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作者:随火车远行 来源:xsk 点击:5505

——读苏明进老师的《希望教室》
  《希望教室》是台湾苏明进老师的著作,他用叙事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笔调诙谐轻灵,情愫通透晶莹。细细读来,那故事像一朵朵白玉兰花,含着淡淡的清香飘落在心里,送我一个暖暖的春日。 

 

温暖我的,是洋溢在文字间的真情与智慧。

 

苏老师的故事里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没有明说,可是分明又是那么清晰。一个可以把孩子的故事娓娓道来的老师,一个愿意为孩子创造更多惊喜的老师,一个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老师,注定会成就孩子的幸福成长。苏老师徜徉在儿童的世界里,近乎痴狂地为孩子们创造不同的人生体验,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在一点一滴里,苏老师把教育做到了极致。所有这些,我愿意理解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对孩子,对事业,同时也是对自己。爱自己其实是难能可贵,不是物质上的自我满足,而是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我深深地感觉到苏老师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已经把教育的责任与期许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追求,爱得真切,爱得智慧。有人说:这个世界有两个,一个成人世界,一个儿童世界。老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天使。苏老师就在做着这样神圣的事情,虔诚地,不带一丝杂念。实在让人感佩。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感动的层面,就是失去它最深刻的美。而在苏老师的故事里,除了真情,更多的是教育智慧在熠熠闪光。

 

苏老师一直在用心开发着各种课程(活动),这是一种很明显就可以读出的课程智慧。当我们很多老师把眼睛紧紧盯在教学上的时候,或许已经忘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比这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的成长和个性品质的熏陶。在苏老师的实践中,很多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来展开的。形式新颖的活动:怀胎十月、自助游、为父母洗脚、一堂“人际关系课”、驯养椿象体验生命……这些活动都是他精心设计的,从中可以看出苏老师的关注点是在教育上,是在孩子生命的充盈上,他在努力构建真正的教育体系,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课程的开发,如果把它当作一种任务或者当作一种目标,我想是达不到苏老师这般境界的。苏老师的课程智慧背后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在做支撑: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有清澈的心灵。所以,我们可以读到他无时无刻不在品味着活动中孩子的喜怒哀乐,不在审视着自己的行为与措施——这样的课程其实已经深深刻上了他生命的烙印。

 

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苏明进老师就十分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一个个的教育机会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阿芯同学在呕吐之后,同学们主动帮助了她,阿芯在联络簿上写下了感谢话。苏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请阿芯上台念出她的短文,并当场给那些帮助过阿芯的同学颁发小将卡……用苏老师自己话来说:“当她念出来时,台下曾经帮助她的人,会感到既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而其他人也会借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为善最乐’的真实意义。”苏老师的“没有打住”让人深思。我们在平日的教育生活中,有多少良好的教育机会被我们“打住”。有时,我们面对孩子的纯真会感动,有时我们处理教育危机会干净利落,可想过没有啊,我们往往会就此“匆匆打住”,不去想如何利用这些教育机会,放大教育的效应。而后面做了什么?才是教育的智慧体现。《中国教师报》李茂老师说:“或许,把握、利用、开发教育机会,在既有的时间、空间和客观条件下,尽可能地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应该是教育者的核心能力。真正的教育者,一定是要能够“以小见大”,“小题大做”的。”在普通的小事情中,能够提炼出教育的价值,是一能力;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够和孩子一起续写故事,更是一种智慧。我们的教育往往就缺少了这样关键的一步延伸。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具有和学生一起编织故事的智慧。

 

书中,师生之间浓郁的情感既让人忍俊不禁,又温馨可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根本,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苏老师与孩子们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就为我们印证了这条教育哲理。书的扉页有一张照片,苏老师站在孩子们中间,满脸阳光,一幅大大的老苏漫画像是孩子们送给他的礼物。孩子们簇拥着他,一个小男生甚至调皮地横躺在了画作前……让人值得思考的是:苏老师是如何赢得孩子们心的呢?愿意理解为:苏老师具有沟通的智慧。联络簿是书中经常提到的,不要小瞧一个本子的存在,这是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真情诉说,坦诚不公,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为老师的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同时教师的关注与慈爱也通过文字传达到了孩子的心里。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读到苏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其他方式,比如电话联系、征求意见单、博客等。保持师生之间信息的畅通是开展教育的前提——心门打开,教育才会水到渠成。从这一点来看: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关于与学生的沟通,常常读到苏老师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和真诚的鼓励。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本身彰显着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而真诚的鼓励使孩子有了更多自主自立的勇气和信心。怀着一颗同理心,去和孩子交流,平等而真挚,这或许是孩子们喜欢他的一个原因。在苏老师的博客里有“父母SOS”的板块,随时解答来自父母们的疑惑——看来,沟通的意义还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孩子们的身上呢。

 

读这本书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文字中散发出的教育智慧,让人不得不感慨:一个教师可以改变一个教室,而教室正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在真情与智慧的交融中,教室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场,其中的每个人都为之而痴迷。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国教师的执着与坚守,而今天,《希望教室》传递出的人性之美和教育智慧,让人怦然心动。其实,每个老师都可以像苏老师一样开始自己的教育之旅。怀一颗质朴的心,挽着孩子的手,书写、实践,一起创造惊喜与感动,一起演绎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希望教室》的封面是一个女孩儿阳光般的笑脸,那是在体验用嘴作画后的兴奋,那是一个孩子对教育的感觉。想起林肯说过:一个过了四十岁的人应该为自己的长相负责。一直以为:今天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为学生那张童稚的脸负责。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孩子们就会有什么样的心灵,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眼神,有什么样的脸庞。看看孩子们吧,教育的成败其实就挂在他们的脸上。苏明进老师的学生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一幅幅生动的随手拍,像跳跃的音符把整本书串成了一曲真情与智慧的乐章……

 

感谢苏明进老师,感谢孩子们。



 

更新:2010-05-07 06:35:5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