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怎样成为教学骨干

作者:阿Q一代 z 来源:xsk 点击:10093

一、骨干教师的概念

我国的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任务,从总体上来讲,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而从近距离来看,我们常常把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那些职业素质相对优异、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的教师称为骨干教师。他们是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中坚力量,是引导广大教师前进的旗帜。

所谓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是指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理念、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几个方面的素质都在一般教师水平之上;所谓发挥了骨干作用,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其优异素质,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二、骨干教师的特质

  (一)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二)优异的教学能力

   1、灵巧的教育机智

   2、和谐的师生关系

   3、巧妙的角色转移

   4、出类拔萃的语言表达

  (三)良好的个性特征

1、丰富的情感

   2、坚强的意志力

   3、独特的创造力

   4、良好的性格

   三、骨干教师的修炼秘诀

骨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它需要长期、扎实的实践,需要顽强、自觉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的思考,需要充满个性的创新,还需要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下面将从实践、学习、思考、创新、知识结构、心理品质和综合素养等七个方面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谈谈骨干教师的修炼秘诀。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骨干教师要立足长远,勤于实践,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

1"老鼠方案"要不得

有一则名为《老鼠给猫挂铃铛》的寓言故事。

老鼠给猫挂铃铛的确是个 "好主意",却没有人去执行。"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这种纸上谈兵的"老鼠方案"对于骨干教师的成长毫无帮助。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能做 "老鼠",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的是认认真真的实践。

2、实践排斥 "倦怠感。

让我们再看看 《三只钟的故事》:

这说明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但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感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认真地去完成,就像小钟一样,每秒 "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实践并不难,难的是我们的思维惰性。

3、实践相信 "持久战"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要实践就要付出心血和汗水。

业绩卓著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姚竹青老师从1977年春季开始,近三十年如一日投身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坚持不懈,镍而不舍,克服困难,不断实践,著书立说,创立了一套功效奇特、自成体系而又易于操作、便于推广的"大语文教学法"

马芯兰老师从1975年开始潜心钻研,大胆地进行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创造了以"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马芯兰教学法"。她将小学数学教材重新组合,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采用 "迁移、渗透、交错、训练"的全新教学方法、突出数学能力的培养,效果十分突出。

丁有宽老师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历程更是漫长而艰辛。从1951年开始,他先后在26个教学班进行八轮教改实验,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

   4、实践亲近“实干家”

   实践来不得半点虚假。教育教学决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弄花架子,要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眼,要实实在在,做到作风朴实,办事踏实,探索扎实。请看以则教学案例:

   (二)顽强、自觉地学习

骨干教师必须顽强自觉地坚持学习,视学习为一种生活方式,视学习为一种生命状态,视学习为人生的必然选择,视学习为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习伴随自己终身,让自己的生命因学习变得美丽而精彩。

1、骨干教师为什么要坚持学习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唯一途径。如果不学习,我们甚至无法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有一篇网语作文写道:“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看了这段话,你一定莫名其妙,什么是BF?什么又是PLMM?后面还有什么大虾、菜鸟、打铁、灌水、美眉、GG,简直不知所云,这样的作文让语文老师无法批改。其实这些词语早已被学生所接受,我们不学习行吗?

相关链接:网络新词介绍

JJ:姐姐

BFboy friend的简称,指男友

PMP:拍马屁

PLMM:漂亮美眉

MM:妹妹

菜鸟: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

DD:弟弟

MpJ:马屁精

XDJM:兄弟姐妹

PFPF:佩服佩服

BT:变态

BC:自痴

BD:笨蛋

RY:人妖

GFgirl  friend的简称,指女友

稀饭:喜欢

果酱:过奖

偶:我

PK:砍人,攻击

酱紫:这样

斑竹:论坛管理人员

潜水员:喜欢看别人灌水自己不灌水的家伙

恐龙:长得难看的MM

粉:很,非常

大虾:高手

9494:就是就是

4242:是啊是啊

7456:气死我了

847:别生气

987:就不去

88:再见

当前,信息社会资讯发达,交流频繁,思想活跃,各种新词不断出现。如:克隆羊、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试管婴儿、肝脏移植、太空旅行、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网络学院、信息高速公路等,一时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也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

想一想:下面的词语各是什么意思?

