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老师讲座记录
我到一个地方,我总希望把文学的味道带到那个地方,把浪漫的气息带到那个地方,所以在没有说话的时候,已经听到了一首很浪漫的歌。这是英国天才小男孩唱的,让大家听这首歌,成为演讲开头的背景,它与儿童文学的作品有关,有一本慕名的儿童文学图画书叫雪人,后来被美国人拍成了同名的动画片,它的故事大概是,下雪天,一个小男孩很天真热情地用雪为自己堆了一个朋友,白天,他和雪人尽情玩耍,晚上的时候雪人带着小男孩到天空去散步,雪人带到男孩到空中的时候,动画片里这个英国小男孩的歌就响起了,在空中漫步的时候,在平地长大的男孩站在一个高度,站在一个和平常日子完全不同的另外角度看他的家园,看他每天经过的门外的路和河,看一切,这一切都像童话一样。哪怕是已经熄灭灯火的窗口都像一首诗,像一个梦,我放这首歌给大家听,很简单地讲这个故事,我的心意是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应该像雪人一样,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带着孩子离开常的生活,熟悉的门品的那条路,到文学的天空漫步。一个在文学天空常常漫步的孩子,他的心气会像天空一样的高的,他的生命的感觉和记忆里面一定是有诗的,未来照样是要从门口的路出发,但能行走很远,他的未来的日子会在一个很有高度的精神的区域里面度过,直到终点。
第二天早晨,当孩子从梦中醒来,那个雪人已经在耀眼的阳光下塌了,孩子忧伤地看着他的朋友,朋友只剩下那张脸,脸上的目光与笑容还依然地在,雪人看着孩子,好像在说,我要走了,再见,朋友。孩子的背影好忧伤,我们为这个孩子的背影里面露出来的相信的忧伤而感动。我们如果像雪人常常带着我们的学生,带着我们的教室与课堂集体地到文学的天空漫步的话,将来当我们融化的时候,曾经的学生与课堂会相想念我们。你是父母,你融化的时候,你的孩子也会像一个想念母亲的孩子更想念你。我们的老师,活动都是为了让老师们更加了解文学,喜欢童话,然后有机会常常地带着我们教学的学生与家里的孩子到文学的天空漫步。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小学 语文老师,甚至是小学所有科目的老师,都应该相当熟悉儿童文学,因为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应当亲近文学,阅读文学,那么这个走入文学的第一个最适合孩子的门在现代就应当是儿童文学,而绝不是别的。今天的社会,今天的孩童,如果走入文学,第一个门绝对不是论语,而应该是童话,论语很好,三字经也很好,刚才的孩子用现代的舞步,现代的普通话诵读古人的诗词,但那不是孩子的第一道门,今天的孩子,现代的孩子,他在幼童的时候走入文学的最适合的门应该是儿童文学。这是二百年来人类非常重要的发明,它的力量与意义远远超过很多科学。我们今天的老师理所当然非常熟悉相当熟悉儿童文学。我一直想象与建议着未来的小学如果招聘语文老师,必须进行儿童文学常识考核,成为一个像波狄那样的语文老师,他是特别女生萨哈拉里面的语文老师。从第一天开始,这个课堂就幸福,有趣了。这是一个脑子里面肚子里,浑身上下充满故事的老师,学生在他的故事里慢慢长大,最怪僻的孩子都被故事融化,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的老师要熟悉童话,懂儿童诗,儿童小说,不仅仅是理论上懂,而是记忆里应该有五百个童话,二百首儿童诗,三百个儿童小说,那是一个什么趣味的老师,我们难以想象。我们还要知道,到底什么叫童话?什么叫儿童小说?童谣与儿童诗又有什么区别?这种知识应该成为我们的必备。
