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传统的课堂上,对教师的要求过于强调,譬如:教态、站姿、板书,乃至穿戴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俨然是一位演员上台接受观众的评判。
在此,并非否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是想说:我们是否太在意教师而抢了学生的戏呢?
我们总是演给学生看——力求完美,然而,舞台恰恰不是我们的,那喝彩的观众才应该是是舞台上的主角——本末倒置,多么尴尬的事情?我们却传承了很久。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熟练地驾驭课堂行云流水一般,做课“像在演奏音乐”,站姿美、板书美、语言衣着得体,像一位资深的艺术家忘情的表演,评课时,很多领导都大为赞赏,甚至说“她身体本身就构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我却看到了一脸迷茫的“观众”——学生。也许是他们不懂得欣赏,然而,他们需要被动的欣赏吗?
还有一个案例,一位数学教师稍微有点儿口吃,课堂上很多时候,他很注意放慢语速,很多听课的领导面带讥讽,笑着摇头——无疑是觉得教学语言不规范。然而我看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每当这位教师停顿时,学生们顺着老师的思路正确的说出了老师没有来得及说的“后半句”,我更愿意将此看做是老师故意的为学生预留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主体”的理念,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是文字游戏,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放手。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尽情发挥表现,我们暂且坐到观众席上,切忌“鸠占鹊巢”、“越俎代庖”。评价一节课、一位教师远不能看“演奏”水平——课堂不是教师卖弄技巧的竞技场,教师应该是一位喝彩着,教师的技能只能通过学生的表现而展现出来。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别太拿自己当回事,把机会与时间让给学生,把精彩也让给学生,自己在学生的精彩里寻觅成功的喜悦。
也许,我们随时会有表演欲,特别是公开课上。请记住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焦点、大家关注的中心。牺牲掉自我陶醉的表演是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