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勉励上阶梯
曾读新思考网一篇题为《子路之光:张文质教育小语》博文,深感于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倡导人、负责人张文质先生10月17日在河南濮阳“生命化教育”专题讲座中一个语句:“小学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1、不要让自己成为见人就诉苦抱怨的祥林嫂;2、不要教书教着教着就把自己教成了小学水平。”
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对课改严重缺少信心,一谈到教育,总是怨声载道。说小学教师,也可以说中学教师,有点像祥林嫂,说其不但不能教学相长,还在退步,并非无稽之谈。
怎会如此?当然有很多客观原因,那主观原因何在呢?
近来,我又读两篇文章:一篇是 《文艺生活》(2008年第10期)刊登的含有哲理的小故事,题目为《蟋蟀眼中的怪物》,全文如下:
蟋蟀这几天不敢出门,因为它发现森林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野兽。它对伙伴们说:“你们还是不要出门的好,我看见了一种动物,有脚、有尾,也有身子,可奇怪的是它没有头,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蟋蟀和它的伙伴们惊恐地议论着。
“真的是这样奇怪的东西吗?太恐怖了!”
“不管怎么说,任何东西都应该有头的。”
“就是,没有头的东西怎么叫动物呢?就是蚂蚁,虽然它的头很小,但总还是有个头。而这个野兽竟然没有头!”
它们说的这种怪物就是长颈鹿,那是因为长颈鹿的头比蟋蟀高很多,所以它根本看不到。
故事哲理: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因为你站的高度还不够;在一个系统中找不到解决方案的问题也不一定无解,因为你不能站到更高的系统去看问题。
另一篇是《校长阅刊》(2007年第5期 )刊登的《教师岂能不读书》文章。文章开头写道“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上海等地的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很难找得到其他的书,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 文中还写:“现在连教师都不读书了,学生会读书吗?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下降,2006年更是首次低于50%”等等。
这两篇文章,促进我思考“主观原因”:教师“见人就诉苦”,或具体些说,怨课改,怕课改,甚至认为课改无意义,很多课改活动都是瞎折腾,这难道与自己站的高度没有直接关系?自己是否牢记对国家的责任,注重对学生未来发展、社会未来负责,而不是淡化名利,很少本着对校长、家长“负责”整天埋头抓“分数”? 自己是否吃透课改基本理念,积极运用课改理念,经常分析教育现状,关注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的生活面是否越来越宽?自己是否具有乐观、健康的心态……反思,会让我们看到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会感觉自己有时很像故事中“蟋蟀”。
教师不做蟋蟀,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站到更高的系统去看问题”。如此,途径很多,读书,则是让自己站在理想高度最实惠、最可行的一大途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捧起书,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修身养性。多读书,让心灵澄清、智慧滋生。难怪近来很多报刊、教育专家对教师读书下滑现象高度重视,强烈呼吁:教师应该多读书,应该把“读书当作最好的备课”。温家宝总理今年在“世界读书日”上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作为肩负重大使命的教师,理应严于律己,率先多读书,以免像蟋蟀一样说蠢话、干蠢事。在阶梯面前,我们需要相互勉励,快步迈上,努力让自己拥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面对课改,投身课改,面对生活,挑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