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不在小,有“心”则名
——参观丈八丘小学有感
5月14日,我校教师在区教委、镇教委领导的带领下,有幸来到了堪称“中国当代农村学校、农村教育典范”的山东省莱芜市丈八丘联小学习。
丈八丘联小,一所普通的农村联办小学,一所地处山区的农村联小。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人,专任教师23人,平均年龄40多岁。四排房子,一个操场,典型的农村小学。
漫步在小小的校园,真是处处看得见文化,处处闻得见书香。走进校长办公室,看到墙壁上悬挂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我无限感慨,这不就是丈八丘联小的真实写照吗?
通过聆听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参观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学生交流,感触很大。现将几点启示总结如下:
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
该校校长的教育理念:“育人在我看来,不是培养牡丹,那种美太雍容;也不是培养梅花,那种美太病态;最好把她看作培养一株碧桃,该绽放的时候绽放,该结果的时候结果,该休养的时候休养,合乎天性,顺乎自然,要不得半点强加与扭曲。”从董校长为我们所作的报告中,可以体会到该校在教育教学中,确确实实做到了遵循规律,彰显个性,让师生自然和谐的成长。
1、为了孩子,为了教育,办实事。
丈八丘小学,校园不大、学生不多,教师的平均年龄偏大。就是这样一所不起眼的山区农村小学,面临着财力、物力严重不足,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下,在董春玲校长的带领下硬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她来到丈八丘联做了几件事实:(1)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参加考试;(2)把国家课程开起来,就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3)每个教师专职,发挥自己的特长。
2、转变办学思路,提升办学水平。
(1)学校向家长开放,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
(2)给老师创造发展的机会,搭建发展的平台。
每个教师必须建立自己的博客;每月必须读一本书;定期进行读书交流,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3)开放办学思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比如:学校每周五下午必须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努力做到了与国家课程整合,把德育教育真正纳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4)改革课堂教学。
(5)董校长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全体教师起到了表率和榜样作用。
3、可喜的变化,丰硕的成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成长了,学生活泼了,学校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董春玲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2009年丈八丘联小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工作示范校,同年,董校长被评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教师。
二、持之以恒,寻求特色之路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丈八丘小学持之以恒,抓住课程实施这个突破口,发展内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一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1、校本课程丰富,因地制宜,因人设置,课程和老师的个性特长紧密结合,追求精、小、实,设置科学.
4、小学校办出了大教育,学校的简陋与教师的精神富有形成了一所名校。
5、精神评价胜过任何评价,尤其是教师量化方面,注重团队精神评价,注重思想道德评价。
不少来参观的同行看到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精神风貌无不惊奇的问道:你们每年发多少奖金?老师们笑着说没有奖金。那为什么老师们心甘情愿的干这么多事情?参观者百思不得其解。
6、做到坚持,注重变与不变
丈八丘小学令人敬佩的地方很多,其中做到坚持,注重变与不变则相对突出。他们能几年如一日,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真正时时处处把自己当成了学校的主人,坚持了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让每块墙面,每块空地都作为了育人的场所。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无小事,时时处处皆教育的真谛。丈八丘小学注重了变与不变的有机结合。变得是他们的思想更具有开拓意识,使他们工作更具特色;变得是相对落后的单一的教师评价体系,而改变为更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多元评价方法;变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应试教育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等等。正是因为他们长期坚持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造就了如今享誉省内外的名校。
通过对丈八丘小学的参观学习,感受最深的是简陋的办学条件,薄弱的师资,但他们靠着一份用心、一份真心、一份诚心、一份爱心、一份恒心、一份创新,成就了今天的丈八丘小学——全国名校。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