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为师者应潜修的“十八般武艺”

作者:汪云发 来源:XSK 点击:2298

 

 
“十八般武艺”指武术中常见的诸种兵器,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
笔者认为,我们老师也有“十八般武艺”。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十八般武艺”。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无数立志成为仁师的老师们,为了这六个字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一、为师者的“真”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装懂,这是为师者的大忌。叶圣陶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是为师者不“真”,又怎能让学生学“真”呢?
教学中有这样的老师:学生问他一道比较难的题目,他就生气地说:容易的你还不会,还问这么难的题目;学生问他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他又生气地说:连这么容易的题目也不会;问一道难易适中的题目,他又会说:这种题目你应该会。问来问去,学生不但没能得到老师的指教,反而受到了批评和讽刺,实在是太冤枉了。而对为师者来说,这样做,其实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是企图用自己的批评与讽刺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与空虚。
二、高深莫测的沉默
沉默是金。对学生的批评方式很多;暗示,以示谅解;沉默,下不为例;围魏救赵,表扬其他同学;警告,回答课堂问题;以身作则,用自身行动感化学生;瞒天过海,把学生思想拉出死角;出奇 制胜,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只要能够让学生改变,方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的。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当今教育中不完全如此。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无须逆耳,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点到为止的暗示
在武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大凡武林高手过招,总是点到为止。既不会伤到对方,也不会伤到自己。这武林中的“点到为止”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同样适用,不失为宝贵的教学经验。
平时,学生不完成功课,一些老师便穷追猛打地呵斥,找家长;上课不专心,就可能受到当众批评的待遇;课下打闹,也会尝到罚站的滋味。但是,打过了,骂过了,罚过了,学生真的能改变吗?真的能改正吗?即使学生承认了错误也只是口服心不服。这样做,降低了为师者的威信,学生身在咫尺,确心在天涯;甚至带给学生心灵永久的伤痛。
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教师应当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伤害学生,伤害师生间的情感。像武林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不失为上策。
四、无言的微笑
无论多么犀利有理的言辞,也比不上那动人的一笑,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仅仅是轻轻一笑。有时,轻轻一笑就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所以,我们老师收起刻板的表情,多对学生笑一笑,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微笑应该是真心的,如果笑不起来就免了吧,因为,皮笑肉不笑比不笑还让学生难受。
五、为师者的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自主改革创新的体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柱,是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反思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的过程。可见,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个人的思考。面对课改,我们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必要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六、为师者的信心
信心是什么?是面对社会各式眼光时挺直的腰板,是面对学校压力时的理解和宽容,更是面对学生教学时的那份从容。
信心,就是敢于对自己麻痹的思想呐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信心,就是自豪地宣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没有信心的老师,对自己充满怀疑,难免畏首畏尾,十成功力只使得出三成,本来迎刃而解的事情偏偏半途而废。而有信心的老师,眼光望着前方的教学探索之路,没有信心的老师在四下搜寻生存之道。
为师者,就应该拿出自己的信心来,少一点讨价还价,勇于承担,奋然前行!