今天的重点想讲童话与儿童小说。什么是童话呢?如果说下列的书读过的,我想,什么是童话我们应该是知道的。
爱丽丝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地板下的小人、读过不需要解释什么是童话,它是很现代的概念,很早以前是没有诗的,先有歌才有诗。因为有了劳动以后就有歌了,后来是人们觉得只有歌,只有顺口溜还不够,应当有更讲究的东西,慢慢出现诗。先有故事,开始的时候就是故事,童话的概念对人类来说,也很年轻,我们讲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在兄弟俩收集以后不叫童话,而是叫故事。书名就叫家庭故事,安徒生的故事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明确叫童话,是后来叫童话,因为它有很多的故事不是在日常生活里面能够看到的,你能看到皇帝光着屁股在路上走吗?再蠢也不会这样。这是童话。有一个故事是,安徒生到法车旅游,塞纳河边突然遇到了海涅,他的目标是当海涅一样的诗人,海涅看到他的激动甚至比安徒生还要激动,海涅读过他的故事,他介绍给他的妻子。于是海涅用法语朗诵了安徒生的夜莺,我们说夜莺不是童话吗?可是在德国诗人的眼里是故事,甚至是诗,不叫童话。后来更讲究了,人类就是这样,越来越讲究,也越来越繁琐。出现了童话,我们讲小红帽,讲夜莺这是童话,我们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童话,其实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看来是一个小说,但我们今天非说她是童话,你说是童话就是童话,说小说也能成立,它完全是常人的故事,它不像木偶奇遇记,木头开始了人间的生活,遭受了人间的磨难,最后木头成了真正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常人的故事,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孤儿,新年的前夜,一切的有温暖的家里全有了温暖,没有温暖的就是她,只剩下她没有温暖,可是很遗憾的是,所有窗口都有温暖的时候,可怜的孩子竟然卖温暖给别人,穿着很大的拖鞋,大到别的孩子要把拖鞋当摇篮,一个一个窗口走过的时候,看到的是温暖,看到的丰盛的食物,看到的是将点燃的圣诞树,没有地方缺少温暖,可是卖温暖的人自己冻得要死了,然后她把卖的温暖送给了自己,在新年来到的这个夜晚,没有家没有父母的穷苦的女孩把想卖的温暖送给了自己,在火花中,在冷饿的迷糊中看到了视线,这个孩子没有到天国去,仍死在人间。女孩死在新年的早晨,一个想去把温暖送给世界的小女孩,最后死在寒冷中。这是一个常人的穷苦女孩的故事,还没有升空,不过是在最后出现了一些幻觉,我们觉得幻觉就是童话,在我看来分别是一个小说,现在认为是童话那就是童话吧,没有关系,不影响成年人在阅读时对女孩的同情,想把她抱在怀里的爱怜,不妨碍的。
格林有一个童话,老鼠小鸟和香肠,是一个标准的童话,看题目,而且还住在一起,老鼠与小鸟在一起还能理解,香肠住在一起,有生命的,它们有分工,小鸟每天飞到树木里捡柴回来,老鼠在井里打水,还能挑水,很迷人,很物性,童话讲究物性,在童话里,什么人干什么活,要复合,柴捡来了,老鼠开始烧,水烧开的时候,香肠跳进去,为汤加好了油,汤里有了香肠的味道,分工很好,很物性,生活很快乐。可是有一天,小鸟捡柴了,来到树林里,我们说你喜欢叽叽喳喳的,鸟们问小鸟的分工,小鸟说了分工。小鸟们吵了,傻瓜,最吃亏的就是你,你看老鼠在家门口打水,最不合理的是香肠,什么不用干,汤烧好了第一个尝味道,小鸟听信了飞到家里,不合理不合理,重新分工重新分工,老鼠和香肠看着他,怎么不合理,最后没有办法,重新分工,怎么分呢?