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两代教师的情怀

作者:左中校长程士荣 来源:XSK 点击:1568

前不久,根据区教育局转发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以《恩师与我》为主题的师德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校内的《恩师与我》征文活动。我校青年教师张英英以《恩师与我》为题饱含感激、感恩之情,细腻地描述了恩师——我校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标兵、区师德先进个人谷亚清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专业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达了对恩师深挚的谢意之情。选取的材料真实而感人。在这篇征文中涉及到我校两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的经历,所以,我将其推出来晒一晒,让这对师徒的感人故事成为众博友暑假里一顿美味的精神大餐,在细细咀嚼中,品味其恩师的高尚情怀,其爱徒纯真感情之所在。

恩 师 与 我

——左家中学教师张英英

黑发中夹杂少许银丝,双眼里透出精明睿智,脸庞上挂满醉人微笑,双手内掌控知识精髓。一句“好使”是她在别人所求时经典的口头禅;一句“放心”是她在勤恳工作中对领导的真实承诺;一句“堂堂一个男子大汉”更是她性格豪放的有利见证。这就是我的恩师——谷亚清。

头发稀疏,那是因为老人说“贵人不顶重发”;双目有神,那是因为充满对知识的渴望;脸颊红润,那是因为年轻人干工作要风风火火;食指有茧,那是因为用心教学需经常“奋笔疾书”。走起路来“疾步如飞”,做起事来“干净利落”,“虽然有时现上轿现扎耳朵眼,但扎的不错”,这是恩师对我干工作精辟的评价,这也就是我,左中一名普通的教师——张英英。恩师与我同在左中,并且都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如今,两人共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左中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在恩师的指引下,我在教育教学中将一步一步的完善自我。

古语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我与恩师就是这样的有缘人,我与她相识在我的小学时代(1990年),那个年代,每年九月份都要在中心校举行全镇教师运动会,那时的她只不过是梨树村的一名民办教师。依稀记得:1500米赛场上,一个中等瘦弱身躯,头顶骄阳,沿着环形跑道一圈一圈奔跑着……毫不懈怠,始终保持匀速运动,“第一”非她莫属,这是观众对她的称赞,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我从小体育欠佳,所以特羡慕能在跑道上随风奔跑的人,也许从那时起,我就被她赛场上的身影所吸引,被她在跑道上的执着精神所折服,我从大人们口中记住了这个名字——谷亚清。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当我迈进初中的大门,我与她又一次重逢,更幸运的是她还当上了我的班主任,那时的她,已通过民办教师考试,成为一名真正事业编的人民教师。她教我的学科是日语,“她能会日语吗?”也许有人质疑,“会”!而且教得认真。每一堂课,她都用心备课后才传授知识,洪亮的讲课声传遍整个校园。课上,她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的讲解,课下更做到了不厌其烦的解惑,因为她在教学上的兢兢业业,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一定是受她影响至深,如今三尺讲台上的我也是声音响亮,更有趣的是,我与恩师都位于左中讲课“大嗓门” 行列的榜首。因此便有同行打趣说:“一进校门,能清晰听到谷老师、张老师讲课声,那何必还坐在课堂上呢?”听到这,我想:“真不愧是‘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无形间的影响真是太具有力量了!

因我的父母都是左中教师,闲暇时,我从母亲的口中得知:此时的她,早晚要往返20多里山路通勤上班,辛苦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她家中还有一大堆家务活需要她干,必须忙完了再来上班。梨树距河湾子这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85年—93年的8年通勤生涯,这道路上承载的岂止是她脚蹬自行车风雨(雪)无阻的身影,更重要的是她骨子里透出铁人般的坚强意志。生活如此艰辛,但她在工作上从未耽误一天,那一刻,我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打动!心想: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的荣幸!

此时此刻,头脑中闪现这样一幅画面:她一手拿书,一手做相应的手势,头部随讲课内容略微晃动,面部表情随讲课情节而千变万化,那才真叫投入,不怪所有人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她就是这样用心去做每一件事。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庆十一演讲比赛”的事,我代表班级参赛,她写的演讲稿,整整三页稿纸,还不是一格一个字,密密麻麻。“太多了,怎么背?”这是我看到底稿的第一感觉,但我下决心好好背,好好表现,因为我要无愧于她对我的鼓励和信任,那一次,我成功了!感谢她给了我一次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这份栽培之恩,我永生难忘。

