宝《二十四孝图》全部做成大的宣传版面,孔老孟庄、四大名著等国学经典宣传画,把学生带进品读经典的世界,让学生置身于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美妙意境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魅力,于潜移默化中“孝道品质”得以飞速提升。
励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又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都到达刚健有力、意气风发,海纳百川的最高境界。
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14年的发展轨迹,已从简单的爱心励志符号发展到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浙江绍兴马鞍镇小学将“励志”作为学校精神的象征,通过挖掘“励志文化”的内涵,构建出励志教育的文化框架,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成才扎实的奠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首先从营造励志文化氛围入手,将教学楼二楼开辟为“励志文化”长廊,精选二十五个励志经典小故事,设计成二十五轴“古典画卷”,每轴画卷的内容分为“小故事”、“经典感悟”和“温馨提示”三部分,画卷顶部分别设置“不畏浮云遮望眼”、“志不强者智不达”、“观千剑而后识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经典励志语录,让孩子从小 “励志尚志”。从故事中感受、学习、体验、立志,用故事中人物的励志行为和言语来规范自己和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其次,开展“教师职业素养十项修炼”和“教师十大良好习惯”大讨论活动,将提炼后的“职业修养十项修炼”和“教师十个良好习惯”制作成版面悬挂在办公楼大厅的显耀位置,激励教师“愿栽大木柱长天”的宏伟志向;鼓励教师要具有不甘平庸,敢于创新、勇做“教育家”的追求,缔造一生为师的幸福成就感。再则,开展励志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激励学生自觉砥砺自己的意志品质,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概。在勤奋中创新,在和谐中争先。以发现为乐,以创新为荣,胸怀大志,永不满足。最后,水到渠成的形成了学校的励志文化,丰富了学校励志资源,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励志专栏”,将励志文章、影音上传学校网站,让所有崇实人感受了励志的力量,鼓舞了志气,振奋了精神,潜移默化中形成了阳光的思想和行动,成就了孩子阳光的人生。励志教育文化的创建,凝聚和提升了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得热情,进一步发扬和光大了“崇德尚志,勤勉求实”崇实小学精神,激发了崇实人为学校的腾飞和自己事业奋进的热忱。
师道:敏而好学,融会贯通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第一章,孔子就提出“学习是快乐的”。可见,“学乐”和“群乐”精神,对于建设优秀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关键作用,同时,教育我们要具备“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阳光心态,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努力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也”。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的学习做人,做学问,在做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生命质量的提升。
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演录中提到:“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于是,以“读书”为切入点,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变得又是那么舒畅和自然。学校订购了《教师博览》《中国教育报》等各级各类刊物,建立专用的教师阅览室,供教师学习阅读,润泽教师心灵。购买了《魏书生文选》、《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庄子》、《细节决定成败》、《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等书籍,保证每位教师有二到三本,开拓了教师的读书领域。同时,学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国学经典读书会”的作用,以书会友,坐而论道,开拓视野,荡涤心灵,引导教师读经典、诵经典。同时,将“读书、思考、讨论、实践”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形成了标新立异的崇实小学青年教师“精读国学、细品经典、用心悟学、勤写多撰”的读书学习氛围。二是开展了“与名师对话”活动。学校定期请教研员、教育名师名家来校讲学,安排一定时间让教师与“名师”对话,让“名师”为其把脉诊断。三是开展了一系列“教育论坛”活动。如:班主任论坛、细节教育论坛、高效课堂教学论坛等等,每月一次的“教育论坛”雷打不动。论坛对象为所有教师,论坛内容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实践中的感悟、体验、问题、探索、研究等等,所有教师不论年龄、资历深浅,不拘一格进行辩论,产生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相得益彰比翼双飞。四是发挥高密教育资讯网的网络优势,引导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与教育专家、名师对话,鼓励教师走上“读书--上网(教育在线)--写作”的成才成名之路。引导教师人人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设立了“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人观点”等分类项目,记录自己的教学历程和教育心得,发表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形成了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团队式教研”。
什么是幸福?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积极阳光的美丽心态。正如读胡杨树《感动》后的林新香老师的观点:多读书、勤练笔、多积累,幸福地去生活,快乐地去工作,多好!有时候想一想,真的感觉很美。也正如于春祥校长所说,我们用智慧去寻求生命成长的支撑点,用智慧去经营幸福,我们就会在追求文化的过程中享受到文化乐旅的幸福。
路漫漫其修远兮,翰墨书香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