香肠捡柴,小鸟烧水,老鼠加油加味道,香肠一去不回来了,其他两个等了好半天没回来,他们两个去找,走了好远还不见,看见舔着嘴的猎狗,他们问猎狗,猎狗说我在路上看到一根香肠,香肠在路上走,站住,香肠,你到哪里去,香肠说去捡柴,猎狗不由分说把香肠吞了,他说我已经把它吃了,小鸟与老鼠质问他,你吃了我们的伙伴,吃了我们幸福家庭的一员,可是已经吃了。他们两个回到家,三个人的活两个人干,老鼠最后还要给汤加油,跳下去还没游呢,已经变成老鼠汤了。这就是一个童话,孩子读了很开心,能知道很明显的教训,成年人听了也很开心。我们说这是很标准的童话,我们说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是童话也可以说是小说,没有关系。
如果读过彭罗德,这是标准的儿童小说。一个小孩子长大的故事,十一岁到十二岁。十一岁是让人烦忧的年龄,这个孩子也是,到街上碰到小流氓,晚上回家一身的流氓气。(模仿小流氓的说话口气)就是一个下午,他遇到了一个像小流氓的人,就像一个小流氓,这是成长当中的一个时期,有时候在所难免,长到十二岁了,谁都 没有去教育他,关照他,一切都恢复到了十一岁以前的样子,还多了一些爱与温柔,突然想到要把皮鞋擦干净,很认真地把皮鞋擦干净,想到把爸爸的皮鞋擦干净,擦干净后用心思想把皮鞋放在哪?把皮鞋放在爸爸的床前。爸爸与妈妈想,孩子又和原来一样,好高兴哦。有天早晨,爸爸在洗脸,刮 胡子,脸上全是泡沫,突然一声巨响,咣的一声,玻璃飞了,孩子在院子里拿着弹弓,爸爸大叫,你怎么一下子又这样了。从楼下奔到楼下,到了儿子身边,质问孩子,儿子拿着弹弓,惊恐地说:对不起,看到树上有只鸟,想射鸟,结果把玻璃打破了。爸爸问儿子弹弓哪来的,儿子说是几天前隔壁的婆婆让我转交给你的,24年前你用弹弓把她的老母鸡打死了,要转交给你。还没说完,爸爸已经溜走了。一个成年人羞愧地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成长,看到了成长的路上必然有的一些弯弯曲曲的路,这是标准的小说,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面能够看到的东西。
如果读过非常有名的小说,也许能知道什么是儿童小说,那就是很有名的《铁路边的孩子》,遗憾的是这些小说一直无法到达我们中国儿童的手里。站在儿童身边的大人,左右着一个教室的老师,不知道这样的书,所以那样的书搁在书城的架子上,后来打浆重新造纸,多好的小说,一个家庭,母亲与三个孩子,生活得很幸福,我读这个小说,因为红砖墙的房子记忆太深了,我到英国去找这样的房子,在英国伦敦和郊区,满眼都是。突然有一天,父亲被抓起来了,妈妈不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成年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隐瞒一些东西。母亲不动声色地搬家,搬到山里的一栋白房子里,我们会看到一些像童话的东西。乡下的小房子里,家具运来了,他们要整理房间,乡下,一个旧旧的房子,灰尘很多,打扫好以后,在这样的房子里,这样的生活的开始,母亲很讲究,让孩子找台布,孩子找到一块雪白的台布,三个孩子把台布铺到桌子上,妈妈又让孩子找蜡烛,三个孩子一个个地寻找,找到了一盒蜡烛。孩子问点几根蜡烛,点一根很通常,中国人说点六根吧会比较顺,点八根吧,不就发了吗?一直遭遇苦难的家庭。也有的人说能看得见就不要点。可是母亲毫不犹豫地说把二十四根全点亮,母亲心里想的是,谁喜欢黑暗,除了猫头鹰与睡鼠喜欢,一个孩子一个人会喜欢黑暗吗?一个生活的第一天,他的记忆也许是未来的生活的全部的情调与感觉。