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品味身边的“幸福”

作者:大洲小学 邱春莹 来源:XSK 点击:1353

 

——读《幸福教育论》有感

幸福的基本感念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在这个寒假里,有个非常大的收获,就是读了徐老师的的推荐《幸福教育论》,让我进一步,也非常全面、系统的的认识到幸福。也让我好好回味了自己身边的“幸福”

书中在序言中这样提到: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生活,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从学科研究来说,伦理学对它讨论得多些,教育学则研究得不够。刘次林老师选择“幸福”这一论题,并将它与教育联系起来,除了他对思想与现实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有着特殊的敏感和热情之外,与他本人一向较为独立、内向而又执著的个性不无关系。他把受健全的教育看作人的权利,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教人以健全合理的幸福观,并使人得到幸福的感受。他的基本构思与价值追求的旨趣使论文关注到当代国际教育讨论的热门话题。当我们说明了教育以生活为目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后,教育以幸福为目的便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

教育的人文价值实际上就是教育的幸福价值,把幸福作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我们在不同时期对教育人文价值做出具体规定提供了依据。总的来说,“希腊和罗马的教育目的是十分世俗的”。也是十分辉煌的,激动人心的,但文明因过度发达导致了浮夸的世风,末期频仍的战火也使得生灵涂炭、人性败落,人们在无法把握自己命运时所产生的精神危机感是“绚烂的”古希腊归于“黑暗的”中世纪的历史原因,其实,在那种历史条件下,中世纪“把宗教和超自然作为突出的教育目的”正是在晚期希腊的教育目的中加进了人文价值。但中世纪对精神世界的过度关注又带来了文艺复兴以来把实用的科学知识作为教育目的主要内容的人文倾向。中国之所以重新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展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也是因为从前的教育忽视了教育的生产价值,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影响了人的幸福。而当前对教育人文价值的张扬则显得更为全面一些,它不只是要求理工科的学生增加了解文史哲的教育内容,也要求文史哲的学生增加了解科学精神。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全面的、真正的人,只有全面的人才会享用人的幸福。牢牢地扣住教育的幸福目的,才能把人当人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并不断的追求生活得意义。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产生丰富的幸福体验。这就要给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机会,给予学生尊重和指导,给学生交往与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在多元系统中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读了这么多我不禁要思考:当今教育目的真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更多的是以教材为目的;以教育方法为目的;以分数为目的;以作业为目的;以管理为目的。联想到自己的教学,使我不得不思考,我对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教育能否给学生带来幸福的体验,能否使学生受益终生。

我认为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那里有甜草莓,也可能有毒蘑菇;有善良的白雪公主,也可能藏着邪恶的皇后…… 我们要孩子知道什么是甜草莓,什么是毒蘑菇,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必须拒绝的…… 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我们才能使孩子把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人以及能承受风险和挫折并能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变化进行敏锐的选择和大胆尝试的人。

 

 

更新:2010-02-28 05:31:4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