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讲弟子规》,做幸福人民教师
这学期区教育局给每一位教师发放了一本厚厚的《细讲弟子规》,读完之后,感受到的是更厚更厚的收获,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成为了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
一、“孝悌”扎根,收获幸福生活
说到这里很惭愧,一直以来,与父亲的关系都不是很融洽,一说话呢就感觉有很深的代沟,每次的交流时常是以争吵结束,故而交流很少。听到办公室里其他同事提及自己和父亲的故事,心里就是一阵失落,什么时候我能体会到这种幸福呢?
一日,翻开《弟子规》,我读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两三千年前有位圣者叫佛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学生走在郊外,刚好看到一堆白骨。佛陀把这堆白骨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洁白,一堆颜色比较灰暗。大家想,为什么,一堆颜色比较洁白?一堆颜色比较灰暗?这堆颜色灰暗的是女人的骨头。女人的骨头为什么灰暗?因为当母亲要怀胎十月,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送给小孩,当小孩的钙质不足时,必须从母亲的骨头中渗出来,所以怀胎十月很辛劳。
读完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一个个这样生动的故事,一句句生动质朴的讲解,让我逐渐明白了父母养育、教育我们十分的辛苦。多少的夜里,都是母亲的辛劳让我们入眠,陪我们熬夜;多少次生病,都是父母在半夜中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多少天,为孩子的三餐、学费而忙碌。父母的恩德是我们这一生都还不完的,所以作为子女要尽心尽力做到为人子的孝道。从哪里行孝道?
如果你能做到《弟子规》中的一条,你就是尽到一份孝道。比如下面一段经文:“晨则省,昏则定。”因为和父亲平时交流很少,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会和父亲打个电话,内容就是这周末回不回去吃饭,什么时候回去吃饭之类,这基本一分钟就能搞定,。我读完这一部分之后,马上给父亲打电话,父亲接起电话马上是疑问的口气:“什么事儿?”我说:“没什么事儿,就是这几天比较冷,注意预防感冒啊!”父亲这时口气缓和了些,回答说:“奥。”临挂电话前,父亲还是很不放心的问了一句:“真的没有事儿?”我笑了,说道:“没事,就是问候您一下。”这次的通话历史性的突破了一分钟,从此以后,只要是吃完晚饭没什么事情,就给老爸打个电话,回家和老爸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感谢《细讲弟子规》,给我补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让我收获了幸福的生活,让我免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二、谨信之法,收获幸福的事业
听说忧郁症比例最高的是老师,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因为毕竟教的都是学生,都必须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等很多方面负责,压力特别大。经常也是因为处理各种学生的事件而心烦、生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学生怎么还没有做好?”
学习了《细讲弟子规》之后呢,首先觉得教育学生有了“守则”,我觉得现在的90后最最缺乏的就是一定之规。也就是什么是该干的什么是不该干的。
比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有人发出了怪声,有一个同学举报是刘琦发出的,刘琦说绝对不是他,两个人马上就要打起来的架势。我马上想到蔡礼旭老师书上说的要抓住教育的时机来落实《弟子规》,我马上暂停下讲课,让全班同学针对学过的《弟子规》上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同学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刘琦,你说的话必须讲诚信,到底是不是你发出的声音呢?”另一个同学说:“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错。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知错能改,才是好同学。”我马上引导学生,如果你是刘琦,你如何做?学生马上也找到了《弟子规》中的经文:“闻过怒,闻娱乐。损友来,益友却。说刘琦应该珍惜这个给他提意见的益友。”那么我马上问全体同学,“如果你的朋友犯了这样的错误,你会想今天这位同学一样规劝他吗?”同学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并找到了这样的句子:“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最终,刘琦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想,虽然这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们的收获绝不会少于上课学来的知识。
“教人之善勿太高”,我想,《细讲弟子规》中的诠释的谨信之法,只要我们对于学生循循善诱,慢慢的引导孩子进行行善,学生一定会有进步,我们做老师的也一定会幸福的。
人生如梦,我要做一场好梦!人生如戏,我要演一场好戏!因为有了《细讲弟子规》,幸福就在我手中,“孝悌”扎根,叫我做好一个女儿,谨信之法,教我更好的做一名人民教师。蔡礼旭老师说过,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有感恩的地方就有家;把爱和感恩带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我要说,把《细讲弟子规》带到哪里,哪里就有幸福的生活和事业,就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