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如何调节情绪

作者:吴成航 来源:永安中心校 点击:8696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稳定的情绪,并且善于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如果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情绪也是教师知识积累、自身修养和教学情绪的反应。如果是属于教师知识积累、自身修养方面的问题,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个人修养;如果是属于教学情绪方面的问题,教师就要学会调节情绪、稳定情绪,以最佳精神状态出现在讲台上。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情绪与课堂气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有一个理想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自身修养的前提下,学会稳定情绪、调节情绪,以你的饱满、激昂而又冷静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最佳的课堂气氛。

  要提高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有,换位思考。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去认识自己的学生。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土程师,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了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及其自我调控方法,进而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工作质量,维系身心健康,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和桃战,也是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更新:2010-04-20 06:38:4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