她不愿意让孩子第一天在黑暗中度过。果然,三个孩子在生活里很明亮,很快乐。与邻居相处得非常好。有一天,他们在高山上看到有一列火车准时地开来,准时停在山下的小站上,最小的妹妹说,这样好不好,火车开动的时候我们一起向它举起手,请它把问候与祝愿带给爸爸。每天火车开过来的时候,三个孩子拿出各自的东西朝着火车挥手,火车把问候与爱带给远方的爸爸。有一次他们举手问候的时候,突然从车窗里露出一张老人的脸,老人也向他们挥手,从些当他们挥手的时候老人都会向他们挥手。有一个当他们又挥手的时候,所有的乘客全部向他们挥手,挥帽子,挥围巾,挥报纸。原来老先生在今天的报纸上看到孩子的爸爸今天将出狱,老先生在火车站的入口,每进去一个都会告诉他们这个消息,请乘客向孩子挥手,祝愿他们的爸爸回到他们的身边。无数的挥手无数的笑容,把祝福送给了孩子。火车载着集体的祝愿开走了,这天的傍晚爸爸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这是一个儿童小说,都说是儿童小说,它的文体,儿家写的时候就是当小说来写的。你觉得,这个儿童小说里面是不是有很多的童话的味道,小说里是不是有一种超出了日常生活之上的东西。母亲在艰难的日子里面没有工资,每天晚上写诗发表,靠稿费维持生活。在生活开始的第一天点亮全部的蜡烛,这是日常生活里的常态吗?不是的。
儿童小说是日常景象的描述,而这个小说不是常态的,不是所有母亲都能够做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童话的味道,看到了童话般的爱,所以,小说与童话在儿童文学里面它有时候是你的里面有我,我的里面有你,小说里面有童话的情调,童话的想象,而童话里面也有小说般的叙事,有的童话是开始就已经是童话的情境了,而有的童话并不是童话的情境,而是小说般的进入,是小说般常态的叙事。写着写着,进入到童话的境界里去。这样的童话很多,如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彼得潘。
小说与童话,有不同的写法。有的童话开始的时候很像小说,可是渐渐地变成了童话。彼得潘、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北风的背后,写的是一个梦,地板下的小人是一个梦,都是一个梦,只不过在写梦的时候不告诉你是一个梦,如果一开始就说梦的时候很没劲。读着读着,你会信以为真,一直到读完会告诉你,但你已经读完了。有的小说,作家写的时候就是当小说写,当小说出版的,在文学史上也是这么认定的,可是我们总觉得它是童话,如《马提和祖父》。从阅读上说,在这个场合,问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只有几个人读,非常直率地告诉大家,很落后,大家应该读,有的地方这本书已经到课堂里面了。我们来看它的故事,爷爷要死了,全家人站在床前,爷爷脸上还剩最后一点红色,全家人站在最后的生命的颜色面前,哀伤地等待着,害怕看到生命最后的时刻,所有的成年人都把眼睛闭上,房间一片哀伤。只有这个小男孩看着爷爷,他不懂什么叫死亡。就在这个时候,爷爷说话了,说话的声音只有小男孩听得见,看得到,爷爷说:“马提,我们去散步好不好?”马提说你不是要死了吗?爷爷说他们是胡说的,你不出声,我们出去散步。于是他们去散步了,爷爷分明躺在床上,他们已经出去了,来到了路上、河边,还登上了村子里的塔楼,看村子,看路,看河流,看市场,一切都是那么地美。下来,来到市场,爷爷想买一个苹果一个玉米给马提,想买却没有钱,把领带拿下来换玉米,换苹果,每走过一段路,每到过一个地方,每做一件事,马提发现爷爷在缩小,越来越小,孩子好奇怪,那么高大的爷爷怎么变小了。