按揭 搞笑非礼 峰会 卖点 比拼 大款 互动 作秀 新锐

认同 体认越位 动迁 板块 转轨 冲顶 点击 聚焦 抢滩

缩水 宰客生猛 搞定 跟进 套牢 派对 炒作 黑客 人蛇

愿景 买单资深

再看看两份关于教师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份是关于语文教师的调查报告。在某个地区,调查语文老师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了解情况,结果知道《文化苦旅》作者是余秋雨的只占11%;知道王蒙和刘心武代表作的仅占13%;对优秀青少年读物缺乏关注,不知《萌芽》和《青年文摘况对当代名牌期刊留意不够,很少看 《读者》、《演讲与口才》、《小小说选刊》,对外国作家作品了解更少,有的甚至不知道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另一份是关于其他科目老师的调查报告。上海、西安、长沙、厦门对2136名中小学教师业余学习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每天阅读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占25%,购买书籍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占30%,订阅报刊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占25%,个人藏书量在200本以上的占34%

这两份调查报告反映出目前教师的学习状况并不令人满意,说明学习太有必要了。

2、骨干教师应该怎样学习

1与书本为友

骨干教师要浑身是书卷气,满屋是书香气,书房要有书桌和书柜,让书本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买书。要多逛书币,常泡书摊,勤跑书店。当你关上手机,隔断了与外界的联系,犹如挣脱了绳索,去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感觉一定特别H妙。

二是借书。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并大量抄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书价太贵;读书人往往买不起书,我们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或找别人去借,做到资源共享,以书会友,增进友谊。

    三是读书。"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可以改变教师知识面狭窄的现状,增长职业智慧。一个读了很多书的教师,讲起课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读书还可以提升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读书,并能品出书味来,让自己的心随书中的崇高形象而感奋,被灵秀的诗意所浸透,被哲理的文字所折服,接受真善美的洗礼。读书首先要读名家名作。如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帕夫雷什中学校长,著有41部专著和小册子,写有600多篇论文和1200篇文艺作品,他提出了"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n自我教育""教育思想的领导"等观点,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还有陶行知 中国现代人民教育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推广 "小先生制",主张"六大解放"。同时耍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增广贤文》、《围炉夜话》、《菜根谭》、《朱子家训》、《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K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文化书籍,读莎士比亚,读鲁迅,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我们的步子才能迈得稳健,才能走得更远。

友情提示如下:阅读书目推荐

《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周毅、向明,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塔尔塔科夫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爱弥儿》——()卢梭著,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民主主义与教学》——()杜威著, 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和教师的谈话》——()赞科夫著, 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儿童发展》——劳拉·E·贝克著, 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学校,别听学校的》—— ()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教育新理念》——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坎贝尔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版。

《终身教育引论》——()保尔·朗格朗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85年版。

《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学会生存—— 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内尔,诺丁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2001年版。

《素质教育学习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三联书店, 2000年版。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马克斯·范梅南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明日之学校》——杜威著,王承绪编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1月版。

《中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沈灌群、毛礼锐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赵祥磷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年版。

《成功智力》——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有效教学方法》——()鲍士奇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2003年版。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彭歌、陈敬著,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学校无分数三部曲》——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于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版。

《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教育的奇迹》——朱永新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宾桂梅等,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于漪等,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1995年版。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教师博览》编辑部,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四川少儿出版社 ,1998年版。

