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做教师教育智慧的启迪者

作者:张志勇 来源:XSK 点击:8080

 

      ——致2010年暑期远程研修课程团队、指导教师团队

远程研修的“心脏”与“大脑”。

如果说,技术团队是远程研修的“心脏”,心脏停止跳动,远程研修就停止运转;那么,课程团队,包括指导教师团队,就是远程研修的“大脑”,大脑运转和指挥不灵,整个远程研修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v   做远程研修的“盗火者”

  愿所有的课程团队专家,都成为远程研修的普罗米修斯,给教师带去光明和希望,去驱散恶神宙斯给人类教育送来的各种“灾难和不幸”。

一、做国家教育宗旨的信仰者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进入为期10年的战略机遇期。

远程研修管理团队、课程团队、指导教师团队、广大教师,必须全面学习、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做国家教育宗旨的信仰者。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什么?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7月15日召开的落实《纲要》座谈会上强调指出:

《纲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开启了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幕。

总书记、总理的讲话和《纲要》体现了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工作的指南。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要原原本本地学习《纲要》文本;二要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总书记、总理的讲话精神;三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在这里,我想,谈谈在人民大会党聆听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的感受和体会。总书记、总理的讲话,还没有正式发表,这里,我就自己记忆和感受最深的,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一)对教育战略地位的新认识

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总书记讲了三句新话:

强国必先强教

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二)优先发展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教育投入是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到2012年实现4%,并保持稳定增长。

要把增加教育投入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坚持教育以人为的“三个要义”

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坚持以人为本,着眼点在于提高国民素质。

这就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抓紧抓好。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状况。

把培养创造性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一起来。

(四)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我国教育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了!

1、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革党的领导是关键

   强化责任意识

   健全领导体制、决策体制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改革的着力点,建立三个制度体系——教育公平、素质教育、创新人才。

  2、把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转变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3、着力动员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4、    着力组织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改革和发展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改革的生力军,必须紧紧依靠

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

  (一)中国为什么要更加重视教育

总理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任何国家都很重要,对于我们这样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国家,尤其要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只有建设一流的教育,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二)为什么要制定《纲要》

总理谈到为什么要制定《纲要》时,有三点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第一点是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及早考虑。这里,总理提到了一对关系,就是“当前”与“未来”的关系。他说:着眼当前,立足未来。怎么理解?

既要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又必须考虑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第二点特别深刻的印象是:总理强调,各国都在谋划教育改革,我国必须走在前面。反映了总理内心对加快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刻的危机意识、紧迫感。

  第三点特别深刻的印象是:总理特别提到,落实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表明了党和国家坚定的决心。

(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这里,总理强调了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是提供教育公平的起跑线

  这里,总理强调了两个方面: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

非义务教育要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

  这里,总理着力强调的是政府要保障受教育者教育机会的公平。即不论学生的民族、出身、经济状况如何,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教育机会,国家就要保障其完成学业。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理特别强调:

   1、重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多年来,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四者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基础,

  杰出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中外杰出人才有个共同点: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有全面良好的素质,这些结合使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

  2、智育是点燃心智的火焰。

  3、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深化课程改革

  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绪。

  (五)造就一批人民教育家

  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教育规律管教育

v   教育家办学

一位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

一位教育家,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

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的未来

v   大胆推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的探索

v   造就一批人民教育家,这是我国教育的希望所在

  (六)教师是国家发展基石的奠基者

  1、教师是国家发展基石的奠基者

  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奠基者。

  2、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智慧的学者

  3、教师应该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

v   教师的光辉在于照耀一代一代新人

v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

v   不仅重言教,更重身教

v   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4、教师要用学识魅力感染学生

v   谈到重视、办好师范院校,总理讲:必须办好师范学校,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造就教育家

v     重视气质培养,文化熏陶。

总书记、总理讲话精神结束语

强国必强教!

强国必先强教!

二、做教师远程研修的美好使者

v   课程团队的每位专家,怎么当好“盗火者”?

v   课程专家团队的角色到底如何定位?

v   课程专家团队的使命和责任到底如何定位?

v   今年,课程专家团队的工作应该弘扬什么、改进什么?

v   在这里,我想到了“使者”这个词汇。

“使者”的含义

1、使唤之人;仆从,佣工。

  郑玄 :“使者,主人所使。”我们都是全省研修教师的仆人。

2、奉命出使的人。

  清 顾彩 《驿》诗:“渡河芳草王孙去,过岭梅花使者愁。”

   我们都是肩负着传播国家教育宗旨,推动教育改革实践使命的人!

3、宗教用语。伊斯兰教泛指受神的启示且负有宗教使命的人。

我们要有传教士的精神和虔诚,把我们的教育理想传播给每位教育工作者。

 (一)弘扬什么?