七、渊博精深的学识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教师在学生时代修炼的那点看家本领早已捉襟见肘。对教师而言,应当多读书,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比如,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熟悉当代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吉春亚、魏书生、贾志敏、窦桂梅等人的课堂教学艺术,相信肯定会受益匪浅。一句话,多读书,日积月累,定会具有渊博精深的学识。
八、不怒自威的震慑
我们中的有些老师以威严著称,偶尔对学生好一点就把学生感动了;有的老师经常实话实说,结果偶尔玩点花招就容易成功。只要真心待学生,怎么都行啊!不仅无招胜有招,而且更象令狐冲那样,潇洒随意,化为己用,无为而无不为,长剑在手(教育手段),挥洒自如,无欲无求,真是笑傲江湖啊!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九、平和的心态
平和的心态就是平常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少不得。
教师是一份淡泊名利的事业,但并不是没有名利可争,从先进到职称,从生源到教师搭配,从学生成绩到教师考核……一桩桩,一件件,都可以让一些同仁暂时失去平和的心态,失去原则,甚至失去理智。殊不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心态平和的教师,才能在教学生涯中不急不燥,游刃有余。毕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的内容是增长才干,工作的方式是思想的交流。任何急躁的心态,都如迅猛燃烧的火,是做不出一桌好菜来供给那些急需营养的学生下咽的。
十、明察秋毫的细心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做一个细心的老师,关键在于赋予自己责任感,切实用心。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敢负责任,良苦用心,就可能成就一篇杰作,如果毫不在乎,不当回事,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要能够负起责任,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有可能激活我们全部的智慧,调动我们无穷的潜力。
十一、温暖如春的师爱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让你我的言行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促成其思想转化。因此,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的权力。不爱学生,就谈不上敬业。
十二、虚怀若谷的包容
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需要时间,需要机会,需要空间,需要方式,需要方法,更需要策略!如果我们老师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发现蛛丝马迹便要“一查到底”、“穷追猛打”、“严惩不待”,不仅“毛糙”,更有失偏颇。对学生的那些“小毛小病”,我们老师不妨也点到为止,给予包容,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
十三、润物无声的感化
花儿被春雨感动,于是开得更加鲜艳,大树被大地感动,于是长得更加健壮,小鸟被天空感动,于是更加勇敢地飞翔。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感化,渗透于学生的心灵,使之健康发展,去拥抱明天,拥抱未来。
十四、为师者的快乐
快乐,这可是利器。“我”不快乐,学生何以能够快乐?
众所周知,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工作节奏加快,竞争的压力增大,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无论何时何地,老师们无不强烈渴望着一种相对宽松、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那么,与其等“明天,做一个幸福的人”,何不即刻就做一个快乐的人呢?因为,说到底,一个人快不快乐,取决于他是否愿意发现,愿意珍惜。
我们有些老师把工作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了负担、累赘。这些教师愤世嫉俗,感到工作乏味、产生职业倦怠,整日牢骚满腹,抱怨工作忙、工资低,太苦太累,结果学生不喜欢,同事不高兴,领导不满意,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好多年过去了,这些教师没有享受过教育的成功,也不会体会到教育的快乐,耽误了学生,也耽误了自己。
十五、无私的奉献
教师是指路的塔灯,点亮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教师是摆渡的船,送走一批又一批匆匆的过客,自己却独守江上的寒气;教师是通天的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把一颗颗年轻的心送入理想的天堂。
教师没有什么大名大利,只有从学生到社会的尊重和养家糊口的工资。也许,我们的所得总是还那样少,而我们的付出却总是那样的多;也许,从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们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奉献。奉献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种精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我们要奉献什么,是我们已经在奉献了。
十六、如火如荼的激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老师的授课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
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漫漫教海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以心激心,以情感情。
十七、为师者的诚实
诚实,使人常立于不败之地。
郭靖最利害的武器就是“诚实”!而这样的利器,在很多人眼里只当是“愚蠢”!其中,我们老师中也不在少数。为师者可以没有让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诚实,却足以让你的人生“搁浅”和“褪色”。
一位同事跟我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工作中,因为在学生面前犯下了一个错误,他感到非常内疚。他怕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从此被毁,怕学生们不再爱戴他,所以不愿意主动认错。在内心的煎熬下,艰难地过着每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主动向学生们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反而比以前更喜欢他了。经常会有些过失的人是诚实的、可爱的,因为没有人期待你是圣人。
十八、为师者的幽默
幽默不仅是让人轻松的仙丹,更是为师者智慧的象征。
能够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意外事件于谈笑间轻松化解的老师才能够让学生心服、口服、折服,才能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况且,幽默风趣,在课堂上让学生笑一笑、乐一乐的做法,不但不与老师需要具备的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充满爱心、公平诚信、敬业负责等良好素质相悖,而且可以让教师的这些内在素质演绎得更加生动出彩,熠熠生辉,从而使学生喜欢你的授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惟有如此,才能够最终使学生真正的乐于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路漫漫兮,为师者修炼“十八般武艺”并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学习,边学边干,边学边改,在干和学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事业的自信,诲人者的自豪,再采百家之长,也就不至于弄出个“花拳绣腿”来,凭着扎实的内功,融会贯通,定能够更好地彰显教学风格。
为师者应潜修的“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指武术中常见的诸种兵器,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
笔者认为,我们老师也有“十八般武艺”。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十八般武艺”。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无数立志成为仁师的老师们,为了这六个字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一、为师者的“真”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装懂,这是为师者的大忌。叶圣陶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是为师者不“真”,又怎能让学生学“真”呢?