《品三国》——易中天,上海文艺出版, 2006年版。

《于丹 (论语)@$得》——于丹,中华书局, 2006年版。

2)以报刊为师

报刊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优点。订阅报刊能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品位,从中获得信息,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培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增添生活情趣和欢乐。对于自己的报刊,看过了可以分门别类剪贴;对于有用的资料可以分类做成卡片;对于有关专题的资料,可以制成索引,这样,查找起来非常快捷;对于感兴趣的文章,可以完整地复印备查;为了加深印象,可以摘抄相关段落。特别要收好报刊每年最后一期的总目录,以方便查寻。

友情提示如下:教育报刊名称及地址

《中国教育报》——100088,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www.jyb.com.cn

《中国教师报》——100088,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www.chinateacher.com.cn

《现代教育报》——100053,北京市宣武区自广路18号,www.modedu.com

《教育时报》——450004,河南省郑州市顺河路11号,www.shurenlOO.com/jysb

《教育导报》——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陕西街26号,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jydb/index.html.com.cn

《教师报》——710003,陕西省西安市药王洞119号,jiaoshibao@yahoo. com.cn

《教与学报》——甘肃省兰州市小沟头52-1

《德育报》——030031,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3号,dybchengyu@263.net

《新教育》周刊——210008,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8号,Cew@people-mail.com.cn

《教育文摘周报》——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010-62076504

《教育现代化》——100089,北京市海淀区光大花园1306信箱jyxdh2l@china.com

《班主任》——100101,北京市北四环东路95号 ,www.banzhurencom

《教育参考》——200050,上海市长宁路49136号,jyck2002@hOtmail.com

《教育艺术》——100037,北京市804信箱

《教育科学研究》——100l01,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esrl203@sina.com

《中小学教师培训》——130024,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jShpx@nenu.edu.cn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031,上海市永福路123号,Sephzzjy@seph.sh.cn

《中小学电教》——130022,吉林省长春市湖园路1号,zxxdj@mail.jledu.jl.cn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00089,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kaimingxy@263.net

《教育月刊》——310012,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zhongxueban@jxyk.com

《现代中小学教育》——130024,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zxxjy@nenu.edu.cn

《比较教育研究》—— 100875 ,北京市新外大街19号北师大英东楼

《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布吉丽湖花园湖映阁5C

《教育展望》—— 100810,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四号。

《学科教育》——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开放教育杂志》—— 200092, 上海市阜新路25

《教学与研究》—— 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jiaoyuyan@263.net

《教师博览》—— jsblQ@jxjyqk.s;na.net文摘

《教育探索》——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街7号, exploreQ@mail.hrb.hl.Cninfo.net

《教育理论与实践》——030009,山西省太原市北城区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教育研究与实验》——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大内

《素质教育博览》——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76号, szjybl@nwnu.edu.cn

《电化教育研究》——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805号, aver@nWnU.edU.Cn

《基础教育研究》——530023,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

《教育科学》——116029,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851号,jykx915@sohu.com

3)和电脑为伴

现在, 电脑己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好伴侣。 电脑可以帮助我们打字 、画画、 做课件、 制表格、 搜集信息, 与网友交流可激活自己的思维。 骨干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 水平,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整合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不断 提高授课的科技含量。 搜狐、新浪、 雅虎是非常好的网站, 查找资料方便快捷 ;百度、搜狗是一些极好的搜索工具,功能强大。 我们要会运用教育网站和搜索工具帮助自己学习。

《哈佛多元智能》一书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我想:网络中的教学专业论坛会让你实现自我,多方位展示自我,会促进你的专业成长。那么,由于网络的支持,这句话是否可以这样说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教育家"?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快快跟我来这新的天地,自由呼吸纯净的气息,开j$地欢乐口巴,美好的家园属于你!年轻就要向前奔跑,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向前,勇气在为你燃烧,我们在路上永不停息地奔跑。这是我的自豪,生命从此变得美好。”

友 情 提 示 如 下 :教育网站介绍

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www.pep.com.Cn

春蚕网:www.CCwedu.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www.ruiwen.com