   1、关键词:责任 使命 奉献 境界与荣耀

   责任意识、使命感、奉献精神——这是一名课程团队专家的精神境界。正是这种精神境界,使得我们能够连续10多天昼夜坚守,连续奋战,善始善终。

   有一位来自教研系统的专家,连续两天的挑灯夜战,使得原本比较严重的颈椎病更加变本加厉,深受病痛折磨,课程团队其他成员见状多次请他到医院就诊,他却仍坚持工作。至第五日,终于不得不到医院就诊。——我们不是在鼓励这种做法,我们是在赞美一种精神——奉献精神!

v   还有一位来自一线的名师。研修到专题二时,这个专题的作业大家还没有看完,团队成员们评论的文章也就二三十篇,这位老师点评的作业总量达到147篇。大家纷纷请教,这位老师说:“每一个虚拟班都有很多好的作业,不点评几句?觉得对不起他们”——我们不是简单追求专家点评的数量,我们是在感受这位专家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

v   还有一位专家,研修至第三天,连续的工作使他患病发烧,只得去医院打“吊瓶”,这也算是难得的休息了。晚上,发烧的他突然从他的房间走进工作室,对学科组长说“我打吊瓶时,突发灵感,写了一篇文章,请您审阅”。。。。。

v   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学科专家,齐鲁名师袁凤英老师在课程简报上发表的个人的一篇文章,描写她个人在这种精神境界的体会:

v   “我试图以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我内心最澄澈的情感,实在难以如愿,这样的高峰体验,任何文字组合都力不能及。我努力做到的只能是在这剩下的几天中,继续体验这独特的“场”所带给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感受。在这样无比强大的“场力”影响下,各种生命的奇迹都会呈现,再大胆的想象都会相形见绌”。

v   我们要尽快创建这种“场”、走进这种“场”、沉浸于这种“场”之中。

荣耀来自全省十万高中教师的
高度评价——

v   评价2009年的远程研修工作,有两个指标,让我们满意,给我们信心。

v   一是广大教师对远程研修的总体满意度。在我们所做的远程研修满意度调查中,我们请老师们按照收获非常大、收获比较大、收获一般、收获很少、没有什么收获等五个等次来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答案,结果15个学科选择“收获非常大”、“收获比较大”的比例平均为84.66%,绝大多数学科都在85%以上。这说明,从总体上看,大家对远程研修是满意的,持肯定态度的。其中,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评价满意度最高,达到了90.99%

二是广大教师对远程研修的积极参与。研修期间,教师每天坚持学习6-8小时的占50.57%,坚持学习8-12小时的占19.19%。这充分说明,远程研修这种专业发展方式极大唤醒了高中教师的学习激情,唤醒了久违的工作热情,唤醒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了教师的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2、关键词: 专业引领

v     课程专家团队的主要作用是在研修过程中发挥专家的专业特长,引领研修向深层次发展,引领参训教师学习、反思。

v     ——课程团队要在研修前要分工观看课程视频,明确各专题学习任务、指导措施和需要研讨的问题,为各专题课程简报、在线研讨的内容和措施做好准备。对本学科可能遇到的热点问题要有充分的预判。做好充分的专业方面的准备。

v   ——做好研修工作计划安排。要与国家主持专家充分沟通、对接;按照本学科研修目标,学习专题要求,制订研修工作计划,搞好团队成员分工,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各项在线指导措施,做好时间安排、各项在线指导措施和与地方、指导老师的衔接。

v   ——引导学习进程。在研修前通过公告和简报(特别是创刊号)等形式提出学习流程各环节的任务,学习建议、专题作业要求、文章推荐和简报引用要求、提问答问方式等,引导学员学习。

——发挥激励、引领作用。专家团队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主要有四种途径或方法:一是通过平台问答栏目或通过课程简报,及时回应学员和指导老师提出的学习问题;二是点评和推荐作业,和一线教师直接对话;三是编辑学习简报,以点对群的形式,集中回答参训教师普遍性的问题,集中引领全体学科教师的研修方向;四是组织在线研讨。点对点、面对面,第一时间回答学员的提问。并在在线研讨结束后,通过课程简报,及时总结、梳理在线研讨的问题。

 3、关键词:团结 协作

   ——发扬学术民主。在专家团队内部,大家是平等的。专业问题可以充分讨论。在我们的专家团队中,不存在“学霸”。当然,对于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政治立场、观点等,必须坚持原则立场。

   ——分工协作。在两年的研修中,我们各学科的组长、副组长对学科团队的组织管理卓有成效。每个学科都有明确的分工,有清晰的协同工作流程。真正形成了“团队”。

(二)改进什么

   1、进一步丰富、提升研修课程的质量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对2009年的研修课程内容有45.54﹪的教师认为很好,39.95﹪的教师认为较好,但仍有1274%的教师认为一般,1.77﹪的教师认为比较差。

