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生”,倾注“三心”
1978年8月,正值花季的我,在身为教师的父亲的一路搀扶下,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教师这个神圣的殿堂。从此以后的我,便是右肩承师爱,左肩担责任。始终坚守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师理念,也一直感悟着 “以心换心,以爱博爱”的教育真谛。今回首,三十二年,虽然光阴已逝、青春不再,但我心依旧、初衷不改。一路走来,为了责任,关注“三生”确也用情用意;为了师爱,倾注“三心”,更是无怨无悔!
一、关注“三生”——学优生、学困生、特困生。
1、关注学优生的心理辅导:学优生就因为一个“优”字,容易被忽视。但多年的经历让我明白,其实他们身上有许多由不得我们忽视的因素。当然,他们所缺的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心理调节。学优生,一般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规守纪,他们成绩好、分数高,因而常常一俊遮百丑,周围人往往只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发现发现,很多学优生身上存在自我意识过强、抗挫能力差、不善于交往、成就焦虑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现实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需对学优生的心理进行剖析,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教育指导。
2、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方向:学困生似乎班班有,年年有,很普遍。他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习基础差,动力不足,得过且过,甚至于破罐子破摔。他们因其所谓危害大而容易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很多老师以及家长都会由于恨铁不成钢,容易操之过急,甚至方法不当而适得其反。针对这种情况,我的体会是在学困生的帮扶上要更实在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千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要让他们明白东边不亮西边亮的道理,带上放大镜找出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尝试一点儿成功的体验。这样长期坚持,水滴石穿,或许能够让他们重拾信心,重整旗鼓,乃至于东山再起。
3、关注特困生的精神鼓励:特困生,顾名思义,情况大多比较复杂,他们或单亲,或留守,甚至于孤残……总之,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要涉及到对班级中特困生的思想转化。要做好特困生的转化,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特困生一般都有严重的心理自卑,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有了这种思想包袱,他们往往失去了自信心,同时自尊心又特别强,对周围人有排斥行为就是很自然了。因此在做特困生思想转化工作时,老师要通过观察、调查、谈话、家访等多种途径去了解他们,同时要求老师和同学们都要给予他们正面鼓励和帮助,给予更多的爱,让他们明白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期望。
二、倾注“三心”——爱心、细心、信心。
1、用爱心感染学生。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之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就如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回忆从教的几十年,年年做班主任,班级人数多、年级小,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事。学生生病了,老师就是医生护士;孩子想家了,老师就是爸爸妈妈。经济上的资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精神上的慰藉可能就是影响一生。一些琐碎小事不但感染了学生,有时候也感动了家长,甚至也会感动我。感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暖暖的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能消融。让教育充满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就是老师的幸福。永远追随的著名教育真人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多么深的影响呀。用一颗“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去牵动那稚嫩的小手,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浓浓的师生情。
2、用细心发现学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凡事无小事,教育学生,更是追求一种理性的思想的产品,要达到满意这个目标,我认为在工作中离不开细心二字。了解学生,没有细心是不行的。不同的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个性不同,情感不同,态度不同,认识事物的方式也大相径庭。这就需要老师用孩子般的心态、眼光和思维看待每个孩子,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或察言观色,或情景谈话,或间接访查,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眼里想看什么,耳里想听什么,手里想做什么,还要分析哪些需求积极合理,可以满足,哪些需求让人丧失理性,需要沟通引导。而要做到这些,没有细心是做不成的。了解学生,这是爱学生的前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用信心鼓励学生。相信就是强大!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老师眼里最重要,帮其树立信心,是教育孩子获得成功的关键。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失去了信心,我们要有意安排他们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课堂上以简单问题有意多提问他们,有意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这个班集体需要他们。在老师眼里,他们同样很重要,从而对自己有信心。老师才能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健康的成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我非常赞赏王金战老师这种观点。每个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小学生更是如此。当他们听到老师表扬他们某件事做的非常好或某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时候,他们会继续做下去,从而做得更出色。
一次无意的发现,我喜欢上了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她虽然工工整整地抄录在同事的笔记本扉页,但却真真切切的铭刻在了我的心里。由此,“用爱播撒希望”便成了我无言的承诺。于是,在我工作的每一天清晨,我早早来到学校,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一句句问候以后开始一天忙碌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傍晚,在一声声叮咛中我目送每个孩子带着收获与快乐离开校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
爱是为师之本,有了它,才能沉淀出对事业的执着;爱是一枚砝码,放上它,才能摆正生命的天平。涓涓的真情细流,终将汇成浩淼的江海;拳拳的博爱之心,定会铸就雄奇的山峦。在我所钟情的岗位上,我会一如既往地倾注爱心、细心、信心,关注学优生、学困生、特困生,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以践行教育真人的无怨无悔,以品味职业梦园的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