中国基础教育网: www.Che2l.net

中国园丁网:www.teaCher.edu.Cn

中国教育期刊信息网: www.eduqknews.com/

中国教育信息网: www.chinaedu.com/

中国学习网: http: //www.StudyCn.net/

中国教师网: http: //www.zgjsw.com

中国语文发展论坛: http: //www. Yuwennet.com/bbs

中国教育在线: http: //www.eol.cn/

中国科普网:http: //wwwcpus.gov.cn/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http: //wwwnrcce.com/

101远程教育网 :http: //wwwchinaedu.com/

教师教案资源库:http: // www.xjxxedu.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98

西部教育网: http: // www.west-edu.net/aSp/index.asp

中国活动教育网:http: //  www.2lcae.net/

新课程视频在线:http: //  www.xhyf.net/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会思考,我们要练就一个灵敏而聪慧的脑子,做到不人云亦云,不随风倒,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1、各呈灼见话“思考”

2、联系实际勤思考

1)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要让思考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带着实际问题去思考。教学前要想一想:准备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课堂上准备组织些什么活动7这些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活动,备目标。教学中要想一想:怎样对待课堂上的提问?没有问题的课就是好课吗?有没有 "失败"了的成功课呢?教学后要想一想:课堂上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还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需要怎样改进?在思考中特别要重视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通过教学反思,发扬成绩,发现不足,改进教学,促进理性思考,从而推动自己的成长。

2)对常规做法的思考

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有一些常规做法。而这些常规做法,在新形势下,很有再思考的必要。如:

A、备课是不是只有一种写法?都是先写重点、难点、关键,再写教学过程,看谁书写最详细,看谁本子写得多。这样不少人抄教案,倒不如加强集体备课。

B、布置作业是不是非得统一要求?抄写、背诵、做习题,人人一样,机械重复。可否分层次布置作业,开办作业超市;还可以用第一人称布置作鱼,如"我能……",这样,学生便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事情,主动完成作业了。

C、改作文是不是非要全部精批细改?老师一人承包,学生只看分数。其实可以采用多种批改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D、家访是不是只能去家长那里告状?或请家长来训话,或在电话中斥责家长。其实可以采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的方式与家长联系。

E、开家长会是不是必须公布分数?是不是必须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可否由家长讲,或由学生讲?

3)对习惯说法的思考

多少年来,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习惯说法人人沿用,没有人怀疑它的合理性。其实,细究起来,不少说法是欠妥的,因为它们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例如,在词语方面,我们常说 "教本""教材""教案""教法",这些词都只着眼了"",对 ""关注不够,是 "以教师为中心"陈旧教育思想的表现。

在句子方面,我们常听到有人说:"这节课学生跟我配合得很好""我们去听老师上课""这节课老师驾驭学生不行",这些话都反映了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是为教师服务的;"你考了97分,真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XX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呢""XX能发言己经很不错了",这些说法郡是不够尊重学生的表现。

在熟语方面,"学海无涯苦作舟"可否改成 "学海无涯乐作舟"?""能生 """"也能生 ""

(四)充满个性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啊,人们一旦失去了对事物追根究底的思维品质,这个世界便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了生机与活力。"没有自己"的教师,只能是没有个性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怎么能在教学中创新?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理应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见,示他人之所未知,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1、从蚂蚁之死说起……

有人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如果在蚂蚁队伍的旁边放置一些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就必须离开原来的队伍,不能再绕原来的圈子前进。它们会这么做吗?

实验证明,出于纯粹的本能,它们只是沿着自己或自己族类留下的化学信号前行。它们沿着圆盘的周围,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一直走到它们累死、饿死为止。

这个故事说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多么可怕,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今社会,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再是唯唯诺诺的接受者,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思维相当活跃,广闻博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很强,我们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创新修养,便不能很好地承担教育他们的任务了。

2、创新的内容

创新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表现在班级管理的创新、评价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课堂教学的创新等等。

3、创新成果的物化形式

骨干教师要养成动笔的习惯,经常将创新成果写成文章变为物化成果,这样对自己的成长极有好处。那么,创新成果有哪些物化形式呢?