教学中有这样的老师:学生问他一道比较难的题目,他就生气地说:容易的你还不会,还问这么难的题目;学生问他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他又生气地说:连这么容易的题目也不会;问一道难易适中的题目,他又会说:这种题目你应该会。问来问去,学生不但没能得到老师的指教,反而受到了批评和讽刺,实在是太冤枉了。而对为师者来说,这样做,其实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是企图用自己的批评与讽刺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与空虚。
二、高深莫测的沉默
沉默是金。对学生的批评方式很多;暗示,以示谅解;沉默,下不为例;围魏救赵,表扬其他同学;警告,回答课堂问题;以身作则,用自身行动感化学生;瞒天过海,把学生思想拉出死角;出奇 制胜,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只要能够让学生改变,方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的。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当今教育中不完全如此。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无须逆耳,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点到为止的暗示
在武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大凡武林高手过招,总是点到为止。既不会伤到对方,也不会伤到自己。这武林中的“点到为止”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同样适用,不失为宝贵的教学经验。
平时,学生不完成功课,一些老师便穷追猛打地呵斥,找家长;上课不专心,就可能受到当众批评的待遇;课下打闹,也会尝到罚站的滋味。但是,打过了,骂过了,罚过了,学生真的能改变吗?真的能改正吗?即使学生承认了错误也只是口服心不服。这样做,降低了为师者的威信,学生身在咫尺,确心在天涯;甚至带给学生心灵永久的伤痛。
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教师应当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伤害学生,伤害师生间的情感。像武林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不失为上策。
四、无言的微笑
无论多么犀利有理的言辞,也比不上那动人的一笑,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仅仅是轻轻一笑。有时,轻轻一笑就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所以,我们老师收起刻板的表情,多对学生笑一笑,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微笑应该是真心的,如果笑不起来就免了吧,因为,皮笑肉不笑比不笑还让学生难受。
五、为师者的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自主改革创新的体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柱,是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反思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的过程。可见,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个人的思考。面对课改,我们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必要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六、为师者的信心
信心是什么?是面对社会各式眼光时挺直的腰板,是面对学校压力时的理解和宽容,更是面对学生教学时的那份从容。
信心,就是敢于对自己麻痹的思想呐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信心,就是自豪地宣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没有信心的老师,对自己充满怀疑,难免畏首畏尾,十成功力只使得出三成,本来迎刃而解的事情偏偏半途而废。而有信心的老师,眼光望着前方的教学探索之路,没有信心的老师在四下搜寻生存之道。
为师者,就应该拿出自己的信心来,少一点讨价还价,勇于承担,奋然前行!
