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防止想当然
教师有时候很容易想当然,而且在这种想当然的心态下做出很出看似准确的推断,至到事实被揭穿。
例如,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在课堂教过了,学生就一定会,如果学生不会,因此,一旦学生考试没考好,我们会很生气:这个问题都讲了××遍了,为什么还不会?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推断出要么学生上课没注意听,要么学生脑子有问题。总之,自己讲了,既然讲了很多遍了,自己是没有责任的。
同理,我们会相当然的认为,学生做过的题目就一定会,然后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推断:做的题目越多,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一定越强,考试的分数就一定越高。进一步的推论就是:题海是提高成绩的最好办法,其它没有捷径。
因此什么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全都不好用;什么教学技能、教学理念,那都是摆设,学校不在意的。学校要的,也不是你上课的质量、学生的反映,学校就看你的考试分数。分数高,那就是水平高,不是高级也是高级。
但问题是,这种想当然的推断是否科学呢,是不是事实呢。还是举个例子吧。
晚上进行学困生辅导,有一个题目其实很简单。这道题是道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下面所给的4个反应中,哪一个不是铝土矿冶炼铝的反应。可以说,就是书上的方程式再现,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几个学生愣了半天,愣是选不出来。
我有点纳闷,想知道原因在那。
那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没有什么想法?
没有想法?怎么可能呢,这又不需要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