1)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教育实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而概括反映的书面材料,它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

2)学习日记

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很多,经常在外面参加培训研修,可将学习的体会与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参加培训时写的一则日记。

佳词共分享,新意相与析

在参加各种教师培训,不管是自天上课,还是晚上听讲座,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和启迪。特别是那些大师们充满魔力的新词汇常常令我兴奋不已,于是一次次不由自主地记录下来。几个月的积攒,数量已相当可观。我愿抄录如下,与同行分享、品析。

“全人”终极关怀、 自主建构、 主体参与、 情商、 探究自主、 “育德”、师生互动 、以生为本 、 性别歧视、 儿童中心、经验共享、生活世界、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 视听教学、有效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 问题教学、 情知教学 、异步教学、 暗示教学、小班化教学、 新教育、 远程教育、体验教育、 和谐教育、 无为教育、未来教育、 闲暇教育、 成功教育、 情感教育、 愉快教育、 双脑教育、社区教育 、女童教育 、挫折教育 、公民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e时代、网络大学 、智能网络 、教育成本、 教育情境 、教育产业化 、教育“四大支柱”、内隐学习、 终身学习、掌握学习、 元教育学、 元学习状态、 多元智能、全脑开发、 质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 多元化评价、差异性评价 、多主体参与评价 、“绿色证书”、学生成长记录袋、学习化社会、 底线回归、 价值预设 、价值引导、 价值取向、 内化 、人文建构、发展性阅读、 超文本阅读、 智力工程、 “学案”、“问题树”、三级课程管理、潜在课程 、发展性课程、 学习型组织、 “缄默知识"”、文化生态、古典心情、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夸美纽斯、 卢梭、 赫尔巴特、 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乌申斯基、 马卡连柯、 凯洛夫、 赞可夫 、皮亚杰 、布鲁纳、布卢姆、 陶行知、 陈鹤琴。

以上词汇,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尽管视角不一,参照各异,但均有见地,颇具解读价值。完全可以说,每一个词都闪耀着一种思想的光辉,每一个词都传达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每一个词都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思考问题的窗口,每一个词都是一篇极好的教研文章。我们从这些新词中可以感悟教育的真谛,思索教师的责任,关注教学的艺术。让我们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为使学生具有创造的精神,为使教育走向辉煌的明天,一起不懈地努力吧!

3)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点评。与撰写论文相比,它更适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它的内容贴近一线教学,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

(五)多元 、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多少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基本内容,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过去人们常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教师的知识水平,现在则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提示教师丰富自身的知识。对于一个骨干教师来说,知识面要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历史、地理,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并且要致力于多元而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1、国内对教师的知识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的林祟德教授认为,从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

1)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其职业要求他们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呈现系统深人、组织良好的状态。一般教师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而骨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则整合得较完整、系统。这一完整系统状态的获得,来自于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但是,一个教师即使获得了高学历,其本体知识的广度、深度远不及时代发展的脚步,还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分析、学科横向联系的研究等等。

2)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实践性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行为,带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体现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教育特点和教学风格。有经验的教师,他们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时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解释和决定,能在思考以后采取适宜于各种特殊情境的行为。

3)条件性知识

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必备知识,即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平时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如何把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申,教师应用教育科学和心理学规律对本体性知识迸行重组和表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建立自身的内在知识体系,没有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的传授便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外巳愈来愈重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并将它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知识

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促进者,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2、骨干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

1)具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嫡熟的教学技艺

即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所教的每一门学科,都是由一系列特殊的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构成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掌握每个概念、每个原理的内涵,熟悉每个概念、原理在本书本章中的地位作用,弄清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所了解,并能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研究成果有所掌握。要勤看别人的教学案例,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实践智慧,这样有利于自身的迅速成长。

