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作者:灵敏 来源:红色梨花的博客 点击:11800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一种新的教研模式——网络教研随即悄然兴起。

2005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新课程网络教研”建设工程。2005年6月11-12日,全国首次“新课程网络教研工作会议”在海南召开。2005年9月28-29日,全国“新课程网络教研”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网络教研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在举措,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还专门为此设立了一个的教育网站——新思考网。从此,随着远程研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学者专家加入到了网络教研的大军里去。本人就是随着0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的步伐而结识了网络教研,并爱上了网络教研,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近三年的时光里,我和全国各地的网络教研爱好者们,自发的参加到了原远程研修项目组负责人、吉林教育学院李广晨教授倡导的网络教研课题研究队伍中,并身心力行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实践着。其间可谓辛苦多多,不过收获也是颇丰的。有道是“天道酬勤”,三年的时间里,我不仅因为网络教研寻到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也迅速的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专家、领导、同事的认可和推崇。为了让更多的同行加入到网络教研的大军里来,借网路教研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快更好的成为名师。在此,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同仁们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网络教研的优势和教师该如何参与到网络教研当中来。

一、网络教研的优势

⒈不受时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一般我们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不可能让学科中的教师全部参加,活动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再通过骨干老师的转达,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如时间久远可能遗忘。如果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所以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人员的限制。

⒉信息容量大

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全国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你都能获取,如果靠原始的信息传递,如用传统邮件传递讲座稿、各种试卷,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另外有太多东西它都不可实现,如课件、各地各校的各种信息,你都无法浏览。如网络中所提供的单元卷、教学案例如果要求教研员通过印刷来发到学校,这需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样大信息量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

⒊快捷

速度快是网络又一大特点,如我们教研室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我们教师论文获奖的通知,各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等,教师都可以通过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⒋节约时间和经费

网络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而且教师们尤其是乡镇教师不用耽误一天的课参加教研和报销旅差费了。

正是网络教研这一系列的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优秀教师自愿加入到网络教研的大军里来,不求回报,不求索取,如同一群精神拓荒者自愿的开垦着这块处女地。像我认识的四川内江市的黄伟老师,乐山市的纪彪老师,他们以UC房间和呱呱社区为阵地,周周组织教研活动,每晚都会聚集几十名老师,而这些人都是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另外松原市的孙晓红老师,通榆县的王亚坤老师,她们也都是活跃在网络教研一线的优秀教师,且他们的网络教研模式都已经得到推广。

二、可以借用的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平台多种多样,关键是分析、评价各种工具平台的优劣,综合运用并发挥实效,且要考虑结合教师的信息素养、实际情况、学科特点灵活选择,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前可以尝试用于网络教研学习、且教师应该了解使用的网络平台包括:信息查询获取的工具,如各种搜索引擎和搜索软件、RSS聚合阅读工具等;教学资源和素材上传分享的工具,如校园网和城域网、个人网站、FTP站点等;交流互动和知识管理的工具,如学科论坛(BBS)、区域和学科Blog(博客)、Wiki(维客)、Podcast(播客)等;适时对话和个人联络的工具,如E-mail、QQ,MSN等。尤其像论坛(BBS)、博客(BLOG)和QQ、MSN、UC、ET、E-Mail等各种即时通讯工具,这些时尚流行的网络沟通工具被引入了教育,通过在线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为广大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

三、网络教研的方式

当前,教师自愿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利用学科学习网站(web)进行网络教研的方式

“学科学习网站”资源可以包括学科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这一资源库至少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并且随时都在更新页面。

(1)教研组教研、教学参考资料库。

(2)教师教学成果库。电子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课例,教学案例,与中小学现行教材配套的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作品,教学成绩,教师档案、教师成长记录单等。

(3)教研档案库。教研计划总结、教研资料、教研成果。

(4)教学教研事务的管理和发布平台。各类通知、文件、信息的发布;各类教学检查、考核与反馈;学生各类管理。

(5)在线交流平台。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时互动。

(6)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各类课题、教学论文的管理。

教师登录学习网站可以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把握课程改革信息、下载教学资料、发布反馈意见、利用搜索或链接访问其他教育教学网站。广泛地应用于备课、教学研究、科研等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为优化课堂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学科课程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可以实时地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2.参加网上教研论坛活动,即模拟的网络论坛(BBS)的教研方式

教师通过登录自建网站或其他学科网站上的BBS论坛,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发贴、跟贴是BBS用于教研的一个重要途径,当老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学案例发贴到论坛时,阅读者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通过BBS,每位教师都可以自主参与,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平等相处、和谐共事,消除了资历、年龄、性别、职务带来的种种障碍。随时随地发表观点,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

