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

作者:梦的足迹 来源:xsk 点击:7383

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苏联的教育家赞可夫所云:“假如没有威信,师生之间不可能有正确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所谓威信,是指教师通过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日益形成的使学生感到敬佩和信服的一种感化。如何在学生心目中培养和树立教师威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现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方法总结如下: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育和提高教师威信的基础。

不严则无威。严格要求是对人尊重的最重要体现。如果教师能够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出发谨慎地提出要求,并严格加以督促,学生就会从中感到一股巨大的尊重的信赖,从而获得积极进步的激发力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便成为其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人,而得到巨大的尊敬和爱戴。

第二,对学生的公正严明是教师获得威信的根本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学生的公正严明是真正人道主义的表现。教师的公正严明是“孩子信任教师的基础”。如果教师能公正是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必然从中感到一种平等尊重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必然会破坏师生间的团结,妨碍教育工作的进行。作为教师公正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对赏罚的严明处理,如果教师以事实为依据,赏罚有据,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公正的化身,从而得到普遍的尊重。

第三,教师以身作则是树立教师威信的道德行为保证。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对榜样的模仿和以赏罚方式进行的强化学习是儿童道德内化与品德形成的重要机制。一个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不仅是教师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外部表露,更是对学生无声的命令,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影响是极大的。

第四,对学生真挚的爱与信赖是培育和提高教师威信的重要心理保证。

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予一点“爱心”。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过程,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师爱作为爱学生的行为,是贯穿于教师全部工作始终的。尤其在学生思想有疙瘩、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学生遇到困难、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更需班主任向学生泼洒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驱走其心上的疑难和苦闷。师爱的及时施与犹如雨露甘霖,对于医治学生的伤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只有真诚地爱护他们,充分地信任他们,积极地鼓励他们,他们才会感受无比温暖,从而充满信心和希望,振作精神努力向上。

威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优秀品质,受到众人尊重和信赖。威信与权威不同,威信使人产生尊敬和接近的感受,威信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会造成心理障碍,而权威则令人敬而远之。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吧,那是我们教育的潜在动力。


 

更新:2010-07-08 04:48: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