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这样的老师学生最喜爱

作者:bx 来源:摘自:《现代教育报》 点击:1382

在刚刚过去的第25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来自教育一线的北京市东城区5名优秀教师,用自己平凡的教育故事,与全区教师代表一起,共同分享了教师职业的幸福。

学生亲切地称她“万喵呜”

素描:▲▲▲▲

万平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教师。她,通过日记教学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她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等众多荣誉称号,成为“一个播种幸福的人”一直是她的追求。

心语:▲▲▲▲

当教师,幸福吗?

当我们用心血换来孩子们的优异成绩,看到他们的笑脸和自信时--我们是幸福的;

当我们看到某个小淘气曾一度的孤独冷落,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融入班集体,当他最终获得同伴的认可、欢迎和由衷地满足时--我们是幸福的!

当孩子们踏上了未来成长的正道,奠定了身心健康的基础--我们是幸福的!

……

我们播种幸福,耕耘幸福,守候幸福,因为她是我们的终极愿景,更是我们工作的初衷……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职业:播种幸福的人。

故事:▲▲▲▲

万平老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小骏。

小骏的爸爸告诉她,小骏是一个“散、漫、拖、磨”四样全占的孩子,从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社会化”进程没有完成,听话慢、思考慢、做事慢、作业慢……作业写不完,考试做不完。

然而,一篇只有26个字的日记,成为孩子转变的起点。

那天,小骏交来一篇只有26个字的日记--

2004年3月1日晴

今天,我想写日记,可就写不出来。爸爸说:“把这句话写出来就行了。”

(26个字是一个起点,这个孩子内心有了奔头,他期盼着老师的鼓励!)

万平老师的评语是:

爸爸说得对!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开始,就会有了每天的期待……

从此以后,因为这句评语,孩子越来越爱学习了……

九零后的贴心人

素描:▲▲▲▲

李梦莉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教师,曾获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东城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她所带班级获得2009年“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成为本届表彰中全国唯一的获此殊荣的中学团支部。她和九零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让人钦佩不已。

心语:▲▲▲▲

我的学生是名副其实的九零后,我概括他们的形象是:老师眼中的“小叛逆”,自己心里的“大天才”,集体中的“边缘人”,学校中的“非主流”。

站在九零后面前,有时我觉得很无奈,老方法不好用,新方法不会用,硬方法不敢用,软方法不管用。“神秘”的九零后,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和灵感,我开始探寻属于“九零后”的教育。

两年里,我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相互揣摩到彼此欣赏,我带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总是给我惊喜。

九零后的学生,激情飞扬,活力四射。他们给了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幸福和快乐。

故事:▲▲▲▲

一次,刚开学不久,因为一个新高一学生没穿校服,李老师批评了他。当时,那个学生对她说:“你就会说‘规定’,所有的人都穿一样的校服,多傻啊。”

面对张扬、自负且叛逆的九零后,李老师意识到,硬碰硬一定是两败俱伤。她开始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提倡的“主流”是大家公认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另一方面,在全班提出“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班级座右铭。

从此,只要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她都会带领学生去实践座右铭:宫廷华尔兹获得学校文艺大奖赛特等奖,篮球队夺得校篮球联赛冠军,辩论小组获得世纪青年杯辩论赛冠军……班级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中,她和她的九零后成了学校夺人眼球的“主流”。

为一线教师“打机井”

素描:▲▲▲▲

张芮北京市东城区研修中心高三语文教研员,曾获北京市骨干教师、东城区师德标兵。她为了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乐此不疲地成为“打机井”的教师,“与时俱进,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一直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心语:▲▲▲▲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只有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新课标中强调的学生自主选择已经说明,原来一桶水和一碗水的比喻要变一变了。因为以前是自己有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所有学生只要这同一碗水就行了。现在,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碗水,需要那么多碗水,我们就得“打机井”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远比我们丰富,不学习就给不了学生新的东西,我们就无法获得学生和社会的信任。没有源头活水,面对学生的多样选择,我们的教学只能是死水、臭水,最终“停水”,被学生放弃,被教师职业放弃。