最后来到了林子,好大的林子,无数的向日葵的金黄,朝着一个方向盛开,爷爷走到向日葵前面,告诉孩子要穿过去,最后一次穿过怒放,穿过盛开,穿过灿烂,生命不能马马虎虎地过去 。爷爷说你要跟着我,如果走丢了,我就找不到你了。一种告别的忧伤,爷爷把毛线脱下,绕下线,绕在马提的手上,爷爷带着马提穿过了向日葵林,这个时候的爷爷已经变得这么小了,在马提的脚边,像一块小石头一样,像一块薄荷糖一样,太阳要落了,爷爷说我看不见,马提把爷爷用手握起来,抱起来,放在头上,爷爷现在坐在马提的头上,孙儿的头发绵软,再好的草地都没有孙儿绵软的头发舒服,像薄荷糖一样的爷爷看到了太阳下山。爷爷兴奋地告诉马提,太阳好美,你的头发好软好舒服。现在马提把爷爷抱下来,可是手伸到头上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空的。马提这样子把爷爷握住了,问爷爷在哪,爷爷说我还在呢?可是我怎么看不见你,爷爷说你用鼻子吸,使劲地吸,把爷爷吸到心里,吸到记忆里去了。马提回到家里,爷爷还躺在那里。马提问爷爷还在不在,爷爷说还在,爷爷走了。这是一个儿童小说。重要的是我们读了这样的作品我们很感动,重要的是我们读了作品后会想念自己的爷爷奶奶,外祖母外祖父,我们尤其会珍惜身边,珍惜现在。甚至会珍惜我们所有喜欢的爱的,爱我们的喜欢我们的,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是不是非要去探讨他到底是童话还是小说呢?除非你吃饱饭就是探讨这个问题的。在我看来你不必探讨,它告诉你是小说就是小说。没有必要再去推翻,毫无意义。吃饱了饭去搞一点其他东西,这事情没有必要。
爷爷变成了幽灵,有多少人读过,也没有超过10个人,应该去读,我们来看,这是常态进入的故事,小男孩的爷爷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去世了,什么都来不及说就去世了。小男孩每天想念爷爷,晚上睡不好,这天晚上,他一觉醒来,爷爷坐在他身边,男孩说,爷爷,你不是死了吗?你怎么回来了。爷爷一脸的不安,他说,我在那边心里面很不安,没有办法只能回来,讲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前面,孩子说你变成了幽灵。他知道只有幽灵才能回到幽灵,男孩让爷爷走过去,他们说的时候幽默风趣,没有一点忧伤,爷爷一脸跨到隔壁的房间,爷爷转身回到了孩子的房间,说着话,天要亮了,爷爷带走了这本幽灵的书。到了晚上,爷爷又来了,爷爷说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有一件事忘在生的世界,他会回到生的世界。男孩让爷爷想什么事情忘记了。爷爷想起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可是就是想不起来他忘记的事。到了晚上,他又来了,他说忘记的事与你有关,你好好想想。男孩拼命地讲,想起了从小到大与爷爷所有的事,可是就是想不起来他忘记的事,可是爷爷想起来了,爷爷说我走的时候忘记跟你说再见了,说完,爷爷与孙儿就哭了,小说在这个书里,只有这一句话,哭完以后,他们约定好,从此以后我们要互相想念(但是不要想得太多),这是作家写的,我走了你要听话(你不要太听话),这两个括号里的话是十分优秀的作家才能写出来的,里面有很大很深的东西。爷爷对生活对活着有多深的理解。活着的人要更加幸福,更加快乐。说完,爷爷走了。爷爷笔直地走,一直向前走,男孩站在窗前,看着爷爷,爷爷一直走,不回头,路灯照着爷爷向前走,照着爷爷的背影。男孩想:爷爷头也不回,说明爷爷在他的世界生活得很快乐,他很喜欢那里,爷爷很快乐,我也很快乐,明天我可以上学了。第二天小男孩告诉了妈妈遇到爷爷的事,妈妈说:噢,我们昨天晚上也好想念爷爷啊。