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心中的名师—―黄爱华

作者:小芳 来源:芳香四溢的博客 点击:4055

前几天整理书柜,又一次看见了这本《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让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初识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是在2003年一次新课程培训会上,黄老师的数学课上得出神入化,妙趣横生。他以学生为本,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注重情感,引发创造。很好的解读了新课程的理念。尤其是课匠心独运的设计,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效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爱华,1966年生,本科学历,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深圳市“鹏城青年功勋奖章”获得者。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多次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示范课。在全国十多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多篇教学论文在各级研讨会上获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十五册,约100多万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120多万字。1998年,出版专著《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2003年,出版著作《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并被收入《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中青年专辑》。
  黄爱华是深圳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近年来,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先后多次代表深圳市和广东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大赛等活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而且也征服了听课的专家和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润泉评价他的课“设计巧,效率高,气氛活”;全国尝试教学法理论研究部主任、中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部理事长邱学华评价他的课“趣、实、活”。
  黄爱华的课堂教学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成功的背后,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值得研究和探索呢?从他的成功中能否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呢?下面从这两方面作些讨论。
  成功源于勤奋。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思想,寻求新突破,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教材,翻阅资料。他学习数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掌握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研究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搜集教改动态,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书籍,为他展现了一个迷人的世界,他如蜜蜂采蜜一样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的琼浆玉液。几年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刊,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上好每一节课”是黄老师的奋斗目标,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从不马虎。近年来,他上对外公开课近百次,每次都虚心听取意见,写教学后记,重新整理教学设计,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为此,他曾在江苏省、淮阴市多次获得数学优质课竞赛、优秀数学课评选、优秀论文评选的一、二等奖。1994年4月在深圳市小学数学新颖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同年9月获深圳市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他还代表深圳市在全国计划单列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全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研讨会上获优秀课例奖。
  1994年7月,他应邀在南宁市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公开教学“数的整除”,应邀在重庆市举行的全国第六届小学数学学术年会上公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应邀在深圳市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公开教学“圆的认识”,这些公开课均受到与会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听过黄爱华讲课的老师都说:“听他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黄爱华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异。惟有创新,才能独领风骚。
在教学中,黄爱华老师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
  一、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来源于教师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组织管理的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教学的板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机智与幽默等。限于篇幅,下面仅从教学过程这个方面分析一下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1.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
  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导入,黄爱华也不例外。他或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直观操作、强化感知,或基础训练、以旧带新,或开展竞赛、激发热情,或生动表演、寓教于乐……无不殚思竭虑,追求卓越。
  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年、月、日”等,都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扎实的教学功底。
  2.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黄爱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例如,他在“百分数的认识”课例中就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一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知识发生的过程。先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获得对百分数的感性体验,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百分数的共性,再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百分数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起、承、转、合圆润自然、通达顺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黄爱华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例的练习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色。
  4.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黄爱华老师在结束教学中或归纳小结,或设置悬念,或前后呼应,或辨析比较,或开拓延伸,或提出问题,或进行活动游戏,无不匠心独运,力求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结束就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学号数是1号的同学先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让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学生要大声报出自己的学号数,让没有走的学生判断。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二、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给我们的启示
  1.教学艺术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指出: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的教育素养的各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爱华老师的成长历程更是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可以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为了掌握教学规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他的案头、床边,随处都是书,光近几年的学习笔记就有几十万字。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才可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2.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的创造精神。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黄爱华老师教学艺术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所谓“有法”是指教学有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情而定,教学的艺术性也正体现在这里。一堂课的最佳教法,只有教这堂课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来,而且严格说来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重复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力,一旦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停止了,其教学的活力就不再存在了。黄爱华熟悉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多种新教法。但他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他的课每次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他曾先后在重庆、深圳等地做过公开课,每次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好。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是他开拓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3.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教学艺术不仅取决于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教师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握教学规律,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教师思想、业务、文化、人格、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体现。
  4.教学艺术是教师对学生爱的凝结。
  爱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爱必然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这种爱,是创造“教学美”的原动力,是教学艺术的灵魂。
不断学习,不安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是黄老师开拓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成功之道,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创新——再学习——创更新。

 

更新:2010-01-15 06:22: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