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用心教育孩子

作者:htzhainall 来源:xsk 点击:3456

读《弟子规》的感受真是太多了,通过学习《弟子规》,它教会我如何面对孩子,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用心来教育孩子。

《弟子规》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两句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父母有了过错,子女应当耐心的劝说使其更正。劝说时态度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说。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啼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在生活中,我基本做到了,不只是对自己的父母,对家人、对同事也都能做得到,可是面对教室里的一群群孩子们,我真的做到了吗?回想一下,当我面对调皮的孩子的时候,我曾对他们大发脾气,甚至将他们手中玩的没收,课下批评教育他们,可这种教育效果并不好,尤其是那些调皮孩子,他们中很多都是单亲家庭,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有缺点的,在家不听话或考试考不好爸爸或妈妈都打或骂,时间长了,老师再在学校里否定他,批评他,对这样的孩子很难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能为孩子们做什么呢?我曾多次换位思考,如果这个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对他呢?我一遍遍的思考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从自身找原因,结合〈弟子规〉中的教诲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那时起,我不再大声批评他们,我慢慢地让自己换一种眼光看他们,他们并不是什么优点也没有,我努力让自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微笑着走进课堂,诚肯地和他们谈心,慢慢地改变着他们。在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中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思想也非常消极,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爱说话或做小动作,学习用具也时常不带,而且老师对他说教他还会显出厌烦的样子,有很多次我在课堂中针对他作业中的优点表扬他,还为他准备学习用具的方式来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慢慢地他愿意和我说话了,后来我通过和他多次谈话,发现他还是很喜欢画画的,只是自己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觉得画好画也没有用,就自暴自弃了。我觉得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不是没有优点,只是缺少老师、同学们对他的关注和认可,现在,他虽然还是学习方面成绩不好,但他很愿意上我的美术课了,而且,每节课后总是问我下节美术课带什么工具,他变了很多。可见,关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我们每位教师当下要做得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

在家庭中,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道、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现象,很多父母对待子女往往不是过分的溺爱,便是过分的严厉,要不就是放任的态度,这些都是错误的。很多家长平日说话、办事就不注重细节,孩子做的不好就否定孩子,渐渐地让他们失去自信心。

在我所教的二年级中就有这么一名学生,在一次绘画课上,我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给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画一张像,我发现他拿着画笔在犹豫,半天时间才画了几笔。过了一会,又回过头去看别人的画,再回过头来自己画。于是我轻轻走到他的身边,可是他却连忙用手盖住画纸,并且把头狠狠地低下去,小声地说:“我画得不好”,这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他什么也不会”,我问他,你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画吗?他点了点头,我鼓励他“不要灰心,你看……”我拿过他手中的画笔,一边鼓励他一边画着,再看一看他,他的脸上有了笑容,他接着又画起来了,过了一会,他把画画完了,可是我一看他画的自己的妈妈双手插着腰,双眼瞪着,很凶的样子,我悄悄问他,你为什么这样画自己的妈妈呢,他说他回想自己的妈妈就是这个样子,他还说妈妈说他什么都不行,这让我感到这孩子太可怜了,在家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来学校同学们又瞧不起他,如果我们老师再不关心他,鼓励他,孩子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这几点,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更新:2010-05-22 07:17:3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