爸爸让孩子不要上学。这是一本图画书,现在大陆开始接触图画书,我们讲图画书的时候,都进行分类,我现在告诉大家进一步地分类,图画书只是和纯粹的文字书的区别,它有图有故事,或者有图没文字。但是图画书也有不同的图画书,有的图画书是很标准的童话式的图画书,有的是小说般的图画书,《蓝蒂和口琴》,麦洛斯基的另外一本书《给小鸭子让路》,这是小说图画书,有的是散文图画书,如《夏日的海湾》,是散文配上图,《爷爷变成了幽灵》是图画书,是哪一类的呢?根据我的感觉来判断,我们作为一种研究,我倾向于它是小说的图画书。爷爷之所以出现,是一种梦中相会,是一个孩子的情感。你们有没有看过《爷爷一定有办法》,这真是一本奇妙的书,怎么上面有下面还有,好多成年人只看了上面没有看下面,我同意大家的说法,上面是小说,下面是童话,可是你有没有感觉,上面的也很像童话吗?爷爷一次次的微笑与耐心,不像童话吗?把普通的毯子一次次地改成新东西,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最后变成纽扣,爷爷每次讲的话是一样的。我们觉得生活当中常态当中很难见到一次次的温柔与耐心,每次讲的话都是一样的,这在常态中不易遇到。在常态中你去找像约瑟这样的小孩,很难找得到。当妈妈要把礼物扔掉的时候,孩子拼命拉着不放,成年人无法把毯子拽掉,这不很像童话吗?无论是童话还是小说,在儿童文学里面,只要它是优秀的它一定包含着童话的精神的,童话的精神深入进去,如果童话的浪漫不能降落到儿童小说里,那么小说不是美丽的。从这点看,儿童文学里面,小说与童话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我写过一个儿童小说《》,我希望有一天我非常优秀了,我会讲自己的创作,如果我是蛮优秀的人,我还不讲,这只是表示我是一个识相的人,但是有条子上来,让我讲一讲,这是我两年前写的小说,我很不识相地说,这篇小说写得很好,有一个年头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或者经历过,五六十年代有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家的积蓄在那时候全部用完了,妈妈爱储存家具与毛线。她买最好的毛线放在橱里,那时候每个星期带我们吃一次中餐一次西餐,把毛线全部吃完。饥饿的中国人及中国领导人发现了一个秘密,他们说是因为麻雀把粮食吃完了,全中国人开始消灭麻雀,很荒诞。我也参加了,我们的大院里都是消灭麻雀的声音,扯起了被单,绑在竹竿上,对着天空喊。每家把锅与脸盆拿出来敲,对着天空喊,奶奶不让我敲,拿竹竿跟着大家喊,我想我这么好听的嗓子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喊出来的,看着麻雀从空中惊恐地你碰我我碰你,最后掉下来,掉在我视线看不到的地方,可是一个麻雀也没有掉到我的身边,我想我要到近的地方去喊,就爬到三楼的斜顶,那时候我八岁,有一个天窗,其实我是一个胆小鬼,现在不知道怎么有那个力量与胆量,从高高的天窗爬出去,一个人爬到房顶上去,怎么上去的,现在想不起来,站在凳子上,手扒着窗沿,走到外面,走上去以后,两条腿都站不直,春天,外面阳光灿烂,两腿发抖,本能地向里面躲,可是我站在上面喊,可是天空没有一个麻雀。院子旁种着广玉兰,我在那边喊,腿发颤,不留神地回头看到,在壁炉的烟囱旁边有两只麻雀缩在一起抖,一大一小,我看到的时候只有八岁,可是很难过,由然地难过,我会难过的品性让我成为了儿童文学作家,我看它在抖,我也在抖。大麻雀用翅膀搭着小麻雀的头,我没有走上去,我下来了。麻雀后来怎么样,我不知道,这个故事一直都在我的心里。好多的故事好多的记忆对作家来说,可能要过很多年才能愿意或者能够把它写出来,有一天我把它写出来了。前面的内容与情节就是我刚才讲的。