另外,在传统教研工作会议上,有些老师由于缺乏自信,不善言辞,碍于面子,不敢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人际交往也仅限于实际生活的狭小圈子。运用BBS进行探讨改变老师的交流方式,使他们畅所欲言,广泛学习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一课题、人人参与、主动学习、主体探讨的目的。在教研工作上应用BBS,使老师们真正感觉到朋友遍天下、处处是教研,增强参与的自信心。

3.利用QQ群、UC房间、呱呱社区等在线聊天工具进行网上教研活动的方式 

利用Internet网络交流技术开展教研活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QQ聊天外,还可以利用UC房间、呱呱社区等来实现网上教学研究。UC房间、呱呱社区都有一个多人聊天功能,同组或同社群的老师,通过留言板或其它联系方式的约定,登陆到同一在线聊天室,进行网上教学研究,大家可以在一起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也都能看到。这样,就达到了同时在线的交流目的。

这种在线交流的教研模式,很受广大教师喜爱,老师们定期或不定期的参与活动,大大提高了团体的凝聚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弥补了BBS错时交流的不足。

4.利用电子邮件(e-mail)进行教研方式

这是利用互联网与外界实行双向交流的一种便捷方式,适合任何有条件上网的教师。电子邮件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邮件信息系统。它可以传递文本、图形和文件。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上网。利用群发邮件、邮件列表等技术可以在特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广泛教学研究,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信件和传真。每名参与的教师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并统一进行了有规律的编号,加入相应教研室教研组的邮件列表。根据教师的任教情况和实际需要,为教师们提供一组电子邮件列表,主要指区教研室的相关教研员。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虚心地通过发电子邮件方式与教研员联系,寻求专家的指导。当然,也鼓励教师通过e-mail与外界进行更广泛的教研交流。同时,利用e-mail也是分门别类存放教学资料的好去处。

5.利用网站的BLOG进行网络教研的方式

近来,教育Blog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纷纷建设起自己的Blog,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甚至到专家之间的交流,Blog都被广泛的应用。

“Blog”的中文译名是博客,意指网络日志,它通过简单的张贴将个性化的知识、思想、见闻在互联网上发布共享。教育博客以其简单易用、及时发布、即时更新、管理方便的特点,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利用Blog开展网络教研的做法是:各位老师在自己的B l o g中发表教育教学中的见解、撰写个人日志,积累教研资料,其它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人可以登录访问,并做出回复,在B Ion的群体得到了分享和交流。对教师来说,通过博客平台相互交流、共享智慧,可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通过B log网络交流平台,使老师们的学习与周围群体的交流结合起来,教育教研工作上了一个层次,教研工作也逐渐从任务教研转向了兴趣教研,学校的教研气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育实践运用中,老师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教育博客对自身的帮助,于是很多老师开始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博客:有的着力于教育叙事研究,记下鲜活的课程故事;有的利用Blog开展行动研究,在不断反思中进步;也有老师运用Blog开展研究性学习……教育博客的运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Blog让老师们逐步养成了阅读、书写、反思的习惯。老师们在Blog中“写一录,思一享,品一学”,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成长。

以上5种网络教研的方式中,Blog的应用最广泛最简捷,功能最大,也是我本人目前用的最频繁和长久的一种教研方式。我不仅自己在新思考网站建立了博客,也把校文学社和网络结合起来,建立了以“雏鹰”为名的博客。

不过,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发现有时候单一利用一种网络工具,教研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QQ或UC交流即时性强,但是内容比较杂乱,不能长久保存,不易于研究的后续开展和深入,而论坛交流的内容易于长期保存,但即时性差。我们可以多种方式搭配应用,譬如运用“教研网十BBS论坛十QQ” 的教研形式.即以教研网为依托,以论坛为其础,以QQ或聊天室为即时交流平台的教研形式,弥补了BBS论坛和 QQ两者的不足。

最近我发现,海南某些市区把教师的讲课过程录制为视频,然后上挂到论坛上,提出一些建议性的问题,让大家跟帖评课,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课方式。

四.抓住机遇,提升自我

网络教研最大的优势就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不设任何门槛。它不同于传统的教研模式,限制人员参加、需要交纳会费、抽出外出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台可以连上Internet网的电脑,还有不断进取的热情,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所以说,网络教研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网络教研由于不受地域限制,聚在一起的是天南地北的同行们,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地域的一些教学动态,另外由于不在同一工作环境,少了一些世俗的掺和,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更真诚。有困难,有需求,大家都会不计回报的给予帮助。去年我曾有幸远赴北京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高中新课改远程培训工作和后来的甘肃省骨干教师的远程培训工作,我在其中主要负责远程快报的新闻编辑,整个版面的文字工作由我一人负责,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招募了几位得力干将,明确分工,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大家齐心协力有条不紊的工作了20多天,出了20多期简报。在当今浮躁、拜金的社会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我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时,网络教研中结识的好友也会帮我排解,我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网络教研还可以拉近教师和专家之间的距离。网上,有很多在教学方面有独到见解、理论和实践水平都非常高的专业人员(如我所结识的海南的蒋敦杰院长、吉林的李广晨教授、东北的孙晓红老师、王亚坤老师、四川的黄伟老师、纪彪老师等)。他们把帮助网友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或指点技巧,或讲授观点,或提出修改建议,或指出问题,或推荐相关文章,或组织相关的研讨,这是传统教研模式所不能及的。和专家对话,能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受益匪浅。