七、渊博精深的学识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教师在学生时代修炼的那点看家本领早已捉襟见肘。对教师而言,应当多读书,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比如,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熟悉当代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吉春亚、魏书生、贾志敏、窦桂梅等人的课堂教学艺术,相信肯定会受益匪浅。一句话,多读书,日积月累,定会具有渊博精深的学识。
八、不怒自威的震慑
我们中的有些老师以威严著称,偶尔对学生好一点就把学生感动了;有的老师经常实话实说,结果偶尔玩点花招就容易成功。只要真心待学生,怎么都行啊!不仅无招胜有招,而且更象令狐冲那样,潇洒随意,化为己用,无为而无不为,长剑在手(教育手段),挥洒自如,无欲无求,真是笑傲江湖啊!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九、平和的心态
平和的心态就是平常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少不得。
教师是一份淡泊名利的事业,但并不是没有名利可争,从先进到职称,从生源到教师搭配,从学生成绩到教师考核……一桩桩,一件件,都可以让一些同仁暂时失去平和的心态,失去原则,甚至失去理智。殊不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心态平和的教师,才能在教学生涯中不急不燥,游刃有余。毕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的内容是增长才干,工作的方式是思想的交流。任何急躁的心态,都如迅猛燃烧的火,是做不出一桌好菜来供给那些急需营养的学生下咽的。
十、明察秋毫的细心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做一个细心的老师,关键在于赋予自己责任感,切实用心。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敢负责任,良苦用心,就可能成就一篇杰作,如果毫不在乎,不当回事,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要能够负起责任,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有可能激活我们全部的智慧,调动我们无穷的潜力。
十一、温暖如春的师爱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让你我的言行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促成其思想转化。因此,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的权力。不爱学生,就谈不上敬业。
十二、虚怀若谷的包容
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需要时间,需要机会,需要空间,需要方式,需要方法,更需要策略!如果我们老师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发现蛛丝马迹便要“一查到底”、“穷追猛打”、“严惩不待”,不仅“毛糙”,更有失偏颇。对学生的那些“小毛小病”,我们老师不妨也点到为止,给予包容,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
十三、润物无声的感化
花儿被春雨感动,于是开得更加鲜艳,大树被大地感动,于是长得更加健壮,小鸟被天空感动,于是更加勇敢地飞翔。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感化,渗透于学生的心灵,使之健康发展,去拥抱明天,拥抱未来。
十四、为师者的快乐
快乐,这可是利器。“我”不快乐,学生何以能够快乐?
众所周知,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工作节奏加快,竞争的压力增大,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无论何时何地,老师们无不强烈渴望着一种相对宽松、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那么,与其等“明天,做一个幸福的人”,何不即刻就做一个快乐的人呢?因为,说到底,一个人快不快乐,取决于他是否愿意发现,愿意珍惜。
我们有些老师把工作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了负担、累赘。这些教师愤世嫉俗,感到工作乏味、产生职业倦怠,整日牢骚满腹,抱怨工作忙、工资低,太苦太累,结果学生不喜欢,同事不高兴,领导不满意,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好多年过去了,这些教师没有享受过教育的成功,也不会体会到教育的快乐,耽误了学生,也耽误了自己。
十五、无私的奉献
教师是指路的塔灯,点亮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教师是摆渡的船,送走一批又一批匆匆的过客,自己却独守江上的寒气;教师是通天的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把一颗颗年轻的心送入理想的天堂。
教师没有什么大名大利,只有从学生到社会的尊重和养家糊口的工资。也许,我们的所得总是还那样少,而我们的付出却总是那样的多;也许,从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们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奉献。奉献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种精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我们要奉献什么,是我们已经在奉献了。
十六、如火如荼的激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老师的授课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
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漫漫教海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以心激心,以情感情。
十七、为师者的诚实
诚实,使人常立于不败之地。
郭靖最利害的武器就是“诚实”!而这样的利器,在很多人眼里只当是“愚蠢”!其中,我们老师中也不在少数。为师者可以没有让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诚实,却足以让你的人生“搁浅”和“褪色”。
一位同事跟我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工作中,因为在学生面前犯下了一个错误,他感到非常内疚。他怕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从此被毁,怕学生们不再爱戴他,所以不愿意主动认错。在内心的煎熬下,艰难地过着每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主动向学生们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反而比以前更喜欢他了。经常会有些过失的人是诚实的、可爱的,因为没有人期待你是圣人。
十八、为师者的幽默
幽默不仅是让人轻松的仙丹,更是为师者智慧的象征。
能够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意外事件于谈笑间轻松化解的老师才能够让学生心服、口服、折服,才能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况且,幽默风趣,在课堂上让学生笑一笑、乐一乐的做法,不但不与老师需要具备的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充满爱心、公平诚信、敬业负责等良好素质相悖,而且可以让教师的这些内在素质演绎得更加生动出彩,熠熠生辉,从而使学生喜欢你的授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惟有如此,才能够最终使学生真正的乐于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路漫漫兮,为师者修炼“十八般武艺”并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学习,边学边干,边学边改,在干和学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事业的自信,诲人者的自豪,再采百家之长,也就不至于弄出个“花拳绣腿”来,凭着扎实的内功,融会贯通,定能够更好地彰显教学风格。
更新:2010-10-06 06:17: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