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如何做智慧性教师

作者:冰糖呓语 来源:xsk 点击:5222

 

18日早上,简短的开班仪式一结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十佳教师之一”——楚江亭教授首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第一讲《精制编码与儿童培养》。

“精致编码是什么?”乍一看到江教授课件上出示的这一题目,我有点迷糊,脑海里马上浮现起这一疑问。
“北京十佳教师之一就是我,今天,让你们认识一下“北京十佳教师”的风采,好,请听……”楚教授那自信乐观、幽默风趣的话语,浑厚充满磁性的声音一响起,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学员。他从“某一周的新闻”中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事实谈起,结合《当代中国阶层研究报道》和老师们谈起了“家庭文化背景与个人成长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一话题。

他认为一个人的家庭文化背景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思维,思维决定着他的语言,进而决定着学业成绩。

他提到,英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在《阶级、语言编码及控制》一书中也曾对此论述过,他曾用四幅画,从2000个5—13岁的孩子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实验。实验中,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中产阶层的孩子讲的内容有系统性、逻辑性、文学性和文化性,他们接受的是精制的文化编码,他们的孩子还会重复他们父辈的道路,具有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生活氛围,同样的文化情景。而劳工阶层的孩子接受的都是些粗制的文化编码,所处的环境与教育都形成了恶性循环。这项著名的盖洛普随机抽样调查,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家庭教育与学生培养的密切关系。

思考:一听到这里,我幡然领悟:不管是作为一名老师或是家长,都要经常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管是谈学习、谈生活、谈见闻、谈感受……传递给孩子所谓的“精制的文化编码”,在一个家庭里,妈妈给予孩子的是文学艺术修养,爸爸给予孩子的是逻辑理性思维。一个完整健康的有文化气息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是良好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一个重要的渠道也可依托学校的家长学校,学校应当重视家长学校的成立和培养,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修养进而带给孩子精制编码的影响。

接着,楚教授还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话语,结合一张张难得一见的照片和大家分享《梁启超家族的百年辉煌》。后来还和我们分享了梁启超家族的家庭教育观念: 1、积极的人生态度; 2、术业专精,还须注意广博;3、重视实践能力;4、重视直接感悟;5、专业选择发挥主体性。

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我们绝大多数老师有的是对教育的真诚与奉献,发自内心的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但是作为一项事业,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我们必须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地成长,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

从敬业到专业这一成长过程是漫长的,是痛苦的,是艰难的,但是一旦完成了这一蜕变,就将是一个崭新的面目,会使我们充满了自信与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生命的精彩。要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努力,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实践,用心总结提升。
    

今天(5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的博士生导师张梅玲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有效教学与智慧性教师》的精彩讲座。已近70岁的张教授在学识的滋润下依然鹤发童颜、精神抖擞,始终坚持儿童心理学研究四十多年的她对教育真谛的领会,对如何亲近孩子,倾听孩子心声有着自己的一番独自的理解和感受。她那亲切和气的话语,句句富有哲理的话语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她首先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么两个问题:“教学怎样有效?”“怎样成为一名智慧性教师?”她认为21世纪是一个以多元思维为主导思维方式的时代,作为一名老师,要能跳出课程看课程,跳出教师看教师,跳出课堂看课堂。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如果我们越深入去学习就会发现问题越多,那么说明你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应从问题开始。”

静静地聆听着张教授的每一句话,思考中我有了以下的几点体会:

1、加强家校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新世纪的教育是一个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家长在整个教育中也非常关键,只有加强家校整合,努力提高家长素质,教育的效果才会更有效地得到提高。因为任何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始终代替不了作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2、倡导多元评价,坚持素质教育

这么多年来,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实施得不是那么尽人意,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学校,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而在于政府对教育的评价归根结底过于单一。说到底还是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育。而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做的是如何用自我的教学个性来体现素质教育中各个方面的共性,努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持之以恒学习,树立终身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张教授让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你有终身学习的成长计划吗?”她还让我们针对“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问题思考:你的一桶水还剩多少?你的一桶水是活水还是死水呢?面对今天这个信息年代,我们的学生可不可能也有一桶水?学生的一杯水是不是一定是老师给的?如果学生的这一杯水一定要老师“倒”,那么你如何“倒”?我们的课堂应该给学生什么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得洒脱、开心,过得幸福呢?

4、彰显教学个性,勇于尝试创新

外国人都说我们中国人善于模仿,但更应学会创造。一个人做任何事不宜一直走极端,俗话说“和为贵”,而“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只要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乐趣,他就会更投入地参与,更主动地动脑筋思考。日常教学中,要虚心吸取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教材只是个例子,只是个文本,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教,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以后才会有所创造,国家才会有希望。

如今的社会,高科技的竞争,要求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十”型的。即又专又广又有创造的。学校要多开辟一些校本课程来丰富孩子们各方面的见识。我们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展示自我的舞台。如艺术对人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音乐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很有帮助等等,要多方面多种渠道地争取让孩子的知识面更广一点。

教育学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比你们多知道的东西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显然,他认为越学习越感觉天外有天,学习会让你生活得很完满,生命的价值在于学习。而老师的幸福就是一种期待,期待能看到学生在不断地成长。

张教授认为“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而品德教育主要靠体验教育,要努力创造情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的参与中有所体验,在体验后要让学生反思!

 

更新:2010-05-26 03:05:5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