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情怀
从山区的石路蜿蜒盘旋的磨练,从平坦宽阔的城郊驰骋教育理想,从山清水秀的漳江海岸坚守信念。一晃匆匆,我始终抱着感恩教育的赤子情怀,把我的教育诗篇谱写在养我爱我的农村佳园。——题记2010.4.16
深山情
山,多么高深的山乡教育。老家的山拔地而起,孤峰凌云;老乡的山连绵蜿蜒,山高水长。就那么逶迤,就那么秀俊地把我与大山连在一起。
山区的教育不再是穷乡僻壤,小学里又来了许多像我的年轻人。我们凭着火一样的热情,凭着对教育的一份痴情,凭着对教育的遐想,在山区实现我们的壮志豪语。那时的我们是怎样的不怕困苦,瓦房、平房、危房,什么样的房子都住宿过,一日三餐的集体生活牢牢地种下了家的温馨。
在山区,我没有停留的脚步,不论是小学教员,还是中层干部,我的根在山乡的学校。常常夜宿小学,常常与村干、小学老师谈天说地,乡村的生活就那么平淡,可是村民的心、老师的情却那么纯真,使我们共同把目光投注到孩子们的身上,翘首天宇,从山沟里已飞出了一只只的金凤凰,一行行的小燕子。
八、九十年代的学校在集资办学的热潮中如雨后春笋地兴建,每一个行政村都有小学,每个村子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小学。连县城的老师在乡下教书也羡慕光彩。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自然责无旁贷为家乡父老培育栋梁之材。
山乡的农民多么淳朴,尽管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仍然支持学校,依然对老师寄以深情厚望,我们这一群年轻人倍受欢迎,激荡我们坚守乡村教育的信念,我的人生的一半教育旅程就这么在挚爱的深山撒播。
心中的美丽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理想,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美丽可以化成心中的梦想。当梦想成为现实,人的一生就充满阳光与快乐。
我对教育梦想的追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谁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是科研,是梦山路。一位位专家、学者的慷慨陈词,一次次亲临城市课改的实验园,那澎湃激动的声音,那强悍的脉搏在激烈地跳动。新课程实验的呼声此起彼伏,《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等耳目一新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枷锁,带给我入梦的新思考。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没有回头的路。山不再高,水不再深,我都迎着那一波波的春水冲浪,怀着一股真挚的情感与师友同甘共苦。
那一位位心中的美丽,欢愉我的人生。从课题到博客,从博客到论坛,从课题组到研修室,从校本教研到区域推广。虚拟的世界与真实的生活的高度统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我们对教育的信仰更加真诚。因为有了她,我的心灵找到了寄籍,我的情感得到了抒淌。朦朦胧胧、婉娩约约地追逐,尽管只是雾里看花,我还是乐此不疲。
从老家的山花烂漫,到郊外的坛花满园,从稚嫩的青稞到成熟的麦穗,我一路尽情地欣赏,分享那诱人的芳香。每一株花,都有不同的名字,每一朵花都有奇特的涵养。说不尽眼前的美景,聊不尽心中的话题,碟语花香的时刻,我倍感千年的温情,享受百年教育的芬芳。
心中的美丽是无法消失的,即使她逐渐地淡远。人的花季之年为什么那么多愁善感,人的中立之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牵肠挂肚。只为那心中的美丽,是拿青春的美丽赌我认定的天路。只有静默地呵护,才能让美丽的星空永驻,只有心甘情愿,那心中的美丽才能永远珍藏在自己的心河里。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起初有些不情愿,因为我对海比较陌生。一切对我都有新鲜感。还好,我不会丢掉老本行,我不会浮于世俗的喧闹。我能静下心来阅读,静下心来思考。虽然这里的土壤温度与厚度都不一样,但是这里的群众,这里的老师都还热情。这使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这是教育人生的第三个停靠站。我格外地珍惜这样的环境和宝贵的时间。人到中年,五味杂陈,细心品位,心怀坦荡。不为世俗目光所遮盖,但为心安理得笑人生。有一位不知名的校长也这么说:“以其埋怨,不如埋头,以其担心,不如担待,以其牢骚,不如劳行。”是的,我正是这样地践行自己的诺言。坚强的信念是别人所左右不了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坚持,在于风雨兼程地劳行。
我不会去干那些无聊的事,也不给自己闲着。我给自己安排了日程表,让自己每天都有事干。即使没有以往的桃红柳绿,也让自己心安理得。心灵的责任让我坚定了信心。我常常如脱兔一般活跃于漳江两岸。上课、听课、调研、交流、指导,啥事都与我有缘。我又重拾往日的风采,发见年轻的舞台。亲近教师是我的职责所在,亲近学生是我的自发愿望。在这里,我只想做绿叶,为红花陪衬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