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大师不是天生的

作者:刘殊芳 来源:xsk 点击:1806

---读《大师的教书生活》

到了五中,接触到我们学校这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就总在思考着如何造就学校大师级的人物。于是,带着问题,我在当当网上购买了周勇著的《大师的教书生活》,利用了二个晚上的时间进行专门的阅读。书中介绍钱穆、朱自清、鲁迅、顾颉刚、陈寅恪、沈从文六位大师的教书生活。

作者谦虚地说走近大师是一门“为己之学”是为了通过感受大师的教书生活体验,来滋润和丰富自己随时都可能枯萎的职业心灵。而我更想与大家分享的一点感受是:大师不是天生的,由教师而大师是经过艰苦历练而成的。

通览这六位大师,除顾颉刚、陈寅恪在为师前可以称得上已具“大师”之名外,其余4人都是辛苦历练而来的,而这样的过程,与任何领域的成功人士一样,似乎没有特别的途径。而其方法,亦不外是勤奋刻苦,专心敬业,以及改革创新。钱穆在被京城学界名流发现、成为“名教授”前,已在中小学教过18年书。而这18年间,无论身处何处,钱老师从未停止过他的“读书治学”,因为在他看来,“学术不息,则民族不亡”。我们以前更加注意的是作为大文豪的鲁迅,没想到,作为教师的鲁迅,也是那么的认真,“为了上好课,鲁迅每天都要熬夜”,而且还会“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我们可能以为鲁迅会上语文类的课程,但鲁老师在学校却始终教授着“化学”、“博物”、“生物”类的功课,在之江两级师范学堂时,鲁老师甚至“在积极准备写一本《西汉植物志》,以充实教学、愉悦自己”,而在绍兴府中学堂,作为教务长的鲁迅则是个“在管理上非常严厉的人”,“他每晚到自修室巡查”,竟赢得了学生们的“敬畏”。

我感受着大师的教书生活,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生活,似乎找到了文中提到的“虚怀若谷”与“百感交集”,想想若是为了计算一下会得到多少“名利”与“地位”,恐怕就会让自己陷入失望与虚无了。

 

更新:2010-09-12 06:31:5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