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研究 感受幸福
——听《做一个幸福的研究型教师》专题讲座后的感悟
3月25日,聆听了泉州教研所苏俊庸主任为我们作的题为《做一个幸福的研究型教师》的精彩专题讲座后,我对“幸福”的涵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了重新的认识,对“如何做一个幸福的研究型教师”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做“学者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充满智慧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的实践者,进行教育研究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事。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帮助我们的只有去研究。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经典理论,学习便于操作的方法,学习闪亮之处,让自己少走弯路,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快乐进步。
2、善于实践。虚心向一些教育专家、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并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这样既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也能检验我们所用理论是否真的适合实际工作。
3、积极反思。叶澜教授认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若写三年教学反思即可能成为名师。积极动笔写教育反思、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等。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动笔记录下理论中的精华,实践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次失败,这都会成为我们工作中宝贵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形成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
4、学会总结。当我们真正地在思想上树立了终身学习、亲自实践、动笔积累的观念后,我们就应该行动起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的能力。
总之,教师不能仅仅用知识,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因为研究,所面对的问题才能不断解决,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教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专业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更加称职的教师,成为一名比昨天更加优秀的教师,成为一名有强烈职业幸福感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