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敏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效率五大方略”报告有感
3月13日在我市体育馆有幸听到王敏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大方略”的报告,最近我市展开轰轰烈烈的构建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王敏勤教授的报告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开老师们心中的困惑,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各项活动指明了方向。
首先,王教授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间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不能说明效率。也就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目标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要与目标挂钩,离开目标也无所谓效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适度、明确并要告诉学生。只有学生清楚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任务。
其次,王教授具体向老师们讲解了提高课堂效率五大方略。
一个设想:
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两个支点:
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
三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通过“说教材”活动,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落实第一个支点;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落实第二个支点;第三个途径是通过写“课例分析”,对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进行认真的反思,以便不断总结,逐步提高。这也是校本教研的三大途径。
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如果一个老师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
五个环节: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后然后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组长要检查,老师也要巡查。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王敏勤教授的报告从理论的说明到实践的举例,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用王敏勤教授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每堂课都在高效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