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听于春祥新教育实验报告有感

作者:人在旅途 来源:缘分的天空 点击:3080

 今天下午,临淄区教研室的于春祥主任来给我们做了一次题为《在新教育实验中学会成长》的报告。最初还想,在这样一个时候请他来,老师们已经很疲惫,效果会好吗?实际情况却是于老师用他幽默的谈吐,真诚的交流、深邃的思想,抓住了每个倾听者的思想的脉搏,也让我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于老师从研究、态度、使命、读书、写作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激起了我的思考。

一、把研究当作一种习惯

于老师认为,研究是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他讲到了巴金、陈省身、杨振宁这些“大腕级人物”,正是他们的研究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如此的延续。他讲到,在思考的人就会执著,现在教师的累主要是由烦恼、焦虑、抑郁等导致的,他说我们要把这种苦累通过研究转化成人生的幸福,就觉得同样的事情被他一分析,竟忽然赋予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他还举了很多例子来解释,人要有一种文化追求,因为文化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行为模式。

二、态度

于老师指出人的态度很重要,要学会感动、感恩,不要欲壑难填。特别是当他说到,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都是庄户孩子,谈到现在大多数农村的现状,再回过头来谈教师的待遇,谈到我们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教师有研究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成长。他解释了自己对人本的理解,他提出,人要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要善待自己以外的人,把自己的事业当作1。她还指出人性指数,说了一句话:视野的歧视是人性的最深伤害。他的报告要生命唤醒,唤起生命的自觉,成长的自觉。我觉得我从没有如此的清醒过!
三、使命
于老师说,使命就是生命的义务感。他讲了两个故事,说了两句值得回味的话“一个能够洗好马桶的人,不会洗一辈子马桶,一个不会洗马桶的人,可能会洗一辈子马桶,或者连这个都要失去。”还有一句话“任何的一项工作都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规划,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要把教学生活当作研究资源来对待,要在研究、发展、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老家。

四、读书和写作

谈到读书,于老师说,今天的阅读能够激活昨天的知识;读书就是研究;要文理互补,他建议大家多读一些时代的东西,多了解现代科技前沿的东西,他说教师要努力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地步。

谈到写作,于老师说道,多少时光被在等待中消磨掉。他强调,决定好的事要马上做,要雷厉风行。他建议教师可以写教育叙事、案例、成长日记、教后记或其他形式的教育随笔。他还指出要天天坚持。他送给我们一句话:“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叫做不简单!”他还说要经常问问自己“我比李鹏还忙吗?”是啊,太多时候,我们总有那么多理由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

记住于老师的这几句话吧:“你的文字走多远,你便能够走多远”“写得精彩,是为了活得精彩”,是啊,“写得精彩,是为了活得精彩”,这句话难道不是自己内心的渴望吗,自己终于行动起来,敢于用生涩的文字来表达,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不就是为了让生命更精彩吗?

曾几何时,在自己的头脑中也有许多念头闪现,有许多渴望改变的挣扎,但听了于老师的这次报告,我发觉自己从没有象现在这样如此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该怎样做下去,我就像是走在迷路的森林里,自己凭感觉找到了方向,却又一再拿不准,此时恰好就有一个人清楚地告诉我:“你走得没错,可以走下去”我于是会走得更稳健!

 

更新:2010-09-27 11:31:1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