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育者要有一颗佛心

作者:xxsx02054 来源:JXJY 点击:2473

一. 民主和平等

历史上,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被资产阶级取而代之。资产阶级倡导“自由,民主,平等”,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工农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和平等代表了先进的阶级,先进的理念,他们不容质疑的应当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应当渗透于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提出了“民主加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民主首当其冲。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更是对民主平等推崇备至,“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纵观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贫苦卑下的民众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而绝没有自己闹自己的革命,自己要求降低自己地位的。释迦牟尼不一样,他甘愿放弃自己的王子地位而争取与奴隶和平民平等,刻意去吃苦受罪,做一个苦行者,普度众生。这是真正的民主平等精神。

近年来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要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要蹲下来和学生交流。究其本质,就是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和学生民主平等的相处。

为什么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姗姗来迟,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长达近百年的列强施加的,不堪忍受的屈辱后才迎来了娇弱的辛亥革命呢?答案很明显,就是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高度发达,顽固之极。以至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骨子里都渗透了“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一直到今天,我敢说,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思想中,几乎全部感染了这些世代相传的专制主义。

我们不能认为专制主义非得表现在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我们的讲台垒的高一些,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即使个头矮一点,也能高高在上,高学生一头;我们训斥学生,学生绝不能还嘴;学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卫生大扫除,我们老师袖手旁观,或指指点点,一边还只怕灰尘往自个儿身上漫延;学生喊着号子上早操,我们站在操场边上立正姿势静止,用凌厉的嗓音鞭策每一个掉对者;我们让学生为我们买烟卷;为我们浇菜。。。。。。,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又是什么呢?难道我们不能把讲台拆掉,不能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去教学吗?难道我们不能和学生一起劳动,一起上操?难道我们不能自己去买烟卷,自己去浇菜?和释迦牟尼放弃王子地位而甘愿与奴隶平民一起受苦难相比,我们这些神圣的教育工作者是何等的卑微,我们俨然一副正人君子的心灵是何等的晦涩啊!

二. 爱心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的说: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我相信,提到爱心这个话题,我们做老师的都有满腔的肺腑之言要说一说,因为这是我们做一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佛教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意思是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要慈爱,对其他人也要一样的关怀爱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子其子”。 我们教育者自己的观点“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还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与佛教的“无缘大慈”简直是如出一辙。

“同体大悲”就是一种骨肉相连,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意思。学生的事就是我们教师的事,我们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要悲伤他们的悲伤,快乐他们的快乐。一名学生的饭卡丢了,吃午饭成了问题,思虑再三后来找我们当班主任的。我们正在写教育日记,冲这名学生不耐烦的摇摇手,“去吧,我正忙呢,回头我帮你问问,看能不能找到!”学生哭丧着脸,失望的走了。我们接着写“重要的教育日记”。我们试着扪心自问,还有比帮助这位学生吃午饭更重要的事吗?这便不是“同体大悲”,更不是“以人为本”。

多年以前,我班曾有一位叫黄金波的学生。他家境贫困,身体瘦弱。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有一段时间突然下滑了一大截。我从他同桌那得知他得了慢性肠炎。无巧不成书,我当时也因患此病服一种叫“补脾宜肠丸”的药,就随手给了他一瓶,并告诉他用法用量。过了几天,没料到他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他三番五次的来找我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和他的几次交往中,一个瘦弱的身影,几句真挚的话语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的心灵。从那一刻起,我才彻底的理解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心的涵义。

到了今天,我的理解是:佛心,其实有一大半就是爱心吧。

三. 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哪怕是已经举起了利刃要行凶的人,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成佛。佛认为这样的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对这样的人只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开导启发,他一定会有醒悟的一天。

这些劝世良言给了我们教育者很大的启示。

转化“差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其中的喜怒哀乐也只有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人才有深刻的体验。转化“差生”是一门学问,或许可以写成著作。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些教师或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要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的辛勤劳动是一定会有成效的。

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后进生”之所以行为习惯较差,自制力薄弱,自私自利,意志消沉,有半数以上是跟幼时的家庭教育有关。有一个叫刘俊杰的男生,入学较晚,走进教室时还戴着耳环,戒指,蓄一头黄发,模样很怪。但是比这更令我惊讶的是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上课了,什么是下课。坐在座位上除了说闲话,摆弄小东西,打瞌睡外,再也无所作为。他的眼睛根本不瞅黑板,更不做作业,他的脑力思维似乎还处在刚入学的儿童阶段。

据我私下了解,他父亲给予他的东西只有两样:一是拳头,二是零花钱。我寻找所有的时机去捕捉他的眼神,渴望接近他。我经常在心里默念:你的眼神里都装了什么?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我要怎样才能驱除你的冷漠啊!有一次,他偶然站在了我的书架旁,我看见他的眼睛亮了,不禁随手取下一本来。这是个多么好的突破点啊,我的心骤然激动起来。接下来我们渐渐成了朋友,并且感情日趋笃厚。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有了共同的语言。

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后进生”经过我们的教导后,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好景不长,没几天又旧病复发了。这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而应以最平常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反复。要坚定不移的相信,学生身上没有任何东西需要教师严酷的对待的,要用善良渐渐驱赶他们身上的坏习气。

做教育工作的人们,无论何时都不能认为一个学生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因为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是一个永恒的规律。我很赞同伟大的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的话“如果我手中有权,谁要说人是改变不了的,我就割下他的舌头。”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但是我相信佛教的很多处世哲学,育人哲理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借鉴的。我认为这些哲理和哲学既是一门精深无比的学问,更是一种超脱的境界。

 

更新:2010-10-01 08:54:0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