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大家可能听说过“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故事,百丈禅师会下有四五百人跟着他修道。那规矩严得很。他老人家自己领头做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你看看丛林制度,百丈清规,那真是了不起。个个都是自动自发,共有共享,同甘苦,共患难。任何事情,都是百丈自己带头。弟子们看不下去,劝他老人家不要做,我们来做。他不。后来,徒弟们把他的工具藏起来了,不让他做工,不让他种田。他就一天不吃饭。不要我做,我就不吃。徒弟们吓死了,赶紧把工具拿出来。他老人家又跟大家一起工作。
开始觉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一琢磨,却觉得自愧不如,与“百丈禅师”相比,我们缺少的不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缺少老禅师的那种矢志不谕的品质。他日日坚持,直到八十岁!多少个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个24小时啊!而现在的我们却常常连自己的份内工作都做不好,更何况坚持。我们还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为今日的失职,自找理由,不愿付出辛苦。这便是所说的“懒”字!“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我们虽不是没有职业的懒人,更不是社会的蛀米虫。 “懒”字当头,万事不成,它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而“放纵”这个敌人胡作非为的又是我们自己,所以以后我们克服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困难是唯一的选择!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说到敬业,最令我有所启发的是《庄子》记佝偻丈人承绸的故事。“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个佝偻的老人,几句简单的话语,却道出所有道理的精华!岂止这样,我认为这位老人便可谓是“天地间第一等人”!难道不是吗?这位老人虽身患佝偻,却能把一件小事做到“精典”,做到“出神入化”用心如此专一,虽是一件小事,他却做得如此圆满!而我们工作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并拥有着健康的身体,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把每一件事通过努力做到出色,就算与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们无悔,因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们努力了!然这所有的前提见出于“专心致志!”唯有用心,我们才能有成功,若“坐这山,望那山”,当一天和尚撞一钟则“一事无成”!这便即要“尽职”又要“敬职”了。
至于“乐业”,我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对自己的职业如何不满,但你都必须去做。那你为何不从中寻乐呢?这使我想到了一句话:“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也努力地开。”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而对于我们,为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拥有职业呢?从职业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品味生活!
每件事都有其独道的乐趣,做到“敬”与“乐”,相信生活会更多彩!从自身岗位做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不但要做到“敬业”还要努力做到“精业”,这就要求我们认准一个目标,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不懈努力,在某个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极点,为自己的人生画出精彩的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