在我们家有一个玻璃,里面站着两只麻雀的标本,它们一直看着我,我也一直看着他们。这是一个小说,我想讲什么就开始讲了,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结果就写出了后面像童话一般的情节,你要问我,它还是小说吗?它还是小说。但是我还是把它放在小说集里,别人选的时候依旧当成小说来选,小说与童话有时候是模糊的,有时候是可以互相渗透的,有时候很标准的小说里面恰好有了童话的因素,小说变得更好,童话里面恰好有了小说的叙事,让你更容易信以为真。二十世纪最好的成人写的小说里面,很多里面都有童话的因素。二十世纪的人间悲喜剧与十九世纪完全不一样。《百年孤独》在八十年代是巨大的推动力,毯子会飞到天上去,人们无力解释,无法说它到底是小说还是童话,研究者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研究者最擅于把新东西与搞不清楚的东西与貌似搞清楚的东西贴上标签。德国的《铁皮鼓》的作家被人查出是当过党卫军的,那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它还有电影的。文学小说童话都在发展,文学、小说就像船一样早着开远了,不能捏着旧船票,涛声不依旧啊,河床也变了。认识文学不要涛声依旧,怎么认识小说,要不停地阅读新的小说,才知道发生的变化,怎么知道童话,要不停地阅读童话,今天的童话已经不是安徒生、格林的童话。有的童话,大多数的童话都是非人的,也有的童话是写人的,于是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写不是人的故事我们就认为它肯定是童话。我想进一步地跟大家探讨的是:我们不要这样认为,其实在今天的儿童文学里面,有很多非人的作品不一定非要把它当成童话的,举个例子,这位作家的书一定好好阅读,带给学生,美国的罗伯尔的作品,《大象舅舅》,我希望它很快出版,它就会很快出版,他的其他的书已经出版,我读到好的书我希望它尽快出版,《青蛙与蟾蜍》系列已经出版。一个高高绿绿的青蛙,一个矮矮胖的蟾蜍,像朋友,甚至像情人的感觉,青蛙总是那么地忍让,有一天,癞蛤蟆走到青蛙面前说他有点不对,青蛙说有些难过,癞蛤蟆说难怪你这么绿呢……青蛙说我好想听故事,癞蛤蟆拼命地想故事,癞蛤蟆很像我们很多人,很善良,可是让它讲故事它讲不出来,因为它不大阅读。它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它打了个滚,头朝地,没有用,不阅读的人头朝地也没有用。拼命地跳,可是不阅读的人是跳不出童话的,最后用脑袋撞墙,没有故事撞不出故事,他好难过,想不出故事,他跑到床前,说用尽各种办法也说不出故事,癞蛤蟆的表现青蛙全看到了,癞蛤蟆要躺到床边,青蛙让它闭上眼睛,讲故事听,睡着的癞蛤蟆更像一个癞蛤蟆,好可爱。故事里是一个青蛙一个癞蛤蟆,其实把它换成人,就是一个很人间的故事。小说故事童话可以很简单地跨越过去了。我们觉得又像小说又像童话的时候,有一个方法你不要说我讲个小说给你听吧,干脆地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重要的是里面的两个小动物,他们的友谊,以及你可以读到的东西。《大象舅舅》好棒啊,我也知道用这样的话来说是没有知识的,可是有时候你没有其他的词语来形容的时候,你只能用好棒啊这样没有知识的话来说。小象的爸爸妈妈离开了小象,它成了孤儿,一个人坐在床上流着鼻涕,喉咙好痛,这个时候门响了,走进来一个大象,大象说我是你的大象舅舅,小象注视着他,大象问他瞪着他看干嘛,小象说你有好多皱纹,大象说我的皱纹比树叶多,比沙粒多,比天空的星星多。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皱纹,大象舅舅说我老了,你走出来,大象让小象到他家去,他们坐上了火车,在火车上,与大象舅舅一起分着着花生米,望着窗外,乡村从窗外奔跑过去,大象舅舅在数一、二、三,一个没有数到,你在数什么?我在算车窗外车窗外走过的房屋。大象舅舅在数:一二三四,我在算窗外走过的田地。
