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我们的精神乐园
——有感于郑杰的“教师要有精神空间”
最近,读了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其中第二条“教师要有精神空间”让我感触颇深,合卷长思,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在?
鲁迅用他的笔《呐喊》着要救国救民,冰心《寄小读者》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弥尔顿在《失乐园》中释放着热情……这些伟大的文学家正是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和维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穿越时空,让大家听到他们的声音。
作为一位小学教师,我可以很平凡,但我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我可以很渺小,但我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正如郑杰校长所说的“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席话使我恍然大悟——从教育理念到师德修养,从专业素养到教育艺术,这一切不正是我精神家园里的一草一木吗?我的精神家园里是花繁叶茂的乐园,还是寸草不生的荒地呢?这个应该是由我自己来主宰的,要想让它成为乐园,就需要自己不懈地努力耕耘。
首先,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这是耕耘精神乐园的前提条件。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我懂得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我知道了《山鹰》起飞的动力就是赏识,让孩子在赞美中成长;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我明白了课堂是属于孩子们和我共有的,我和孩子都是课堂的主人。
其次,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这是耕耘精神乐园的核心要素。有了高尚的师德修养,当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我还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在放大优点的赞美声中收敛了自己;有了高尚的师德修养,当孩子忘记做作业的时候,我还能精心为他们制作一张备忘卡,使他们知道用心学习是一种责任;有了高尚的师德修养,当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我还能为他们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他们在人物评判中学会自制。
第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是耕耘精神乐园的基本保障。完善的人格素养能使自己变得更有魅力,也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成为一部活的教材;扎实的知识素养使自己能够灵活调度课堂的源头活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高强的能力素养使自己不仅能驾驭好课堂,还能驾驭好自己,向着专业型、研究型的教师方向发展。
第四,要有机智的教育艺术,这是耕耘精神乐园的巧妙方法。机智的教育艺术让我学会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学会扬长避短、择善去恶,使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机智的教育艺术让我懂得要随机应变,及时挖掘课堂资源、捕捉精彩的瞬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机智的教育艺术让我学会“对症下药”,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设计温暖的教育情境,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问题。
我知道了,我的教育领地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是我精神家园里的累累果实。我相信,只要我用心耕耘,我的精神家园里一定会是花繁叶茂,我的精神家园一定会成为我和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