我本人曾是一个只把自己工作当做一个饭碗的一线教师,2007年的那场远程研修,唤醒了我沉睡的激情。我不再像所有的职业倦怠者一样牢骚满腹、幽怨不断。当我接触网络教研后,认识到了全国各地那么多优秀的同行,特别是有很多和我一样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他们在贫瘠的环境下,在自发的状态下,在牺牲个人休息的时间前提下,不计个人得失,不计名利,借助网络这个媒介,自愿的组织到一起,析教材,探教法,侃现实,畅未来,互帮互助,让资源共享。我感动着,向往着,毫不犹豫的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从此我的视野为之开阔,我的心胸为之宽广,不再仅仅局限在个人的小天地下,不再阴郁,快乐随之。我觅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这几年我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用博客、邮箱、论坛、UC、QQ等形式,来参与以新思考网站为依托,由吉林教育学院的李广晨教授牵头发起的网络教研,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UC房间里观看课堂录像,参与发言交流,既提高了我的课堂授课水平,也锻炼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而用博客、邮箱、论坛、QQ等形式,既让我结交了天下很多优秀的教师朋友,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文笔。我的处女作就是一篇博文,那是在博友三番五次的指导下,修改而成的。我还会忙里偷下的把学生的习作给敲打出来投稿,当我看到学生的习作变成铅字时,由衷的喜悦洋溢在心头。前年我和上届学生一起搞过以“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话题的师生同台作文活动,成功挽救了一个痴迷于电子游戏中的学生。现在想来,至今还有一种自豪感。把做教师当做我的职业,忙碌却快乐着。

投身于网络教研,我在不经意间收获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赞誉,也收获了许多意外之喜。这是我参加网络教研之后获得的荣誉:

2007年:县优质课一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网络教研优秀评论员、2007年春季“新课程远程研修”优秀学员、教育教学博客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网络教研办公室评为一等奖、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第五届叶圣陶杯作文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发表作品:《中国教师报》一篇、《祝你幸福》教育专栏一篇、县师德建设建设先进个人、教育系统女工先进工作者、市级课题立项、省级网络课题立项、分获山东省第二届“教育叙事”征文一、二等奖、第六届叶圣陶杯作文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9年:发表作品:《日照教研》一篇、《祝你幸福》教育专栏一篇、参与编写了海淀教科所组织的著作《这是我喜欢的书》、指导学生在《全国初中生作文》发表了一篇习作、2009年全国中小学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中语会会员、县级骨干教师、县语文兼职教研员、县人才库成员、市级论文一等奖、县级论文一等奖、县级课题结题一等奖、又一个县级课题立项、第七届叶圣陶杯作文教学成果三等奖、《初中生优秀作文》主办的“写好汉字,宣传汉字”征文活动中获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所建教育教学博客被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视点网评为优秀教育博客一等奖、本人被评为教育视点2009优秀评论员。

而令我自己最自豪的是我在新思考网站建立的教育教学博客已经有三年的历史了,写了近五百篇日志。里面既有我对生活的感悟,也有我对自己工作的点滴记录,在记录中,我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成长。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是网络教研给了我提升的机遇,而我本人也因自己对工作的那份热情抓住了这个机遇。去年我在组织语文分片教研时,不辞辛苦的把网络教研这种模式推介给大家,小店二中的王昌国老师,就非常有热情。

网络教研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成长发展的机遇,我希望更多的同行们加入进来。当你带着一种平和的心境,当你带着自己对工作的那份热情,加入到网络教研的大军时,快乐、自信随至,而荣誉作为一个副产品也会频频光顾。借助网络教研让自己迅速成为专业性教师、名师,不再是梦想。

参考资料:

关于网络教研与教师成长的一点思考

/DFJY/sGdkg/201003/14778.html

教研新模式—网络教研

/DFJY/sGdkg/200910/13618.html

“网”事悠悠——谈网络教研与教师发展

/DFJY/sXynw/201003/14985.html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备注:本文应要求所写的一个报告,一直以来很想就网络教研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心得写一个总结,今天基本如愿以偿。只是由于时间仓促,还有未尽之言,以后慢慢补充吧。专业知识方面,我发现很多名家同行总结的比我好多了,所以就拿来用了,在此表示感谢,所参材料附在后面。还要抓紧去写书稿,暂搁。)
 

更新:2010-06-20 09:39:1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