从那时起,一颗种子在我的心中深深种植——有朝一日,我也要像恩师一样,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虽然初二结束时,由于种种原因恩师不再教我,但她身上那种不言败、不服输的精神却深深影响了我。因此,在初三填报考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填报了永吉师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如愿以偿,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欢呼、我雀跃,我的双脚已踏进梦想之门的门槛,我将在四年的时光中努力锤炼自己,为将来做一个像她那样优秀的人民教师打下稳固的地基,心中那颗梦想的种子已在悄无声息中萌芽滋长。在这期间,恩师已由教日语改为教语文,可想而知,这个角色的过渡,她将付出多大的心血,但她一定行,因为她的骨子里就有这样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凡事只要做,就一定做好!可老天总愿捉弄善良的人,她的生活发生了变故,婚姻出现了危机,在这一沉重打击下,她硬是一个人“挺”了过来,这种坚强让我震撼。回顾恩师生活之路,坎坷不如意如影随形,但她熬过来了,丝毫没影响工作,得到领导认可。课堂中,她传授我知识,使我知识丰盈;生活中,她身体力行,教会我做人,她对我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之恩,我将秉承她身上的这种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永远做一个强者。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师范毕业后我顺理成章回到了我的母校——左家镇中学,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初出茅庐的我,虽有一种不怕虎的精神,但毕竟讲课是一门艺术,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若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需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对于我而言,这些都是一片空白,一时间,我不知所措……老天爷总是眷顾勤奋努力的人,恩师再一次走进我的生活中,我们师生二人同教对班,此时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同事,在这双重身份下,她竭尽全力帮助我,无一丝一毫的私心。曾记得,我俩共同外出学习,她总抢着“花钱”,原因只是简单的一句“我比你挣钱多”,那一刻,我感动;曾记得,在我讲完研讨课后,她直言不讳指出我教学中的缺点,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我更快成长,那一刻,我感动;更记得在我第一年教初三时,她将丰富的初三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使我所教的学生中考成绩尽如人意;更难忘的是,因为我一时的小孩子脾气,曾把她气哭,但她依旧原谅我,一如既往对我好……在我的工作历程中,她给予我真诚无私的帮助,让我心生感激。曾任校长的父亲说过:“谷老师是土八路出身,靠的是‘钻’劲,才有今天的成绩,她身上值得你学习的太多……”是啊,非师范类毕业,却凭着骨子里的“拼”劲,做出了常人做不出的成绩,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她无愧于“谷不赖”这一称号(这是老师们私底下给她起的绰号)。去年,她更是用成绩验证了自己的实力,被评为“ 吉林市优秀教师标兵”,她所教的初三毕业生成绩喜人,总体成绩在吉林市名列前茅,获得了上级的教学奖励……这一切荣誉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与泪水?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正如冰心所说:“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她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教学中不遗余力,尤其是钉子般的“钻”劲,才使她在工作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精神一天天影响我,让我心中那颗种子真正开花、结果。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她还告诫我如何做一个贤妻良母。在我与婆婆产生矛盾时,她的劝说让我平息了心中的怒火,知道了“忍一时风平浪静”,有了和谐的婆媳关系;在我与丈夫产生隔阂时,她的劝导让我知道在外面要给男人留尊严,我才有了和睦的夫妻关系……一切的一切,她时时指引着我如何去做,让我改掉了身上存在的不少缺点,对我有深深的引导之恩,我永生铭记。

曾是师生,今是同事,现是朋友。回顾与恩师交往,三重身份集于一身。曾经的栽培之恩,学习中的感染之恩,工作中的引导之恩,三重恩情集于一身,让我今生刻骨铭心,想忘都难。如今的我,参加工作已十年,在恩师的指引下,我已成为左中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曾在“希望之光工程”培训中,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我曾在昌邑区首届十佳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曾在国家、省、市、区级获奖。今年暑假,我将参加吉林市骨干教师培训••••••可以说,我的成功离不开校领导的栽培与信任,更离不开恩师的谆谆教诲与引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我的血液中,早已融入了一股感恩的清泉,使我时时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踏上了我的工作之旅。我在工作中的每一次收获,就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

感谢上级教育部门给了我这次书写与恩师故事的机会,接到征文通知,我未曾坐在电脑前借鉴,只是拿起拙笔,书写着我与恩师的故事,真实的情感顺笔尖汩汩流淌,脑海中浮现着交往中的一幕幕,这时我才真正懂得“真实为什么是文章的灵魂”,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情思自会随笔尖倾泻,平淡中不乏感人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的道路中有你同行,我不再孤单,我心有底。她说:“英子,陪我到退休。”我说:“必须的!因为左中值得我留恋的东西太多,我舍不得离开”。俗话说:“知己一人足”,今生有恩师这一知己,不枉此生!正如她所言,我们的情感超越了年龄的界限,是真正的忘年之交。

蓦然回首,在十多年的交往中,我对恩师的帮助太少,为了我,凡事她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我总是慢了半拍,冥思一想,这真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气,结识她,无疑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

捡拾点点恩情,常怀浓浓感激。只有铭记这一切,学会感恩,做一名像她一样的优秀骨干教师,才无愧于恩师对我的付出。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我将沿着她的足迹,去一步步采摘春华秋实的丰盈。

最后道一句:“师恩难忘!恩师难忘!”

 

更新:2010-07-20 05:45:3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