……所有的东西过得好快啊,所有的东西过得都很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你这次算什么?我在算我们身边的花生壳,花生壳比较容易算,他们全在一起,全在我们的怀里,读到后来你就知道了,火车急忙地奔驰着,留下的花生米让大象舅舅慢慢地算,舅舅为了外甥,想尽了一切的办法让他快乐,扮成国王,每天早晨朝着太阳吹喇叭,为小象写歌,不高兴的时候把橱门打开,把所有衣服全穿在身上让小象笑,就这样过着,小象已经像大象的儿子一样了,有一天收到一封信,他的爸爸妈妈已经回家了,他们急忙做火车把小象送回了身边,回来的路上,大象舅舅默默地数着一二三四五,小象问你在数房屋吗?你在数田地吗?你在数电线杆吗?舅舅说都不是。回到家,爸爸妈妈把小象抱起来,大象舅舅站在了旁边。晚上,大象舅舅走到小象床前坐下,小象问大象在火车上数什么?大象舅舅说,我在数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好快啊,说完,一个人走出去。小象回到了爸妈的怀抱,大象舅舅回到了他的独自的家。两个象,就是两个人的故事,童话小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非常感动,讲着想着读着会感动起来的故事,对孩子,对我们已经足够了。
最后,我们在很浪漫的音乐里面听一个很美的故事,然后结束今天的讲座。
还是听一个儿童文学,这是非常有名的图画书,《两个熊的故事》,大大熊与小小熊,白天在阳光下玩耍,晚上回到洞里睡觉,洞里有张床,有张椅子,回到洞里,把壁炉的火点起,洞里温暖而明亮,大大熊把小小熊抱在床上让小小熊睡,大大熊坐在椅子上开始阅读,读的是大大熊与小小熊的故事,小小熊努力地想让自己的睡着,可是他睡不着,翻啊滚,把玩具小熊扔到空中,大大熊走到床边,小熊说我怕黑,我们的四周不都是黑吗?真的,床的远处真是黑,大大熊转身走到了橱里,认真地把灯点亮,认真地走到床头柜前,认真地把灯放在床头柜上。小小熊努力想让自己睡着,可是睡不着,大大熊放下书,声调依旧,神情依旧,小熊说怕黑,还有黑呢?一看,真的还有很多的黑,大大熊到橱里拿了一盏大的灯,可是还是睡不着,怕黑。灯才大一点点,还有很多的黑,大大熊拿出最大的灯,点亮,挂在顶上,整个洞里都亮了。小小熊还睡不着,站在床上,手指着外面,像一个哲学家说,那儿还有黑的呢?洞的外面是黑夜的世界。大大熊牵着小小熊的手,往外面走去,这是一个非常爱小小熊的大大熊,非常非常爱童年的大人,走到外面,大大熊把它抱起来,小小熊靠在温暖的怀抱里,这时候,天边很大的月亮升起来,黑暗的世界照亮了,大大熊兴奋地告诉小小熊说:我帮你把月亮拿来了。低头看着小小熊,小小熊已经睡着了。
各位将走出这个洞,回到你的家,回到你的教室,我想,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写一写前面的雪人,写一写后面的大大熊,把一本本的书放到孩子的手里,床头柜上,书包里,每本书都是一盏灯,成长的时候,黑暗一直在他们的心里在,黑暗只能用光明来照,优秀的成长只能用书来照亮,我们像大大熊一样,声调依旧,神情依旧把书带给他们,最后就把月亮带给他们,一个成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