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株“持守村小”的木棉
喜欢舒婷的诗,最喜欢她的《致橡树》。
当整个青春韶华紧紧与农村基础教育牵手同行时,我愈发感到我所挚爱的乡村教育就是舒婷笔下的那棵橡树,而我就是它近旁的一株木棉。我一直在热爱和持守中努力成长为树的形象,只想和它站在一起。持守村小——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它坚持的位置,更爱它脚下的土地……
————题记
提及村小,很多人总能够自然地想到那是一方质朴但难除办学条件粗糙、勤恳而不免限于成长迟缓的师生空间。屈指数来,在苏北村小这片尚不肥沃的教育原野上,我已辛勤耕耘了近十个春秋。持守村小十年,对我而言,虽是鱼翔浅底,但辛苦而充实,平淡而执着,踏实而丰盈。
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后,一直忘不了,“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我铭刻在了心间,并化为自己的承诺:”脚下固然尚不肥沃,但我仍要努力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也许开不出美艳的花儿,那就铺展一片浓荫,好让求学的鸟儿来我这里筑巢安家、幸福成长。默守着这份承诺,俯首耕耘,深深浅浅的犁沟下是我全部的教育幸福————在平凡中守候杏坛,在无私中奉献爱心,在阅读中汲取力量,在研究中体验成长,在信守中钟爱教育。有人说,一个人难得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更难得做上自己喜欢的事,源于此,我当倍感幸运,所以特别喜欢把这份乡村的教育工作看做诗文里的橡树,将立身村小的我化为一株痴情的木棉,任时光的每一阵风吹过,都与其相握,相互致意。
扎根村小,在“瓦砾堆”里破土发芽
2000年8月,我从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毕业,因工作需要,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村小工作。村小的环境萧条、条件简陋、师资薄弱一一尽收眼底,却丝毫没减弱我满腔的激情和热忱,我异常热情地投身到了陌生又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当时任教的是四年级,人数高达65人,想不到的是这个班的后进生几乎占了一半还多。初出茅庐的我难免也一时失落、困惑。但每看到孩子们幼稚、无邪的眼神里满是渴望和希翼时,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我便下定决心牵起这群天使般孩子们的小手冲破一切困阻,伴他们共成长、同进步。摆在眼前最根本的事情就是他们学习基础太差,我要从头训练。说话说的太多,常常哑着嗓子上课。但每看到一双双纯真、清澈的眼睛里流露着敬仰和信赖的眼神时,我的疲惫和病痛顿时全消。为了辅差,我先是找清落后的原因,接着便从学习习惯、自信心、学习方法等方面对症下药,缺什么就给补什么,同时注意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影响。这一年的工作是艰苦的。小到错别字的反复订正,大到近一半学生的作文都写不成句的悉心指导,甚至“对牛弹琴”辅导时有发生。不管怎样,我还是怀着良知、责任和热情拖着这辆“超载”的“辅差车”吃力地前行。我只有一个信念:不求一日成才,但求点滴进步。天道酬勤,在这一学年的两次期末语文考试中我们班两次获得了镇年级组第一名。此刻,突然想起于丹教授的一句话来,由此让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折断了翅膀的跌落到地上的天使,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仔细认真的把折断的翅膀缝起来,让他们重新飞回天空。”
由于,我所在的乡镇教师结构性缺编,在应急调整后,我先后到过三所村小工作。一所是地处偏狭的教学点,在这所典型的师资老龄化的教学点,传统教育教学还拖拉着灰色背影依依不舍。可想而知,这里的教育质量是不容乐观的。情急之下,我又一次坐在了“辅差车”的方向盘前。正如每一次下雨天,我在风雨泥泞中跋涉着前往学校,再满载着一身疲惫在薄暮余辉里回家。我深深知道,村小里的孩子并非天生愚笨,他们只是缺少一种优质教育条件。诗意点说,他们只是一群折断了翅膀的天使,他们跌伤了,而我就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我有责任给他们缝补伤口,让他们重新飞回天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下来的两学年里,这个曾经一度位居学科评比倒数第一的班级,终于打了多场“翻身仗”,我们一起把“倒”字擦尽,改写成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正”字。
在另外两所村小里,我所处的工作境遇几乎是如出一辙。但我总是欣然接过“差班”,坦然面对校长的委以重任。不回避,不妥协,不放弃,这是居里夫人给我们每一个女性恒久的教诲,“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在任何困难面前都绝不低头。”