担任教研员以来,我更是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知道,成为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教师关乎教育的未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故事:▲▲▲▲

张老师从中学到研修中心担任教研员后,十分重视学习。她从不放过各类培训学习。为了参加专门针对教研员的“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脚骨折刚好的她瘸着腿自己乘车到不同区县听课。

一次,教研员们约好早7点在城铁北苑站集合。她怕迟到,就从天安门地铁站坐头班车出发。由于出来得太早了,到站后天还全黑着。

初冬的早晨很冷。为了暖和一点,她就围着车站一圈一圈慢慢走,走着走着,天亮了,身上也暖和了。这时,才看见又来了一个教研员……

担起沉甸甸的责任

素描:▲▲▲▲

赵勇北京市宏志中学教师。他带着教育的责任,和其他援疆教师一起,不负众望,用行动诠释了东城教育人的良好形象。过去的一年,他在新疆和田二中挂职副校长,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帮带活动中,都表现突出,获得“优秀援和干部”等荣誉称号。

心语:▲▲▲▲

援疆,让我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品尝了奉献的快乐,感受了人生的价值,激励我不断进取,为我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援疆,让我亲身感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援疆,让我增强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有国才有家,有稳定才有发展,深刻理解了稳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岁月如水,让我们用心去品味!生命如歌,让我们用心去聆听!

故事:▲▲▲▲

到南疆援疆后,赵老师带的实验班第一次摸底考试就让他傻了眼:这个班32名学生,及格的只有6人!除一名91分外,接下来就是67分!全班平均成绩为48分!

这种成绩居然是实验班!看到那排鲜红的分数,他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他暗下决心:决不能放弃一个学生!

男生刘海浪,其他学科还不错,就是对化学没兴趣,平时月考就是50来分。赵老师就上课多关注他,多给他发言的机会,下课还主动给他鼓励和暗示,告诉他:“你很像我原来的一个学生,他跟你一样,最后化学全班前十名,我看你比他聪明,稍微用点功让我看看!”在赵老师鼓励下,这个学生的成绩稳步提高了。

和风煦日暖残童

素描:▲▲▲▲

刘晶北京市东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北京市“百姓宣讲团”主力成员。她与残障儿童间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让更多的人感动。

心语:▲▲▲▲

特殊教育,是爱的教育,也是理解爱、获得爱、分享爱的教育。面对这些有特殊需要的残障学生,我们特教学校的教师们用无私的奉献康复学生残障的肌体,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用爱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与平等,用真情扬起孩子们生命的风帆。

每个残障儿童都需要真情与爱心。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奇迹就会发生。

爱是一种信念。我们会用这种信念,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人世间的温暖,带给这些残障孩子,带给他们的家庭,带给整个社会。我们会用这种信念,将特殊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故事:▲▲▲▲

2007年9月,刘老师参与了为重度智障学生“送教上门”的工作。

彬彬是一个重度自闭症男孩。他常在学校操场跑来跑去,对老师的指导常常是以咬、掐这样的动作来反抗。对彬彬这种无法参与集体学习的孩子,刘老师采取了“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育。

第一次到彬彬家,刘老师用事先准备的小玩具、零食和亲子游戏跟他沟通。但是无论刘老师怎么做,孩子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对他又抓又咬。从彬彬家出来后,看着手臂上的青紫,想着家长无奈歉意的眼神,刘老师觉得特别沮丧。正在这时,彬彬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她刚走一会儿,孩子就开始大哭,根据他们对孩子的了解,那说明彬彬喜欢和她在一起。

打这以后,刘老师和家长共同摸索适合彬彬的沟通方式,不断地调整训练,目前彬彬已经能在提示下和她打招呼、做游戏了。

 

更新:2009-11-26 04:23:1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