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2010学年暑期师德培训总结
暑期师德培育活动在紧密安排中开展的丰富多彩,案例分析中让我们面对真实的教育生活,学会据法分析和理智应对;优秀教师典型报告,带我们走入一个个真实的教师灵魂,教育细节中彰显学校教师群体对教育深层的认知和到位处理,在一周的暑期师德培训过程中,内心的震撼促使自己对师德这个亘古不变的教育主题内容开展更深的反思,以使自己在今后教育生活中自觉追求一种高尚的教育行为,让学生在教师充满爱意的教育行为中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感觉,并由此打开学习生活的神而往之,促使教育教学的生活方式的变革。
一、《地狱和天堂》带给我的反思
案例学习中有一则《地狱和天堂》的故事,在地狱中有一口很大很大的缸,装满了食物,每个地狱中的人们每人都有一个很长很长的勺子,尽管可以取到缸里面的食物,却无法将食物放入口中,所以面对食物却个个挨饿。天堂中,也是一样,有一口很大很大的缸并装满了食物,天堂中的人们同样各持一支很长很长勺子,但不同的是,天堂里面的人们却可以吃到食物。原来是天堂里面的人们用长勺取到食物后喂给别人吃,别人取到食物后喂给了自己吃,就这样,天堂里面的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原来痛苦和幸福就这么简单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很多无关的变量蒙蔽了双眼,而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非常微弱,绝大部分的处境都是大致相当,出现地狱和天堂的悬殊结局,最重要其实就是自身的心态所造成的。心态的不同造成了状态的差异,由此造成了对人是对事的不同认识,由此选择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最后对幸福的结局也就天地之间。
1. 主观努力适应环境
来到地狱和来到天堂,很多时候未必自己能够选择,但是心态的选择确实可以有自己主观努力可以得到改变的,如果有一个曾经有过天堂生活和地狱生活经历的人,那么他来到地狱是否会因此还是饿死呢,结局应该是他心态的改变,如果同样带着天堂中的生活方式并乐观的精神,他可能是会选择将自己勺子里面的食物喂给别人,有可能他历经艰辛喂饱了9个却没有一个人会喂给他,也有可能第一个选择就得到了互惠互利的良好结局,那么到底怎么选择生活方式呢?是选择一个希望不断努力还是选择一个永远挨饿的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答案应该是第一个。地狱中的人们之所以挨饿,未必他们没有尝试过相互合作,但可能是有某人尝试了9次后决定放弃,所以之后没有人继续尝试。地狱和天堂的环境其实大体相差不大,不同的是一种行为和状态。主观努力要得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和状态,积极的行为方式得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形成却是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由此形成的当然也是一种幸福充盈的生活氛围。教师和学生,理当先由教师开展积极的行为方式,因为主导的行为主体首先就是教师,如果教师的行为习惯是缺乏努力和积极的,由此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很难想象一个状态消极的教师行为能够带领出一群积极上进的学生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是一个不断挑战变化的过程,只有坚持努力改变自己才能实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方式。
2.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天堂之所以是天堂,是因为基于一个利益共赢的思考结果。伊拉克之所以会出现目前地狱的生活状态,是因为在变成地狱之前的天堂生活生活方式是一个缺乏双赢的不平衡所造成,美国由此决定给予严厉武力镇压。当然伊拉克的是否双赢是建立在外人-----美国人的认知基础,其判评标准未必合理。但是基于双赢才能实现环境安稳这却是不置可否的。相反,地狱则是一个只顾自己利益得失的生活方式,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家已经充分认识到,现今的科技研究已经不可能有某个人的单独力量实现重大科研成果的成功,因为科技领域的不断细分又同时科技研究的需要领域重组。同样的国家之间由于资源的相互依赖、消费力的相互需求以及特色经济的相互转变都需要这样的生活方式。
同样教育生活也面临相同课题,教师之间的研究志趣不同,开展研究领域的精力不足,以及学科组之间相同的教育目标都决定了教师工作之间更需要这样的合作互助,教育本身是一个综合工程,每一个学科教师不可能完成一个学生的所有教育目标,即便是一个德育教育领域,都需要每个科任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层面、道德发展层面、心理层面、哲学层面等方面开展不同分工的教育,更何况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问题。同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更需要密切的合作,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得到学生的内心认同,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内驱力,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需求、学习愿望、评价习惯等,只有充分研究两者之间的需求和行为方式,才可能更流畅的实现学习交流,只有建立在心里平等、需求驱动、对话交流、宽容理解等教育教学的氛围之中,才可能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互利。只有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成功才可能有教师的职业成就,只有教师的幸福感觉才能感染学生的幸福感觉,这就是教育生活的互惠互利,才能实现教育生活的真实幸福。
二、优秀群体的心灵震撼
在优秀教师成长这一优质摇篮中,始终蕴藏着丰富的教育真谛,聆听着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感受着一份份对教育的真诚付出,彰显着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无私,诠释者每个优秀教师对教育独特理解。正是因为有着这一群体的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始终焕发着亮丽的色彩。
1.细节中彰显高尚师德
要求学生要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首先自己率先杜绝……教育常规是一个长期又枯燥的执行过程,靠的不仅是严格的教育制度,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形成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一个个幼小心灵的阳光成长,收获不仅仅是自己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典型发言中他们都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范例,每天他们都坚持早到学校,为的不是对学生的严加管束,而是一种对教育的热爱和学生的责任,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将学生的成长置之心灵深处,才会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有教育细节中的光芒闪现。
2.自然爱心流露真诚自觉付出
教师始终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充满师爱的引领是一种无痕的自然教育,充满快乐的和谐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乐不思蜀,真诚的教育缔造着真诚的学生,创造着真善美的学生精神世界,高超的教育行为在爱的教育面前是肤浅的、苍白的;而做作的教育之爱则是让学生感到畏惧的,因为失却真诚使学生感到畏惧。用爱自己孩子的十分之一的爱去面对自己的学生,用爱自己孩子的十分之一去关注自己的学生。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当用爱自己的孩子的一半投入教育则是一个卓越的教师。当将自己所有的爱心自然流露的教师则是一个伟大的教师。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有计划的开展教育计划的同时,将自己对教育的爱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将对教育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的关注上,我们将实现自己从一个平凡教师走上卓越教师的道路,并最终走上成为一个伟大教师的道路。
3.关注差异关爱差异
只有真诚面对教育才可能真实理解教育,教育的复杂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更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教育认识。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对不同人生的不断研究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良好的教育认知能力的教师才能有着准确的教育行为,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准确认识。学生在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心理认知方式等原因,造成对认知的不同水准,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状态。差异由此形成,关注学生差异仅仅是一个开始,只有充分认识差异才能科学采取教育行为,只有科学认知差异才有关爱差异的开始。关爱差异说对人的一种理解,只有对不同差异选择关爱的教育行为才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在面对差异生,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优秀班主任老师采取了挖掘优点放大优点正面评价等方式开展了赏识教育,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讲一个只有及格边缘的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成长为成绩优秀生。只有关注差异关爱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感,才能实现教师自身教育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