在这辗转的十年间,我连续接手了八个不同的班级,先后去过五所村小任教。在持守和践行中,虽有难免的荆棘但不受疼痛羁绊,虽有感伤的泪落但信守不会湮没。在多年的辅差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32字的“制胜法宝”:“体贴关心,细致周到,脏差美丑,一视同仁,成绩优劣,扬长补短,寓教于乐,与生为友。”这32字尽可以熔铸成一个“爱”字,因为我永远牢记着霍懋征老师的教育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凭着执着的韧劲,和责任重于一切的职业操守,随之迎来的是领导和同事们的认肯和好评。我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优秀班级”,我也多次被镇中心校评为“文明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同时连续五年被评为镇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四次被评为邳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
立足村小,在阅读和研究中历练成长
在村小,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刚过合格线的教书匠。由于教育理念不更新,又加上教育理论、智慧贫乏,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的现象随处可见。落后的教育现状让我不由地展开了对自己课堂现状的解剖和对师德灵魂的拷问。最终坚信,人生,唯有坚守脚下,直面现实,超越自我,不随波逐流,才能闪耀人性的光芒,创写精彩的人生。虽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也许不可能成为名师、教育家,但我也绝不愿做一个苦干死干的单纯教书匠。在科学教育观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引领下,我确立了“草根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扬坚韧、质朴、深入的草根精神,在村小的土壤上寻觅自己的位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属于自己的天空,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并为之虚心进取。
“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为此,我自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和《江苏教育研究》等教学期刊,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业务工作后,忙里抽闲到专业书刊中及时“充电”。魏书生老师说的好:“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不读书的人是不配当老师的。”。在阅读中学习理论正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我一面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一面立足于实践的肥沃土壤中,在实践中执着地探索着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力争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有思想的行动者”。尤其是通过公开课、优质课、考评课等形式来激励自己、锻炼自己。使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西方哲学家说过:“人是有思想的芦苇。”又说“我思故我在。”我很欣赏这两句名言。教学之余,我积极动笔书写教学心得体会,总结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把学与写、教与写结合起来,不断激励自己不仅要做语文教育的执著的实践者,还要做教研实践与思考的勤奋的总结者。读书、教学、思考、笔耕,已成为我这样一位语文老师的生活轨迹。近年来,我在网络平台的成长网上建立了名为“雪落群山”的个人博客。在这个种植思想和精神的空间里,我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把思考的结果形成文字,或教学反思,或教育感想,或独抒性情,字字句句都表达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小教师单纯亦美好的农村教育理想;段段篇篇都倾诉着我所向往的教育境界————对学生单纯无私的真爱,是我心灵的完美表达;伫立三尺讲台,挥洒饱满的智慧和爱心,是我终生追求的教育幸福。
我很幸运,我能够成为一名老师,并努力践行着“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职业精神信条。在烦琐、沉重面前,我竭力保持我的信念、尊严和优雅。在日渐功利、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乐意宁静心绪,陶然于教育,淡泊于名利,秉持住自我。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新时期一名普通的乡村语文教师,我将努力求索,立足讲坛,做一个积极反思者和激情演绎者。如果教育是学生生命沃野上的一棵橡树,那就让我做它近旁的一株木棉吧。我愿用终生的信守和坚持投身在乡村教育的热土上,努力成长为树的形象,只想和我深爱着的教育站在一起。
持守村小——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它坚持的位置,更爱它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