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作者:范幼新 来源:xsk 点击:1717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有很多,譬如学校没有给教师提供好的平台、学校缺乏良好的教研和学习氛围、领导对教师的成长漠不关心等都是影响教师成长的原因,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河南省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袁景立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成才不成才不在于有谁给了你平台,而在于你是否有成功的欲望。” 的确如此。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习、教研氛围都不浓,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处在倒数的位置上,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的老师,大都安于现状,没有竞争意识,缺少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研究的习惯。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有一位教物理的女老师,依然是特立独行,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教后感”,她写的教育教学随笔在《教师报》、《中学生理化报》、《中学物理》等刊物上发表了四十余篇。她所带的物理学科一直排在全区前几名,学生对她的物理课也是情有独钟。现在的她不但是我市的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是我市物理学会理事、物理学科命题组成员,曾多次在全省、全区中考复课研讨会上做物理学科报告和经验交流。

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成长空间,同样大的舞台,为什么她会成长如此之快,而其他人却仍在原地踏步走呢?这关键就在于她能坚持写反思。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要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首先就要从学会反思做起,这是教师成长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我们中小学教师中,目前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教师没有写教学随笔的习惯。很多教师写反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学校检查。反思的内容大而化之,缺乏实质性的东西。至于该怎么反思?反思些什么?很少有教师真正去思考、去行动。

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阶梯,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就是因为他勤于动手,坚持不断反思。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他的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

我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做到了勤思勤动手,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更完美。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吧!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走向专业化!

 

 

点评:这篇文章说的很实在,与我的亲身感受一样,现在把它转载过来,希望老师们都来读一读,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做一做,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吧,我们不期盼每人都成为名师,最起码我们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更新:2010-09-20 08:12:5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