2)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即条件性知识。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教师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需的。教师要科学育人,要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

其实,不少心理学原理都可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其效果非常明显。

3)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

即文化知识。要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知识结构要做到 "" "",还要做到 "",要博学、多识,要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文科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的常识和现代科技的常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未来学等新学科知识;理科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伦理学知识、文学艺术知识、宗教知识等。骨干教师既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又要重视提高科学素养,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耍加速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教育经验,广泛吸纳别人的教学经验。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突然发问,可能会说:"就你多事!"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能把皮球踢给学生:"你们说呢?"让学生乱说一气,耽误时间。而这位教师敢于抛开预设的教案,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花大量时间讲 ""字倒贴的来历,对学生既有学习兴趣的激发,又有探究意识的肯定,还包括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想象,学生听课时是多么专注,多么敬佩老师博学多才。课堂一分钟,课外十年功。这充分说明,语老师要博览群书,争做 "杂家"。只有如此,开发课程资源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六)积极 、健康的心理品质

"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这是积极而健康心理的标准。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1、教师为什么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和克服心理挫折,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保证顺利而高效地完成教育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把学生培养成勇敢机智·刚毅沉着、顽强开朗、自主自信、敢于创造的合格公民。换言之,积极健卖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基本条件。

2、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1)职业倦怠心理

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对工作没有兴趣,缺乏热情,拖拖拉拉,甚至一种厌恶感,整天无精打采。

2)抑郁心理

心情郁闷、压抑,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对很多事情都缺乏兴趣、缺乏参与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

3)自卑心理

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无论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非常悲观。

4)嫉妒心理

看到别人取得成绩,认为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没啥了不起;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心里很不服气、很不愉快,总爱发泄不满或用言语攻击他人。

5)焦虑水平偏高

烦躁不安,容易冲动,心情紧张,过分担心,无法入睡。经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的毛病,去医院检查往往又发现不了什么问题。这种心理问题在有心理障碍的教师中比例较高。

3、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1)外部压力

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如社会期望值过高,工作强度过大,经济地位过低等;有来自学校的压力,如升学、评职、评先受挫,教育工作不顺利,教学工作不胜任等;有来自学生的压力,如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评价等。外部压力过大己经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杀手。

2)人格因素

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急躁冲动,固执偏激,不善人际交往,自卑等,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

教师在学校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他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往往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4)家庭生活与休闲

教师要有一个完美、幸福的人生,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不可少的。而自得其乐的休闲生活更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调剂品。但现状却表明不少教师因为不熊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不懂得让自己的家庭生活轻松化,而导致家庭问题产生,影响了对工作的专注与投入。

4、骨干教师怎样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

一名骨干教师,要做到心理健康、人生积极、生活阳光灿烂,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良好的情绪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师愉快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而且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谐、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而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如果教师心境不佳,喜怒无常,其不良的情绪会引起学生烦躁紧张、冷漠压抑,既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果教师由于青少年的敌视和挑衅、吵闹或捣乱而导致课堂上情绪失控,那么这种充满火药味的气氛只能浇灭学生的智慧火花,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抗拒和抵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异常。有人说过:"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生活在恐惧申,便会忧心仲仲;如果生活在鼓励申,便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生活在友谊中,便会觉得世界多么美好。"所以,教师要永远保持乐观的心境,高高兴兴生活在学生申间,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感染和影响学生。

作为骨干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要做到沉着冷静,临阵不乱,要软处理,冷处理。

2)要有耐挫折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成功的机遇,更多的是无法回避的心理负重和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所患的心理疾病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如抑郁、焦虑、粗暴、倦怠。这就要求骨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耐挫力,在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情况下,尤其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意想不到的打击时,能处变不惊、从容冷静,而非悲观消沉、一撅不振。生了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念;受了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稳;被误解了,能胸怀坦荡,克制、宽容。