   同时,参加研修的教师对2009年研修视频课程制作的质量,有31.89﹪的教师认为很好,有32.74﹪的教师认为较好,但是,却有高达2466%的教师认为一般,10.72﹪的教师认为比较差或很差。

   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管在研修中已不可能改进光盘的内容或视频质量,但却可以通过我们的研修指导与引领,进一步弥补或提升研修课程的质量。

2、进一步提高专家团队的工作质量

   个别专家的点评、推荐“隔靴搔痒”。例如:有的专家研修期间点评数量达到400-500篇,但集中审视这些点评,对教师的作业单纯表扬、肯定的多,点拨、指导的少。类似于“这位老师的作业设计分析透彻,有独到之处。值得推荐”——那么,这篇作业好在哪里?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独到之处是什么?我们专家应该点出来!这是我们引领研修向深层次发展,引领教师深刻反思的机会。也是我们一线老师最需要的!但我们恰恰没有点出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专家类似的点评重复出现在对许多老师的作业点评中!!

  有些专家个人文章少。09年研修,140位省专家发表了94篇文章。课程专家应该是在学科领域具有丰富积累的。课程简报应该是专家集中、系统表达个人观点,展示个人专业水平的地方。但很多专家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这种情况,今年不应再出现。

   个别专家游离于团队之外。09年研修,个别专家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和专业水平不能达到要求。个别专家10天只推荐了46篇文章,只点评了10篇作业;个别专家甚至不和组长打招呼,离岗一天。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这样的同志也不配不上课程团队专家的称号!

v   我们根据09年研修平台专家的统计数据,广泛征求了省、市项目办和教研室的意见,对去年13位不称职的所谓省级专家进行了调整。我们不希望在这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群体中,因为个别人的不负责任而影响整个专家团队的声誉。

v     在线研讨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在平台技术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分页、分屏等改进措施,但仍然难以解决大规模教师同时参与研讨的问题。这个问题仍有待于从技术层面、组织层面进一步研究解决。

3、进一步强化团队精神

v     强调分工协作。按照《课程专家团队工作任务与职责》的要求,各学科组内部要合理分工。原则上,每天要轮换分管不同的市,底线是“专家作业阅评要覆盖到每个专题每个班级和指导老师推荐的作业”。

v     加强与国家团队的联系。每个学科都要与国家首席专家对接,建立联系管道。国家专家可以不集中到现场办公,但应该坚持全程在线指挥。在培训的关键指导环节,对研讨的关键问题,要有首席专家的声音。让全体学员感受到首席专家和学员共同学习,一起在线。也希望国家专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更多的参与课程指导、点评。原则上,每一期简报都要有国家专家的声音。

三、做教师教育智慧启迪者

(一)质量是远程研修的生命

   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对于2009年的远程研修,虽然回答收获很少的比例,15个学科平均仅为1.24%,但回答收获一般的比例,15个学科平均达到了13.49%。这说明,全省有近15000名老师收获不大。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各个远程研修团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必须从现在起行动起来,着力提高今年暑期远程研修的服务品质,让广大教师深刻体验远程研修的魅力,收获远程研修的成果。

  (二)课程团队专家的使命——传道、授业、解惑

v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课程团队专家:教育智慧的“播火者”  

v     对于每位教师而言,判断研修是否有收获的根本标志,就是看他教育教学实践中久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

v     这是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高峰学习体验”。

   “高峰学习体验是极为生动的,以至学生在多年后还能详细地回忆起来……一般说来,它们是对学科产生新的兴趣的源泉,是重大的态度与价值变化的刺激物,它们起到了使学习变得真正令人兴奋的作用。”

      ——布鲁姆:《新的学生观对课程的影响》

v     帮助教师“问题解决”和获得这种体验的,就是专家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的职责。

v     我们在专业领域的每一次简报、每一篇文章、每一篇点评推荐、每一句话都是对我们专业水平的检验,都是代表着专家团队的水平和荣誉。

v     围绕启迪每位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课程团队的每位专家要在以下八个方面下足功夫,彰显能力,体现水平。

v   信心——给每位教师以改革的信心

v   激励——让教师心中都充满梦想

v   唤醒——引发高峰学习体验

v   诊断——指导专业发展路径

v   解惑——让教师的困惑得到释疑

v   方法——对实践中的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v   拓展——提供教师实践智慧拓展路线图

v   系统化——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1] 这是本人在2010年7月17日全省暑期远程研修课程团队专家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作为课程团队、指导教师团队的寄语,供大家参考。

更新:2010-07-19 06:01:0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