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斯辉讲座:如何做幸福教师
主讲: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0年3月29日下午
地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一号教学楼二楼
一、 开场白:
当前,基础教育在大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大问题:
(1) 政府不满意;
(2) 社会不满意;
(3) 家长不满意;
(4) 学生不满意;
(5) 教师不满意。
二、 讲座的五部分及两个基本观点:
l 要把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遵循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l 要把握教师角色的多重特征,学会教师角色转换;
l 要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提升应对压力能力;
l 要把握教育本质,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
l 要把握幸福公式,幸福地做教师。
两个基本观点:
l 幸福是对必然的把握和适应;
l 幸福是对自由的认识。
(一) 要把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遵循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的七个特点:
(1)从劳动性质看,教师工作是脑力劳动者,教师是有知识的人,教师是有智慧的人;
(2)从劳动对象看,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主客观复合体;
(3)从劳动形式看,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劳动,又是群体劳动;
(4)从劳动方式看,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
(5)从劳动态度看,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劳动;
(6)从劳动的过程看,教师的劳动是种示范性劳动。教师应是有德性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7)从劳动职能看,教师的劳动是种综合性的劳动。
以吃饭为例:
美国人用胃吃饭,讲究速度;
中国人用舌头吃饭,讲究口味;
日本人用眼睛吃饭,讲究色、形;
法国人用心吃饭,要点上蜡烛、听着音乐……
最高的境界是四合一的吃法。
(二) 要把握教师角色的多重特征,学会教师角色转换
美国一学者研究,教师的角色:
(1)社会的代表;
(2)知识的源泉;
(3)裁判员;
(4)辅导员;
(5)学生行为优劣的观察者;
(6)认同的对象;
(7)父母的替身(现在家长的两极:关心过度,极不关心);
(8)团体的领导者;
(9)学生的朋友,家长的朋友;
(10)情感发泄的对象。
美国另一学者研究,教师角色分三类:
积极角色:家长的理代人,知识的传播者,模范公民;
消极角色:替罪羊,侦探,纪律的执行者;
中性角色:支持者角色(治疗专家),朋友知己。
国内学者认为,教师的角色:
(1) 学习者(学者);
(2) 知识文化的传播者;
(3)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5) 学生学习的榜样;
(6) 学生的朋友。
教师群体应是知识分子群体,但现在的很多教师丧失了知识分子的特性。知识分子的特点:
(1) 充满批判精神;
(2) 清高的人(知识分子服的是人格,不服权力);
(3) 追求自由,不愿过多地被束缚;
(4) 忧国忧民;
(5) 追求自我实现。
(三) 要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提升应对压力能力
1、教师职业的专业意义:
(1) 相对稳定的安全感(学校的历史比朝代还要长);
(2) 审美的愉悦感;
(3) 精神的丰富与快乐;
(4) 生命的活力;
(5) 相对自尊和体面的生活;
(6) 相对自由自主的时空;
(7) 相对多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机遇。
2、要反思自己的专业态度:
(1) 对待教育的态度:奉献
(2) 对待学生的态度:爱
(3) 对待同事的态度:尊重合作
(4) 对待自己的态度:严以律己
3、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1)知识量:要不断拓展;
(2)知识的质:求精、深、专
(3)知识的结构:合理(结构决定功能)
(4)专业技能
A 教学设计能力
B 表达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 反思能力
E 研究能力
F 创新能力
(5)专业品质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品质:公正、民主、体谅、仁慈、耐心、鼓励、幽默感、言行一致。
(四) 要把握教育本质,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
你想地位显贵,去从政;
你想发财,去经商;
你想精神富有,当老师。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从来都是依附政治的,教育就是政治的一部分。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从来是霍才的。
3、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教育从来是落后于科技的。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的本质是保守的,不像文化。
(五) 要把握幸福公式,幸福地做教师。
美国学者:
幸福=喜好+投入+意义
幸福肯定与爱好相连。
让快乐持久,就是对意义的把握。
从教师角度看:
幸福=敬畏+喜好+投入+意义
生命是个不可逆转的时间过程。
敬畏孩子的圣洁;
敬畏校园这块圣地;
敬畏教师事业的神圣。
美国学者——幸福的五大法则:
1、学会感恩(写感恩信,把感恩说出来);
2、学会乐观(试着构画理想的未来,实现理想的有利条件)
3、经常回忆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4、找到自己最大的优点并尽力发挥出来;
5、学会帮助别人(活得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活得有尊严)
获取幸福,要培养八种情感:
1、工作责任心;
2、事业成就感;
3、自信自豪感;
4、自身价值提高感;
5、人际关系和谐感(穷也快活)
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6、学校亲切看;
7、心理青春感;
8、岗位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