骨干教师遇到挫折要有信心。要知道挫折是麻烦,是坏事,但如果正确处理,妥善安排,坏事也可变成好事。人都是从一个个挫折中走过来的,有的人通过挫折就变得坚强、成熟起来,处理问题、战胜挫折的经验就越来越丰富,把挫折变成了自己成长的催化剂。

3)要有一颗爱心

教育需要尊重,尊重产生智慧。我们不应让任何一名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有不受重视只感,要以爱心对待学生。

4)要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产生焦虑时,骨干教师要能够运用各种理性的应付策略及心理防御机制加以调节,及时转移、摆脱不良情绪,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请记住:"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善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

5)要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情趣

教师的工作艰苦复杂,许多教师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往往会因为忙于追求某种目标的实现,而忽视生活的其他侧面。事实上,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只是过分地去满足某一方面的需要,而忽视另一些很重要的需要,就会产生许多不该产生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是维持和保护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策略。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劳逸结合。休息要充分,要有适度的运动,要调节好娱乐活动,以舒缓、松弛自己的身心等。

第二,爱好广泛。比如养花、书画、集邮、收藏、下棋、旅游等业余爱好,既能舒缓紧张的神经,又能提高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调节。

第三,锻炼身体。身体疲劳和生理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学会放弃。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古人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但实际上你不可能全部拥有它。假如你偏偏不愿正视现实,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七)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

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综合素养的竞争。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如何,决定了他能站得多高,走得多远。而巧借外力发展自己,又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嘛。那么,什么是综合素养?如何巧借外力发展自己呢?

1、关千"素养"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用 "素养"一词,如语文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那么, "素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素养"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素养并非天然形成。

2、关于"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涵盖科学、艺术、人文、心理等方面,是一个全面素质的体现。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表演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等。

3、骨干教师巧借外力的途径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学会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要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写作能力等。

1)借领导之力争取领导的支持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能独立解决问题,善于表现自己,讲话简洁,有时间观念,争取领导对你产生好感。还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维护领导的形象,不随意评价领导,适当赞美领导,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给领导适度的建议,并注重情感交流。

2)借同事之力注重同事间的合作

个体学习与反思固然重要,但同伴合作与交流也十分必要。"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人都有两种思想。"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反对老死不相往来,反对孤军奋战,提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合作,这样可以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化解疑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组织教学沙龙,他将爱好相同、志同道合的同行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研讨,共同切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通过交流、讨论、争辩,不明的问题明确了,重点、难点清晰了,他人的观点吸收了,理解更深刻、记得更牢固了。

3)借朋友之力 广交八方友朋

把自己禁铜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孤陋寡闻,不仅失去了学习别人、吸取新鲜经验的机会,更容易产生压抑、自卑、自负、守旧等不良心理。朋友,不仅仅能帮你增长见识,活跃思想,激活思维,还能给予亲人、长者、领导与同事所不能给予的东西。朋友不要局限在身边,要开拓社交渠道,可以从网络中寻找,交网友、建博客、设QQ;还可以通过培训活动、会议寻找,哪个地方教育改革很成功,那里就一定活跃着一群人。你不要错过任何一次结交朋友的机会,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

4)借媒体之力 保持与传媒的联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体社会,信息传播手段很多,速度也很快。我们耍重视传播媒体的作用,要记住编辑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记住报刊编辑部地址,这样,方便随时联系,达到推销和宣传自己、发展和提高自己之目的。

5)借家长之力善于发挥家长作用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搞好家校联系,争取家长对你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你的工作做得好,家长会真心诚意地宣传你,他们就是你良好的口碑。

6)借学生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个骨干教师,要学会“偷懒”,主动培养学生歌方面的能力。

7)借学科之力一一做到学科联动

指借用其他学科的手段或题材为自己的学科教学服务。

总之,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地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

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更新:2010-09-07 07:20:1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