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师教育信仰
“南冯北魏”之说由来已久,在网络上也聆听过冯恩洪校长的讲座,但仰视先生面面相观,又有不一样的感触。冯校长用一次性筷子和芭比娃娃两个案例开始,一次性筷子的反思都已熟知,且算芭比娃娃这笔账。全球生产芭比娃娃的工厂共4家,就有两家在中国,美国人据此认为中国人从中赚足了钱,但是中国真正输入美国的“只是他们付出的劳动力而已”。美国的洛杉矶时报曾在头版头条曾算了一笔账:在美国,一个售价为9.9美元的芭比娃娃从中国进口时计价为2美元,其余部分是美国国内的运输、广告和商家利润等费用,他为美国人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工作,但就是在进口的2美元中,中国也只占有35美分的劳务成本,其余部分是65美分的原材料和1美元的运输与管理费用,其中包括经营玩具生意的中国香港公司所获得的10~20美分的利润。芭比娃娃的案例透视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国需要创造人才,需要由人力资源大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之作用不言而喻。可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信仰日渐缺失,富士康十三跳表明生命信仰都已沦丧。记得每到过年过节,已近八旬的祖母,总会把丰盛的食物虔诚的摆在天爷爷、灶王爷、财神爷的年画前,费力的磕头,扶着墙慢慢起来。尽管这是迷信行为,可这也是老人的信仰,她觉得立地三尺有神灵,一辈子勤勤恳恳、善良为人,也许这算不上信仰,但可以说是有道德伦理约束。前些年我母亲是不信奉的,总是祖母上香磕头,可随着年龄老去,这几年母亲每到过年也上香磕头,也许明白这些所谓的神灵子虚乌有,但她宁愿相信,通过她的行善积德,可以让长辈健康、儿女平安。我在想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这些传统,谁教化后人传承了?他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能够这么根深蒂固?她们大都是没有上过一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让她们永远牢记的是先人虔诚的信仰,因为老辈那样信仰,于是她就信仰。无独有偶的欧洲上帝,我们说她们是宗教信仰,其实他们的传承何尝不是一种上行下效,因为家里每个人都信上帝会在圣诞节放到袜子里礼物,所以科技发达到今天,依然在平安夜挂起袜子等待。想想我们教育,是不是每个老师都信仰教育,信仰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民族未来面貌,信仰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有教师信仰教育,教育才会发挥它的力量。不可否认,教育精神在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科技主义的冲击下已经扭曲和堕落,被各种主义的强大力量撕去了其基本的职业操守。教师信仰的支离破碎最终则损毁教育的希望。在今天,如果我们还希望教育成为对整个社会、对于人类的救赎力量,我们就不能不寄托于教师教育信仰的唤醒上。
冯恩洪校长时而舒缓、时而凝重的语言,字字敲打着教育的思索,让我悠然想到“教育信仰”。他是一个信仰教育的开拓者,创造了教育界的神奇,茫茫后来教育者,焉能不趋之于后尘。
信仰教育就有无穷尽的教育智慧。冯校长说到北京海淀区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的就餐,学生吃自助餐,饭后没有一个人倒剩饭,每个学生都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我想到我们学校的就餐,一桶桶的剩饭倒掉,让人看得揪心。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记得小时候吃饭是填饱肚子,吃饭时不吃饱,半晌没有吃的、就会挨饿。而现在的孩子,不存在挨饿一说,在家举手投足都是吃的,一日三餐对他们来说就是形式,到饭点要坐在那里,好歹吃一点,走走过场完事了。减少浪费,自助餐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想到低年级老师分饭的辛苦,其实我们可以让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分,不是为减少工作量,而是培养孩子的爱心、感恩心。冯校长提到浙江宁波一所学校的图书馆没有门,学校不怕图书丢失,丢书就是流传知识,而学校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图书非但没少反而多了。真的是:“最高水平的德育不是管住学生,而是感动学生,让学生置身其中,不好意思犯错。”想到我们很多图书在角落里尘封,很多过期的期刊杂志,与其放在库里存着,何如分到各办公室,只有书在手边,才可以手不释卷啊!
信仰教育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冯校长说:“教育的根本是帮助学生获得社会职业,取得职业成就。”我赞同。教育不是只管自己负责的一段,而要为孩子一生负责。当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心无时不在教育,教育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不是高尚的标榜,老话说:在哪山,唱哪歌。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全身心在上面,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美丽。探索教育的真知,走进学生的心里,“当老师就当中国最好的老师”。建平中学也有去网吧的学生,冯校长不信学校的吸引力比不过网吧!用机器人转移注意力,取得了好的成绩。人是走向未来的,只有走在别人前面,才不会被世界遗忘。
信仰教育就当善学习的老师。冯恩洪校长57岁辞退校长岗位,第二天就到同济大学报名攻读经济硕士,朋友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建立学习型社会”。越站得高的人越爱学习,也许是因为他博览天下,发现很多未知的领域,要去开拓视阈;井底之蛙放眼四维皆是熟识,自不必上下求索。冯校长举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都熟知这个故事,一直认为孔融是懂礼仪的典范,可现在孩子有了不同的认识。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惟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们的眼里,他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细细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还有学生问道:“孔融为何38岁成了贪官,而后抛妻弃子、众叛亲离呢?随着信息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能者为师的时代,需要我们有忧患意识、学习精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