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将心比心做教育

作者:桦南尹凌云 来源:XSK 点击:2725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更要时常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走进学生的生活来进行教育。时常的将心比心,放下教师的身份与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时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如果我是家长我会怎样对待学生?这种换位思考,不仅会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而且会在教育的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面对偶尔犯错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顾他们的自尊,不顾及他们的“面子”而进行人格的侮辱,虽然这种教育方法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可是,当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时,往往会令他们走向极端,反而带来负面影响。不但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反会使一些学生自暴自弃。当然教育的手段也需要严厉,但是在严厉的过程中如果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灵感受,宽容一下他们的“错”,用一颗童心来理解他们的“荒唐”与“不足”,用母爱来温暖他们,这种“过失”就会越来越少。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说太阳与风比谁的力量大。见到路上一位行人,约定好谁让他脱下身上的棉袄,就代表谁的力量大。风采取了暴力,拼命地吹向行人,可是,它越是加大力量,行人就将棉袄拉得越紧,直到最后风也没能让行人脱下棉袄。太阳呢,用温暖的阳光照在行人身上,而且是越来越热,行人最终被暖暖的阳光照得自己脱下棉袄。
  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怀柔教育往往会胜过严厉的批评。赏识学生所长,欣赏学生的优点,赞美他们的成功之处,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学生,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改正过失的机会,正确地对待他们成长过程中不足,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对症下药,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材。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学其道,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的就是遇事要换位思考,如今用于教育也是教育的精髓。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将心比心,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用伟大的母爱温暖心灵,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何愁教育目的不能达到?何愁学生不能成材?

更新:2010-07-20 05:47:0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