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讲座: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及其出路

作者:王坤庆 来源:基础教育 点击:3348

 

 

 

主 讲 :王坤庆(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0年3月30日下午

地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一号教学楼二楼

整理:张震雷

 

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1、我国的教育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l 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5年。核心内容:针对文革对基础教育的破坏,重建基础教育的秩序。强调“双基”教学,基础教育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l 第二阶段为1985年——1990年。以85年中共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为契机。作为体制改革出现了三件大事:(1)将基础教育的权限下放到地方(县级);(2)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极大提升了国民受教育的年限;(3)基础教育中的中等教育结构多样化,出现了职高、农高等不同类别的高中。

l 第三阶段为1990年——2000年。以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导向,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涌现出很多诸如湖南汨罗经验、山东烟台模式等先进典型。

l 第四阶段为2000年——2009年。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改革,教师的观念得到极大的更新。

2、基础教育改革的三大成就:

l 一是基本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l 二是提升了国民受教育年限(1978年人均受教育为4.2年,2009年人均受教育提高到8.5年);

l 三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改革。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二、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教育应给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基础?我国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就是知识、考试、分数、升学,唯一打下的是知识的基础。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创新精神、协调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等等,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高层次发展打下全面的基础。

(二)知识为什么不能转化成智慧?学生学到很多知识,他们是为什么而学?为考试?还是为分数?如果是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如何转换成智慧?人类做事用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没有人格没有智慧支撑的人只是动物而已。

如今“中国的教育就是非把学生弄成残废不可的教育”。

——《沉疴——当代中国教育危机报告》

(三)教育不公平何时休?我国教育的不公平性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并且严重,这些不公平性在认识学生、培养学生、选拔学生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教师素质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今教师的知识素质问题不大,但师德存在严重问题,还有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理想,没有教师的境界。

教育的三重境界:

功利境界:教师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领导以升学的高低评价教师;

社会境界: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

理想境界:把学生培养成精神自由的个人为目标。

“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康德

(五)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阴魂不散。一个学校好不好不看别的,就看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作为标准,这样的功利主义实在太强。

现在的孩子就在单行道上走,单行道上的路标就10个字:知识、考试、分数、升学、求职。

真正的教育应是人的精神的拓荒者。

“曾经,我们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

那是一个可笑的年代;

如今,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了理想,

那是一个可悲的年代”。

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解放儿童、发展个性、学会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做起。

(二)彻底改革高考制度。

1、将高考与高中教育脱钩。

2、真正实现大学自主招生。

3、一年多次高考,考生有多次参加高考的机会。

(三)建立完善的督导与评估制度。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五)拓宽办学的国际视野。

(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更新:2010-03-31 06:35:1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